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 第502章 艰难的路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第502章 艰难的路

作者:梦中的虚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05:33 来源:小说旗

(连续四天被审核,昨天第三章重写过,有部分书友越过审核先看了,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重看一遍。)

(只能暂时跳过国内环节,先去港岛待些日子,把思路重新整理下。)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常威没有一个名字带龟的朋友,所以他听到这首诗的时候,想起还在北方的家人。

听闻常珑现在有了“鼓楼乳虎”的称号,身边还有“鼓楼小熊”和“鼓楼棒槌”两个哼哈二将,听到这个消息,他差点喷饭。

张老头似乎真的教了小姑娘不少真本事,再加上她吃过不少体质果实,现在身轻如燕,拳脚如风,颇有女侠风采。

再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十年,她说不定会成为武林中的领袖人物。

常威不由的想起,到时候国家发出英雄帖,小姑娘没准会带一群穿着僧袍道服的武林高手远赴北疆,和毛子大打出手。

前面血战正酣,队伍最后面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嘴里咬着糖葫芦,身边站着哼哈二将,跳着脚喊加油,想想就觉得好诡异。

算了,小姑娘主意正,不需要自己多担心,至于常天,这个老实孩子一门心思的学习,自己更加不用去烦恼。

他从房间里出来,眯了眯眼,此刻阳光正好,竟然已经快到十点。

北方还在过冬,羊城的气候已经有了初夏的感觉。

“常组长,您好!”负责接待的同志大概来自北方,普通话很标准,他敬礼后继续道:“您是要出去视察吗?需不需要安排向导?”

“好的。”常威回了个礼,“随便四处逛逛,找位熟悉街道的同志带路就行。”

“是。”接待员立刻去找人安排。

宾馆院子里,马汉正在擦拭一辆老牌的福特轿车,见常威来,立刻站直敬礼,“组长好!”

“自己同志,没必要这么拘谨。”常威缓步走过去,捏了捏他的胳膊,听到呼吸声比昨天平缓了许多,笑问道:“老马,昨天给你的药吃了吧?”

“吃了,谢谢组长,好久没有睡过这么踏实的觉。”马汉用力的点着头,眼中都是感激。

常威这次出来,药配了许多种,给马汉的其实是含量最少的,一颗体质果实加上配伍药材,做了五十颗,药效显着,但不夸张。

“坚持吃完十颗,你这是陈年旧伤,别再耽搁了。”常威松开手臂,想了会,鬼使神差的说了句,“良药苦口利于病。”

“我不怕苦。”马汉很认真的回答着。

口感确实不好,但那又如何!

伤病跟着自己十来年,走路都喘,因为这病,他到现在都是孑然一身。

常威倒是明白他的心意,沉默了会,安慰道:“你现在有了正经工作,等病好了,找个好女人,把日子过起来。”

“谢谢组长关心,大恩不言谢,卑......我记住了。”

“嗯,你去问问政委,要不要出去逛逛。”常威没有客气的吩咐着。

“是。”

不一会,身后皮鞋的脚步声仿佛带着女子的风韵似的摇曳动听,常威转过身,看到脱掉厚重的棉衣后,范团儿的长腿更长了几分,走在阳光下,格外的醒目。

“想去哪里?”她走到常威面前,拉扯了下他的衣衫,柳眉轻蹙道:“衣服叠放的时间太久,皱巴巴,应该先熨烫下的。”

“哪有这么讲究。”常威拍了拍前襟,看向跟在范团儿身后的向导,“朝南边走,去珠江边看看。”

羊城的道路并不如京城和金陵那般横平竖直道路宽阔,马汉昨天抵达后一直在研究地图,勉强记住几条主干道,好在有向导坐在副驾驶上随时指路。

车辆朝着珠江边沙面岛而去。

在1859年前,沙面岛多为渔民聚居,是国内外通商及抵御外敌的要地。

后来,这里成为租界,形成了较完整的建筑街区,前些年几个兄弟国家又在这里建设外事机构,建筑风格多样,很有异域风情。

教堂什么的,常威是肯定不会进去,在海关馆舍旧址参观了下,他走到岸边,看着江面上川流不息的船只,感慨着,“不愧是羊城,一口通商两百年,果然和京城不同。”

范团儿走到身边,笑道:“自清朝开始这里就有十三行,是全国经济最繁华的地方,还曾经有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说法呢。”

东山少爷是指官宦家的子弟,比如常威。

哦,他不属于少爷,如果结了婚,他就是老爷。

常威扶着栏杆探头看向江面,好奇道:“羊城人都很喜欢游泳吗?”

“南方人,又是江边长大的,自小通水性。”负责向导的同志笑嘻嘻的回答着。

常威就用手指着,“这种天气也会下水吗?”

向导走过来,顺着常威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脸色稍稍有些不自然。

那片江滩边,四五十人聚集在一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抱着木头做成的游泳圈,正在水里泡着学习游泳。

看到常威不解的表情,他小声道:“领导,这些人大概是想要逃港。”

常威愣了下,很是意外这样的回答。

“逃的人很多吗?这么明目张胆?”

“多,特别是从前年开始,有的地方一个村子逃走三成,管都管不住。”

向导就是调查部的人,在常威面前自然不敢隐瞒,见他感兴趣,便继续道:“我们这里好点,宝县,莞城,惠城那边每天差不多有五百人左右逃过去,最严重的时候,每天上千人藏在海边等着。”

还有些话他没有说。

在宝县由东至西百余里长的道路上,自北面而来的外流群众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如“大军南下”,来势汹汹,简直有点招架不住。

除了人数众多外,有些逃港者还有组织、有指挥,每人均持有一条4尺多长的木棒,扬言说:“在冲到边界时,不论谁要阻挠我们,我们不能退步,要用棍与他们搏斗继续冲过去,甚至开枪也不要后退掉队,谁掉队就要用棍打谁。”

也有逃港分子以手拉手、肩并肩的示威姿态,强迫民警开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