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春风十里有娇兰 > 263.君臣之礼

春风十里有娇兰 263.君臣之礼

作者:浅浅烟花渐迷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26: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阿平已经看见我了,这时我若退回房内也不太好,只得站在门边等着他们走近。阿平自是不可能看不见我,脚下步伐加快到近处便拉起我的手低声询问:“怎么过来了?”

我冲他笑了笑说:“没事,就是过来看看,元儿也想找你。”

余光中能感应到随之而来的视线,但也就是凝了一瞬便移开了,我转过头看向朱棣,未及反应就见朱棣朝我行了一个大礼:“微臣参见皇后娘娘。”

我大吃一惊,下意识地退后了一步,与朱棣认识至今从未见他如此,记忆中的他都是强势的一面,而此时他却弯腰在我跟前,态度卑谦。

是阿平在旁提醒:“阿兰,你该对王叔说免礼。”我才惊回过神,立即道:“免礼。”这才见朱棣直起身来,他面无表情,脸上没有一丝不快,目光也恭敬地微垂向下。

这时阿平笑道:“王叔别见怪,阿兰不问朝事,并不知道这些礼节。而且王叔无需如此多礼,现在也并非在朝堂,大家都是自己人。”

却听朱棣恭声道:“君臣之礼不可不遵。”

我莫名怔忡,觉得一年未见朱棣都变得我快不认识了,他身上的霸气全然不见,反而多了谨小慎微之态。是因为之前接连斩杀诸位藩王吗?他要明哲保身,低调行事。

沉吟了下,我对阿平道:“你们若有要事相商,我就把元儿先带回去了。”

哪知阿平却拉住我说:“无碍,找王叔来也就是话些家常,都先坐下来吧。”听着似乎依旧平易近人,一如当初,可是总有种别扭的感觉。不在于话语,而是态度,阿平为君后的气场改变了,他是在以谦和的姿态压制朱棣。

落座于椅,待宫人斟上茶后阿平才又开口:“阿兰,朕先跟你说个大概,朕打算找王叔一同为皇祖父重建皇陵,你可以想想有什么提议。”

我微微一怔,不禁询问:“皇祖父的皇陵是有什么不好吗?”

朱元璋是明朝第一任皇帝,他的皇陵应该是新建的啊,为何又要重建?却听阿平道:“皇陵原本是皇祖父在位期间所建,但后来朕特意去请了风水大师去验查,发现其风水有所偏差。现已重新选了一块地,此事关系甚大,朕不放心别人去办,只有对燕王叔才放心。”

就是这个理由?未免太过牵强了吧。不过听他提到皇陵一事,我倒是想起明朝的皇陵最有名的就是南京的明十三陵,而朱元璋应该就是葬在这座皇陵之中的吧。就是不知有没有在这个时代重建过,也不知道是否当真由朱棣来负责。

史书不太会去记录这些事,它更多记录的是皇帝想让后人看到的,所以可能其中有不实的,也有遗漏的。我无从判断。

后面又拿来了构建图,他们叔侄二人在细细商量,好似一片和睦。

我也就当个听众,偶尔等阿平问起我意见了就虚应一声,不太参与他们的讨论。一直等到午时有宫人来征询要否用膳时,商讨才暂告一段落。备膳上桌,阿平落了座后便邀朱棣也一同入座,犹记得头次在兰苑邀请朱棣来做客,阿平对这个王叔心中崇敬,可今天却见朱棣百般推辞,一脸惶恐不敢上座,并且提出要即刻去准备重建皇陵事宜。

后来阿平应首同意了,才见朱棣又弯腰行礼:“微臣告退。”

目送着朱棣出门到身影消失于视线,回转眸刚要与阿平说些什么,却见他目光沉沉地盯着我。心头一紧,这眼神……“怎么这般看我?”

他敛回眸嘴角轻勾弧度道:“没有,就是想问问你有否觉得王叔变了?”

“有一些,变得比以前沉默了。”

“嗯,我也有此感觉。”

我对阿平不由侧目,刚才在朱棣面前他对我的称呼还是皇帝自称的“朕”,而在朱棣走后又如常称“我”。这一称呼转换我不是没有去留意,但认为可能是他想在朱棣面前保持皇威吧,可仍然听着不舒服。

环看四下,向他提出要求:“你屏退左右吧,我有话和你说。”他目露讶异,吩咐了一旁伺候的宫人都屏退在御书房外,等人都离开了只剩我两后他询问:“你急着过来御书房是有什么私己的话要与我说吗?”

他对我是了解,知道我不会贸贸然就来此处找他。而在刚才朱棣在场时他不动声色,且轻描淡写地先让我把事压后,等到朱棣离开后才主动提问。

在他回来之前我思虑了良久,但在这时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询问。他轻蹙了眉,拉过我的手在掌间摩挲了下道:“跟我有什么不能说的?”目光相对,我想也是,与他有什么不能说还需要顾忌的,于是便询道:“听说在皇祖父还生前时突然问罪了你两位王叔,是发生了什么事让皇祖父如此大怒啊?”

阿平凝了我一眼,不答反问:“你听谁说的?”

“是听宫里头的人说的。”

他又问:“你何以对此事这般关注?”

幸而来的路上都已经有所准备,答案早就想好了:“突然得闻此事很是震惊,而这些事都是发生在我昏迷中的,会感到很困惑,所以来询问你这件事。”完了我有意问了句:“是不能说吗?”他立即摇头,“也不是,就是不太想让你操心这些事。但既然你想知道我便说给你听是了。”

之后他与我讲述了事情经过,说是那两王都被查出有重大罪行,一个是擅用巫蛊之术,一个是在王府中藏匿自制龙袍,朱元璋这才痛心疾首地将二王赐死。

我记得曾经看过最多的一句话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还有一句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认为两王会犯此种低端错误而惹来杀身之祸。

“那你燕王叔他们又是因为什么事?”

阿平蹙了蹙眉,“兰,你在想什么?我下令让燕王叔一家来的目的刚才不是已经让你知道了吗?皇祖父的皇陵需要重建,我需找个特别安心的人,是故招他们入京了。”

我看着他没有开口,眸光不会太冷,但是以他对我的了解必定知道我心中所想。

然而,发现那双原本看着我平和的眼神逐渐变得沉鹜,“你是听朱高煦说的这些事吧。”我心中一顿,立即想到什么:“你安排了人在我周边?”

前脚朱高煦刚与我见过面,他后脚就知道了,不是身边有暗藏了人是什么?而他竟也不否认:“暗卫是一直有护在你身边的,我曾经因为疏忽差点就失去你,不会再允许自己犯同一个错误。他们的手上有我的特赦令,但凡谁敢动你一律先斩后奏!”

我惊愕地看着他,没有想到答案是这样的,而他在说着这些时虽然面无表情,可眼神却隐含沉痛。关于这件事关于这个点,我没法去指责他。

他对于当初太妃那件事必定每每想起就觉后怕,哪怕他身在最高权力的位置上,也仍然怕旧事重演,是故安排了护卫暗中保护我。

而且即便不是护卫向他汇报,燕七也定然告知了他朱高煦有来找我这件事。沉淀了心情,我坦然承认:“确实是他告诉我的,阿平,就如你刚才所说,你还有什么不能对我说的?我来找你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弄清楚这件事真的就如表面看来的这么简单吗?燕王远在北平,真的是你认为重建皇陵的最佳人选?当朝那许多朝臣难道不能?”

“你是在为他向我开口吗?是否朱高煦求你来让我放他们回北平?”

在朱棣这个问题上,曾经我和他达成了共识,可是事到临头我发现他依然不能释怀。不管我如何解释与保证,只要是涉及朱棣的问题,他都会心态有偏差。

在等他的时候我就有预料到这个局面,也知道自己不是开这个口的最佳人选,可是放眼天下,还有谁能与他去说?关键是他已经做出了撤藩的举动。

我能做的只有是尽可能地阻止这一切发生,所以不得不来找他。

“他没有求我。”先斩钉截铁地扬声,顿了顿,“他只是告诉了我这个局势……”

话没说完就被他截断,“只是告诉了你局势?那他找你做什么?阿兰,你是太过天真还是从心底里就站他那边?他们父子被我滞留于京城,生怕哪一天也与二王叔他们一样被问罪,没有任何办法了才找上你,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你敢到我面前来说,也只有你有这个说话的份量,总不成你以为他是去找你叙旧的吧。”

我当然不这么觉得,事实上也能看出朱高煦的动机,然而他最后离开时的那句话却是触动我的。即使他对我动了心机,但他的初衷并不是要与阿平为敌,只是想从这个困局里走出来。而形成这个困局的人并不是阿平,是朱元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