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 第546章 大单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第546章 大单

作者:梦中的虚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05:33 来源:小说旗

纳岛面积2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一个通辽。

自宋代以来,交趾洋以及纳岛已被作为东大与外国的海域分界,凡从外国来的船只,过了纳岛或交趾洋,即进入东大之境。

清军入关后,曾有数千军民不愿意服从满清而下南洋,在这座岛屿开始繁衍生息。

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荷兰入侵瓜哇前,曾在纳岛建立王国。

除了南大门的缘故,常威来这里,还是因为他对瓜哇毫无好感。

上了点年纪的人都应该能记得98年的黑色五月。

“你们三个上岛后,要侦察清楚岛上的组织结构,民族成分,信仰、土地、资源等信息,五天后英家的船会过来接你们前往狮鱼。”

姬晓望讶然看着常威道:“组长,你不会是想收回这里吧?”

邬继茂顿时兴奋起来,“开疆拓土,这是开疆拓土......”

常威毫不留情的打断他的臆想,“你在说什么?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国土,和开疆拓土有什么关系?这里最多算是争议领土,我们先下手为强而已。”

李来福比他们要稳重的多,听了常威的话,点头道:“组长放心,我们知道怎么做了。”

“嗯,找到宜居的地方,我会向国内申请,安排移民过来,只要这里有一万我们的人,就能完全控制这座岛屿,到时候不管是军事斗争也好,公投也罢,我们都占有优势。”

“好的。”

“记住,五天后的晚上,回到这个海滩。”

“明白。”

常威把人丢下岸,驾着小船回到大船上。

......

此时的狮鱼还未独立建国,只是一个自治邦,李先生正在极力的谋求着和大马组成联邦政府。

他的父亲来自广东,在清晚期下南洋谋生,最早在兰芳共和国落脚,国灭后渡过海峡来到坡县,自幼接受的就是英式教育。

冷知识: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是华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共和国,存续110年。

常威对坡县没有太多的想法,这里不同于纳土纳,已经有了完善的行政体系,而且被代英殖民多年,人民思想根深蒂固,不是一个华人就能简单解释的。

李先生早年就是积极的**者。

牵着小黄狗行走在坡县的街头,他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四周的景色。

从生活习俗和建筑风格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低配版的港城,但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的已经有了国际贸易中转站的雏形。

这也是常威来此的目的。

一是绕行狮鱼,可以甩开尾巴,改头换面前往琉球和倭国。

二是,他手里有一百多万英镑,准备在这里换成粮食。

英家毕竟是港城显赫的家族,他们做事要顾忌到方方面面,即便资金充足,购买粮食时也不能太过张扬。

常威没有这些顾虑,他甚至可以不用考虑运力问题。

二十亩白色空间,只需要堆十米高,他就能装走十万吨稻谷,如果不够的话他还可以用积分扩容。

商业区的一家洋行,年过四十岁的买办热情的请常威入内相谈。

“先生贵姓?”

“史蒂夫·罗杰斯。”常威用英语回答着。

买办的眼眸亮起来,尽管常威一看就是华人,而且年轻的过分,但是能说出一口纯正的老伦敦腔,且用的是英国姓氏,那么他的家族一定身价不菲。

为了躲避战争,从一战开始就有很多华人大商贾富豪移民去了英国。

“罗杰斯先生,我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的呢?”

“我需要采购一批稻米。”常威侧身坐在椅子上,手指在一旁装着红茶的陶瓷茶杯边缘划过,露出鄙夷的笑容。

买办呆愣了下,立刻吩咐店员去更换上等茶叶重新沏泡,自己躬着身站在常威身侧,歉然道:“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的疏忽。”

常威浑不在意的摆摆手,“我们还是说生意的事情吧。”

“好的,先生,请问您大概需要采购多少稻米?”

“两万吨,今夏的新稻。”

买办吸了口冷气,“先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常威玩味的看着他,“怎么?有问题吗?”

买办在心里盘算了下,“先生,您大概什么时候需要?”

“一周,我可以给你们一周的时间。”

“先生,这个时间太仓促了。”

常威歪了歪嘴角笑着。

这里可是东南亚,可以一年三熟的地方,虽然现在因为经济落后缺少良种和化肥,但是想要筹集两万吨粮食并不费劲。

最多是穷人少吃点。

可和常威有什么关系?他只是个商人。

“如果你们为难那就算了,我换一家洋行看看。”

说罢,他起身欲走,买办连忙拦住,正色道:“罗杰斯先生,我们这里是太古洋行,如果我们都办不到的事情,在坡县没有人可以办到。”

他偷偷看了眼常威的脸色,询问道:“先生,那您用什么支付呢?”

“英镑,现金。”常威顺势坐下,思忖片刻道:“按照惯例,我可以先付给你们三成的定金,验货时全额支付尾款。”

“好的,没有问题。”买办面色稍稍犹豫了会,为难道:“不过您的时间有些紧张,价格上可以能稍微有所......”

他的话还没说完,常威已经又站起来,不屑道:“原本我还想再采购三千吨橡胶,看来只能另寻别的洋行合作了。”

买办听到这话,差点跪了下来。

粮食的利润并不算高,涉及到民生的产品不可能有高昂的利润,但是橡胶就不同了。

这里遍地都是殖民时期留下的橡胶园。

战争结束后,经济腾飞还未开始,橡胶的需求量始终无法提升。

而常威开口就是三千吨。

二十年树龄需要三千棵橡胶树,一年内也只能割一吨橡胶,生产三千吨橡胶,需栽种一千万株橡胶树,占地十万亩,需近两万个农业劳动力。

任何一个橡胶园主都愿意跪在这样的主顾面前。

而此时太古洋行的洋人经理已经屁颠屁颠的小跑到了常威的面前,卑躬屈膝道:“先生,没有问题,粮食的价格就按照您的要求来。”

什么种族歧视,只要有钱,常威现在就可以让他把自己皮鞋上的灰尘给舔干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