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极品恶妇绾君心 > 第248章 莫北河升官

极品恶妇绾君心 第248章 莫北河升官

作者:弥音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4:01:56 来源:小说旗

因莫北湖和秦臻的离开,和边境动荡的消息传出,大家都很担忧,莫府里凝聚着一股低气压。

到了初六,莫北河回了司农寺上职。

没想到上职的第一天,便升了官……

因为他初到司农寺时,便天天与各农吏混在一起,说是要培育什么大棚黄瓜。

上头管他的主簿并不在意这些,只要他把本职公务做好,他在司农寺干什么都行,所需要的一切材料直接上报就好。

莫北河得了主簿的话后,完全在司农寺里放飞了自我。

他有在云花村反复尝试大棚黄瓜的经验。

来到京城后不久,又收到云花村郝原荣的来信,说了他走时培育的那批黄瓜的具体死亡时间和萎靡状态。

莫北河想到宋清泞之前的提醒,蔬果生长需要自然光线,他走时铺上去的那张大油纸还是不满足条件。

莫北河在主簿那里报备后,在司农寺的库房里头翻箱倒柜,没找到合适的东西。

他又跑了大半个京城,在各商铺里寻。

没想到在一家专售窗纸的铺子里,发现了一款比普通油纸更薄、更透、张力更大的油纸。

莫北河抱着尝试一下的心态,买了一大卷回司农寺再次实验。

没想到这次长出了拇指大小的小瓜,现在还在茁壮成长。

大冷天种出黄瓜,史无前例。

司农少卿得知此事后,激动的将此事上报给了大农司。

听莫北河的意思是,黄瓜都种出来了,其他瓜果蔬菜还远吗?

大农司亲自去大棚里小心翼翼摘下一个拇指大小的黄瓜匆匆进宫面圣。

褚君临在勤政殿召见的人,听闻此事,龙心大悦,命大司农好生培育好这批黄瓜,要是长到了正常大小,重重有赏。

说完,又想着自己该好好赏赐培育出黄瓜的农吏。

有赏赐才有斗志,要是往后大昇的百姓大冷天都能吃到新鲜黄瓜,那绝对是他执政时期的丰功伟绩。

褚君临大手一挥,让莫北河做了从七品主簿,培育蔬果的同时,再负责管理司农寺的文书、档案和印章等。

因为官职太小,根本无需圣旨。

收到陛下口谕时,莫北河都是懵的。

他才来了司农寺两个来月,竟然就升了官。

他晚上回府将此事告知家人,终于将府里的低沉的气压打破了。

闵秋果激动的一夜没睡着。

宋清泞做主给他摆了两桌席面,同之前小皮皮百日宴一般,将张府和阮府的人都请了过来。

对于莫北河这么快能升官,宋清泞也有些激动。

夜里见到好几日没有出现的褚君祈,她立马扑进了他的怀里,然后翻来覆去的说莫北河带给她的惊讶和惊喜。

没想到这引得褚君祈醋意大发,将人压在身下,洋怒道:“我这么多天没有过来,你还一直提别的男人!你心里眼里只能有我!说,这几天有没有想我?”

宋清泞:“……”

她看着头顶上这个爱吃醋的男人,主动献上自己的吻。

用行动告诉他,她有没有想他。

房内一室旖旎……

宋清泞迷迷糊糊入睡前,脑中大概闪过一个问题。

她有什么事情要问阿祈来着?

忘了。

十五元宵过后,宋清泞派府里的小厮去城门口和学院门口粘贴告示,告示上表明一月十六号到一月底为清远学院报名的时间,二月一号正式开学。

拿到号码牌的人按自己拿的序号在告示上找对应的日期和时间段,分批进学院参观,有专门的夫子会带着他们一路讲解。

一批两百人,由不同夫子带队,一天共进去十批。

还没有拿到号码牌的人,去学院门口找专人拿。

清远学院正门口,左右两边各摆了几张长案。

一边是拿号码牌的,一边是参观过学院后,决定报名进学院学习的。

京城周边十几座城池的百姓,早就听到了风声,很多赶来了京城,要一探究竟。

要是清远学院当真有朝廷的资助,又有阮祭酒做山长,谁不愿意将孩子送进去读书?

这倒是弄得客栈和酒楼生意火爆,就跟春闱时的盛况有的一拼。

告示上写的男女老少皆可,但百姓受了这么多年思想固化的影响,还是只为家中的孩子报名。

因为清远学院收的束修和其他书院学馆所差无几,技术院的束修比艺术院和政学院的还要低上一些。

学子们要是住学院的话,需要额外上交一笔银子,要是不住可以每天走读。

至于吃饭,学子们看自己的喜好和经济条件点餐,进去的百姓都去膳厅参观过,膳厅外头贴了菜品价目表,都不贵。

学院夫子还说了,如果学生家中当真太过贫穷,吃不上饭,可以上报给学院。

学院调查核实了情况后,会酌情免去学子的束修,还会每月给些餐食补贴,这叫助学金。

而对于学习优异的学子,学院每年会进行考核,按科类的成绩排序,给前十的学子一定数额的银钱奖励,这叫奖学金。

参观过清远学院的百姓出来后,都争先跑去正门口的长案前,替自家孩子报名。

这样的机会大家都想抓住。

清远书院围墙上的《警世贤文》给了他们极大的警醒。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负责处理报名事宜的夫子们被百姓们层层包围催促,累得够呛。

百姓们也不傻,花不太多的银子让孩子习得一技之长,往后等着的只会是更大的回报。

至于一些还算富足的家庭,纷纷给家中的孩子报习艺术科类。

有些父母还想给孩子多报几个科类,又担心各科的学习时间会发生冲突,忙问夫子这种该如何处理。

宋清泞刚好在旁边考察各夫子的做事态度和能力,闻言,将自己手中拿着的科目表递了过去。

上头标注了每个科类包含的必修课和可选的选修课。

见大家都不懂,宋清泞扬手让大家安静。

所有人静下来等着她解释。

宋清泞提高音量,尽量通俗易懂的将必修课和选修课描述了一番。

“各位老爷夫人,你们只需要给孩子报一个大科类就好,下头会包含很多与此科类相关的课程教学,和与此科类不相关的兴趣课程教学。”

“就比如:一学子报了女红,那主修课就有: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

“主修课是强制要求学的,至于选修课……不是强制性的。”

“指的是学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他科类的课程学习。”

“选修课的内容较为丰富多样,涵盖了三个分院的多个领域,可以帮助学子全面发展和培养兴趣爱好。”

“就比如:刚刚那名报了女红的学子,如果她还对古琴、绘画、花艺感兴趣,就可以将这些学科选为选修课。”

“要是该学子还对烹饪种田,或是四书五经感兴趣,也可以跨院选修技术院和政学院的科类课程。”

“当然,学院不可能满足学子们无限选择,学子们自身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

“所以,学院规定,每个学子只能选修三个科类。”

“等所有学子选修的科类和人数定下来后,学院会将选修课的课程表与各主修课的课程表进行融入调整。”

听宋清泞说完,围观的百姓从震愣到兴奋,一个个激动到不知所措,竟还有选修课程……!

有种买一送三的感觉,这操作闻所未闻。

大家争先恐后的要立马给孩子报选修课,又被宋清泞阻止了。

“大家不用着急,等报完名,每人领一张清远学院的科目表回去。可以与家中孩子好好商量过后再做决定。只有他们自己真正感兴趣,学起来效果才会更好。”

围观的百姓觉得她说的在理,报名后大家各自拿着一张科目表回家了,等二月一号再送孩子来上学。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