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春风十里有娇兰 > 314.时日逼近

春风十里有娇兰 314.时日逼近

作者:浅浅烟花渐迷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26: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霎时我沉默了下来,是啊,他没得选。即便这时当真传令盛庸派兵前来增援,怕那边朱高煦营中的百人护卫对阵数万士兵已然败了,而无论是木叔还是燕七,包括锦衣卫们几乎都受了箭伤。燕七不能弃了木叔要回去救人,站在我眼前的阿平在平静的面具下是要多隐忍才不露出痛色。

此地离开朱高煦不到十里,怕是很快就会被发现。在我们说话期间余下护卫就已经将营帐收起并且篝火熄灭,有人来请我们即刻骑马离开。

山林之中不宜行马车,我与阿平共乘了一骑而走,前后左右都被护卫夹围着保护。之前燕七就说过阿平这时候是不能出宫离开京城的,在盛庸调遣大军来浦子口后京城等同于是空城了,朱高煦之所以不在获知消息后攻城除去对他父亲的忠义外怕也是担忧城中会有别的布防,可一旦阿平离开京城的消息走漏,怕是四面八方都会齐来追击。

没人开口说话,阿平将他的斗篷兜住了我的头,窝在他的怀中只感到暖融一片。与之前朱高煦骑马带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首先朱高煦哪怕心中对我有疑虑也仍然将我当作俘虏,在马上我多半是被扣住的;而阿平却是紧紧将我搂进了怀中,一手策着缰绳,一手始终揽在我的腰间,呼呼的风声仿佛都离我远去了,神经逐渐放松下来。

恍惚里感觉身下的马停了,然后被抱下了马,只眯了眯眼发现仍然在斗篷下就又继续睡了。等到睡醒时第一反应是自己在某个狭隘空间里,而空间中没有了熟悉的气息。

我倏然坐起!

发现是在马车里,而且还是在行进中,但不见阿平。心沉了沉,不会又……挑起帘幕一眼就看见了熟悉的身背,心头一松,暗念了句:还好。

是阿平在驾驶着马车,可我闹不明白周旁的护卫们呢?何以就剩我俩在马车上?

我唤了声阿平,他似乎专注于驾车并没听见,我伸手搭在他肩膀上推了推忽而发觉不对,他的四肢是僵硬的,往后用力一拉拽就见人倒了过来。

第一眼是看到阿平双目紧闭全无气息,使得我浑身血液都僵凝住,可在眨眼过后发现眼前这个没了气息的人不是阿平!那是一张全然陌生的脸,我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怎么会有人背影长得如此像阿平且为什么像是已经死了?

再眨眼,那张脸又变了,变成了满面络腮胡的朱高煦,却在下一瞬那紧闭的眼突然睁开。吓得我浑身一颤,心惊肉跳到不行,而他竟朝我直扑过来。

“不要!”我惊呼出声,瞪大了眼也视线空茫不知身在何处。脚步声走近,随即耳边听到焦急地询问:“阿兰,怎么了?”视线一点点聚焦,终于看清是阿平后一下就扑上去搂住他了脖子,刚才那个梦境太可怕,我甚至连回想都不太敢。

他在耳边轻问:“是不是做噩梦了?”我轻嗯了声,但搂住他脖子的手臂不肯松,却在下一刻看见了外头的场景而怔愣住。缩回了手,惊异地看着那方正还在包扎伤口的几人,其中不正是有木叔与燕七吗?

“他们回来了?”我转回眸疑问出声。

“嗯,天亮之前赶回来的。”

“那……其余人呢?”

阿平沉默,我看场间除了原本就护卫我们离开的护卫外,并没多出人数来,沉默的意思是那百人护卫以及锦衣卫们都没了?那这是何其的死伤惨重啊。

燕七在处理好伤后朝这边看了一眼,与我的视线对上时定了定,起身走来。

阿平自是也留意到他过来了,面色陡然变冷,等他走到跟前时阿平沉问:“还有何事?”燕七眼神一黯,微垂了视角而道:“朱高煦已然领兵去往浦子口,他放下话必杀盛庸。”

“你想说什么?”

“公子,我们此行怕是延误了战机,浦子口一失利朱棣必然全军南下,木叔的意思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如……不如我们暂避它处吧。”

空间气氛倏然而沉凝,只听阿平冷寒而问:“你要朕弃京而逃?”

明明阿平的语气已经怒了,燕七却低了头仍耿直进谏:“公子,但凡浦子口被拿下,朱高煦守在京城外的那数万精兵很有可能立即攻打京城,即便你为了国家大义而想绝不能舍京而走,但你也要为身边的她想想。”

“放肆!”阿平大怒,眼睛里火光四溢。

此情此景看得我心头大惊,下意识地去拉阿平的掌想让他息怒,不管燕七的进言有没道理,都是出于对阿平的一片忠心。而且我看燕七脸色苍白如纸,刚才走来也是步履缓慢,怕是身上的伤极重吧。

阿平回握了下我的手,虽仍一脸冷酷但明显语气中缓了怒意:“朕自有打算,你无需多言。既然伤得这么重就好好养伤,莫要再自作主张引起后患。”

燕七脸上一痛,竟跪在了面前,“公子,是我错了。”

阿平摆了摆手,“下去吧。”

等燕七黯然而走后我忍不住问:“你与燕七之间怎么了?”他黑眸幽然锁定我的眼,一字一句道:“不允许任何人打你的主意,小七也不行。”

心中一顿,是因为之前燕七擅自做主将我送进朱高煦营中的事?当时燕七的计划是拖住朱高煦,事实上还真拖了一天多的时间。可看眼前形势以及刚才燕七的进谏来看,似乎拖延的这一天并没有对战事起到作用。然而当我后来获知整件事的过程后,只能慨叹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这萧何就是我。

原本我将朱高煦增援的军队拖住在半途,是对浦子口那边的战略极有帮助,盛庸与朱棣的几场硬仗都胜了,将朱棣的大军已牢牢堵截住。

而在朱高煦前去增援的沿路已经布好防线与陷阱,只要踏及底线便可剿杀无数燕军。然而,当阿平得知我也在朱高煦军营之中后不但撤了那许多布防,还从宫中调兵连夜赶来救我。

这就是为何我与朱高煦一路过来时并没有碰上任何阻截的原因,而因为这一战略的改变使得整个战局几近崩盘。最终没能将朱高煦截下,且林中的夜仗使其斗志倍增,如今全线压往浦子口,以朱高煦之生猛攻势怕是盛庸抵挡不了多时。

我问阿平为何不采纳燕七与木叔的建议,他沉默良久后才缓缓而述,却令我惊怔在原地。

他说,从我的反应里已经能够预料到将来种种,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彻底颠覆,那么再多的行为也不过是跳梁小丑。

输,他也要输得有尊严。

我能理解他的心路历程,生来的环境就教导他优雅地活着,而不是卑屈地死去。所以那场大火,终将会到来,无论如何颠簸周折,就像汇流成河一般终还是到了那处。

我又回到了皇宫。朱高煦的军队只是围住了正城门,我们绕道从西门而入的。想来也非朱高煦大意,首先他笃定了阿平不会逃,其次怕也是故意留个缺口,只等燕军大军压境这个缺口势必会被封闭掉。

六月初一,朱高煦抵达浦子口加入混战,势如猛虎,殊死一战击退盛庸;

六月初三,燕军从瓜洲渡江,再次击败退到此处的盛庸;

六月初六,燕王大军抵至镇江,而守将不战而降。

至此,南军已然溃败,再无将可迎战燕军。于六月初八日,朱棣率领大军抵达原朱高煦驻扎之地的龙潭,遂与京城只隔三十里。

这一桩桩战报呈上来时全朝震动,而原本坚信朝军不可撼动的方孝孺这批老臣更感不可置信,他们推动的文治与献的计谋都像散于空中的纸灰一般消失于无形中。这时有一部分朝臣有了与木叔一样的想法,纷纷上柬迁移都城往内地以图它日复兴,但方孝孺却以太傅之名在朝上与群臣争辩,说我朝尚有数十万大军,不该惧了逆臣贼子,即便是真战败,吾皇为社稷而死也是理所当然。

闻听到此言时我在后宫大怒,将手边的桌椅都给掀翻了,恨不得抓来那方孝孺棒打一顿。迂腐!冥顽不灵!所谓江山社稷绑了阿平的一生,连最后都要他为此而死,有这般道理吗?

相对于我的愤愤不平,阿平的态度却令我感到很不安。他就像突然被人抽走了喜怒,面对战报面对群臣时情绪都很平静,多半是以三言两语打发了那些进谏的臣子。

回到后宫里他还能以平和的语气跟我讲述朝中事,我问他为何不怒,他反而笑着说那方孝孺本就做事顶真,不过是说了职责以内的话而已。

我默然以对,没有再去左右他的想法。

都到了这时候了,其实也没有再多言的需要,该如何选择都已在每个人的心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