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局一只麻袋,古董全靠捡 > 第1921章 黄地青花来历

开局一只麻袋,古董全靠捡 第1921章 黄地青花来历

作者:金生水起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9:01:31 来源:小说旗

第1921章 黄地青花来历

陈阳的话音刚落,高唯中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被那件黄地青花一束莲瓷盘吸引,心中泛起一阵难以名状的不安。这件瓷盘上的莲花纹样在灯光下微微晃动,让他想起了年少时听过的那些关于古董邪气的传闻。

高唯中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不禁回想起陈阳方才的异常举动,这个年轻人之前分明一直驻足在瓷盘前,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可现在却刻意与之保持距离,甚至连看都不愿多看一眼。作为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狐狸,高唯中深谙这个年代的特殊之处,但凡当官的,谁不在枕边放本《黄历》,谁不在办公室悄悄供个香炉?

年轻时的一些诡异经历让他对这类事特别敏感,此时看着陈阳刻意回避的样子,他心里那根敏感的神经被狠狠地拨动了,结合陈阳躲闪的态度和欲言又止的表情,高唯中内心那个不愿承认的猜测愈发清晰起来。古董界流传的那些邪门故事一股脑儿涌上心头,让他背后直冒冷汗。

而陈阳的反常表现无疑印证了他的直觉。看着那件看似普通的瓷盘,高唯中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几乎可以确定这件古董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些年当官时积累的经验告诉他,这种预感往往都不会出错,陈阳的反应更是坐实了他的猜测。

“陈老板,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这瓷盘还有什么说法不成?”高唯中皱着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安,向陈阳问道。房间里的气氛突然变得凝重起来,连窗外透进来的阳光都似乎变得暗淡了几分。

陈阳抿了抿有些发干的嘴唇,目光在房间四周扫视了一圈,这才伸手示意高唯中过来说话。高唯中见状,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像是担心惊扰到什么似的,缓缓向陈阳走去。待高唯中走到自己近前,陈阳才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仿佛要说出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高厅,我实在不知道该不该说,”陈阳压低声音,眼神中带着几分凝重,“但看在您这么信任我的份上,我不能不提醒您。这物件啊,不单单是件赝品,而且还是民国时候的赝品。这年代的仿品,做工虽然粗糙,但往往都暗藏玄机。这瓷盘看似普通,可里面却大有讲究。”

高唯中的脸色越发难看,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哦?为什么?”他一脸懵懂地向陈阳问道,声音都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陈阳看着明显已经慌了神的高唯中,犹豫了一下,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根烟,想要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可高唯中却连连摆手,快步走到身后的架子前,从抽屉里取出一条名贵的烟,“陈老板,抽这个。”他的声音依然有些发颤,但还是强作镇定,亲手给陈阳拆开包装,打开一盒递给陈阳。

两人点燃香烟之后,陈阳将烟气缓缓吐出,凝视着眼前的黄地青花瓷盘,眼神似乎多了一份沉重。

陈阳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一道烟雾,眼神中闪过一丝专业人士才有的睿智光芒。他转向高唯中,神情无比郑重,仿佛即将揭示一个重大秘密。

“高厅长,您可知道,明宣德时期的黄地青花瓷,是用铁黄釉烧制的。这可不是一般的工艺,那时候的工匠们可是费尽心思才摸索出来的。”

他用手指轻轻敲了敲烟灰,继续解释道:“当时的工匠们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氧化气氛中精心烧制。这种工艺其实在明洪武朝就开始尝试了,后来经过无数次改良,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成为了黄釉瓷器中的主流品种。我曾经在故宫博物院见过真品,那种釉色,就像是凝固的蜂蜜一样温润。”

陈阳说到这里,一边抽着烟,一边伸手一指黄地青花瓷盘,“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里对这些黄釉的特点有很详细的记载。”

“宣德时期的黄釉,色泽浓郁深沉,犹如密蜡一般,这才是真正的';宣黄';。到了嘉靖年间,工匠们开始在黄釉中加入青花,使得釉色呈现出细腻的鱼子般的质感。而那些釉色特别深沉的,古人还特意给它起了个';鸡油黄';的名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有意思的是,到了康熙年间,审美发生了变化,宫廷里开始推崇更加清淡的黄釉。这些后来都统称为';蛋黄';,就跟鸡蛋黄似的。古人还很有意思,把颜色深一点的叫';熟蛋黄';,浅一点的叫';生蛋黄';,这些名字起得都很生动形象。”

陈阳举起第二根手指,话锋一转:“还有一种更特别的,叫做锑黄釉。这可是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新技术,同样需要在低温氧化气氛中烧制。”

“这种釉料在康熙的珐琅彩瓷器上用得特别多,甚至成了主打的底色。等到了雍正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们可算是琢磨透了,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黄釉品种。这种釉色特别温和清雅,带着一种粉质感,人们叫它';淡黄釉';,因为颜色像柠檬,又叫';柠檬黄釉';。”

“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里提到的西洋黄色器皿,说的就是这种釉。它的特点是釉层呈乳浊状,透明度不高,跟铁黄釉完全是两种风格。但是......”

陈阳狠狠抽了一口烟,神色变得严肃,“无论是铁黄釉还是锑黄釉,都不可能呈现出您这件瓷器上这种刺眼的黄色。真正的古代黄釉青花瓷,釉色应该是鲜嫩温润的,绝不会是这种生硬艳俗的黄色。”

高唯中听得入神,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但随即,他又想到了什么,急切地问道:“那陈老板,您刚才说这是件压运的物件,这又是为什么呢?”

陈阳苦笑了一下,随后轻轻摇摇头,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无奈,“高厅,您知道吗?青花董釉这个品种在古董界可是出了名的珍贵,每一件传世品都堪称国宝。它不仅仅是一件瓷器,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说着,陈阳吐出一口烟圈,继续说道:“这种瓷器传世品虽然有,但数量极其稀少,据我所知可能不超过二十件。每一件都美得让人惊叹,就像天上的明月一样纯净优雅。”

陈阳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正是因为黄地青花瓷器的身价远超普通青花瓷器,在民国时期就引来了不少觊觎的目光。那时候,大批外国收藏家和商人涌入华夏,他们对这种瓷器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不管是明朝宣德年间的,还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黄地青花,在他们眼里都是无价之宝。”

“就这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准了这个商机。”陈阳摇头叹息,“他们开始大量仿制这些珍品,而且手法相当高明。您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

看到高唯中投来询问的目光,陈阳继续解释道:“这些民国时期的工匠,首先会物色一件品相上乘的白釉青花瓷,最好是明代的老物件。为什么要选明代的呢?因为年代越久远,胎质越有年份感,做成赝品后更容易以假乱真。”

“比如说,”陈阳用手指了指那件瓷盘,“如果他们侥幸得到一件宣德年间的青花官窑,就会在瓷器表面未绘青花的空白处,精心浇上一层黄釉。这样经过二次烧制,就能打造出一件';宣德黄釉青花器';。”

“如果是清代雍正时期的民间青花瓷,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手法,在上面覆盖黄釉,然后在底部刻上';大清雍正年制';的款识,把它伪装成一件珍贵的雍正黄地青花器。”

陈阳将手中的香烟在烟灰缸里轻轻弹了弹,目光深邃,“不过这些工匠在仿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个大难题,那就是黄釉的调配。真品上的黄釉配方早已失传,他们绞尽脑汁也难以调配出一模一样的黄釉来。”

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这些赝品虽然做工精良,但在釉色上总是差那么一点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