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第五形态 > 第二千三百零三章 运术选择与碰撞

“东方朔提及擅运术者存在碰撞,也不知他和我所谋是否冲突,又是否能劝动陛下修行运术,若陛下修行运术之后,他是否又会和陛下碰撞冲突,若陛下与我冲突,那又该如何行事?”

张宅中,董仲舒进行了暂住。

知晓了张学舟前去皇宫后,他有几分心神不宁,只觉面对的情况与来长安城时所想截然不同。

董仲舒修行运术只是想着自己机缘显出,从而引导踏入理念中的境界。

他从未想过淮南王运术水准深厚,也不知晓张学舟已经修行了运术,这大汉王朝并不像他最初设想缺乏帝王修行运术,属于窃运的上佳时机。

相反,大汉王朝擅运修运者实力强盛。

淮南王居于一隅之地也就罢了,对方最多是掌控淮南境内,又操控晋昌等人。

而一旦淮南王登临长安城掌控大汉王朝,曾经与淮南国平起平坐的江夏国大概率会处于对方掌控中,而运术有成的董仲舒也必然会被察觉,从而难料生死。

踏入运术一途有成后就没了回头路,董仲舒不想角逐也必须角逐,至少在他实现心愿之前必须如此。

在牵涉前途和生死的事情上,没有人可以轻松自在,董仲舒也不例外。

有必须抗衡的对象,也有难知晓答案的合作对象。

不提淮南王,哪怕张学舟等人也让董仲舒觉得事情难办。

这与以往的合作不同,擅运者结合有可能产生更强的作用,但发生冲突必然会带来重重阻隔,甚至于产生窝里反的情况。

这种极端的合作模式让人难于拿捏尺度,哪怕是张学舟也在此事上磕到了头破血流。

只要想想身体恶臭深埋九尺的申培公,又有苟延残喘的太皇太后,又涉及曾经被撬开头骨被毁的张学舟,董仲舒只觉心中没来由多了一股心悸。

“若我们将来溃败了淮南王,那时候只怕就有可能面临图穷匕见的局面,而在运术的角逐中,修为实力难于发挥作用!”

占据朝廷正统的帝王,把控江都国的董仲舒,又有靠着新帝吸取气运如莬丝子一般的张学舟,三者的关系难言,三人的运术水准也难于猜测。

对于董仲舒来说,此前的定向事件变成了难于琢磨。

他在张宅来来回回走动,只觉心神中有种种不宁。

偌大的长安城,又有广袤土地的大汉王朝,在此时此刻仿若变成了一个寥寥数人的舞台,而其他人只是属于难于插入其中的看客。

但这就是运术。

一运二命三风水四修行,这其中的排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道尽了特殊。

修行有四缘,而运就是造成一切的最大机缘,命术则给予充足寻求机缘的时间,风水宝地则让人修行事半功倍,又平添守护自身之能。

三界中诸多大修士大都得益于一运、二命、三风水。

占据高天之运的天庭,占据了长寿的仙庭,又有占据风水秘地的各大圣地之主。

历史事件和三界各大势力带来了近乎一览无遗的判断。

在命术难修,风水宝地难于占据的情况下,董仲舒实现自己理想的唯一选择只剩下了运。

哪怕他并非角逐天下的帝王,董仲舒也在寻求合理与合适的方式推动。

命运仿若给他开了个大玩笑,兴致勃勃踩踏着运术的轨迹而来,董仲舒哪曾预料到当下这种结果。

“两位老人家,仲舒在贵宅叨扰多日多有打扰,这一点点钱财是我拜谢之礼,还望您二位收下!”

董仲舒踏着轨迹而来。

在他难于确定自身和张学舟运术是碰撞推动还是冲突的情况下,董仲舒最终选择了再次离开长安城,尽可能削减自身影响。

他来得有些突然,想清楚后离去时也很突然。

除了一锭十两的白银,董仲舒再无留下其他,甚至于董仲舒没有再前往孔庙,也不曾与那位孔圣后代的孔安国继续攀谈。

他来长安城的事情至此落下帷幕。

“若东方朔借了三分运势,从而能推动此前所协议之事,那也算是提前打了基础,我将来送公孙弘入长安城不亏,若我在长安城对他产生了坏影响,那反而会耽搁事,我修行运术不敢前往淮南,但吕望舒是我得意门生,他为人有勇武可入淮南查探,也可入长安城寻求联络……”

再度随着人群走出长安城大门时,董仲舒回头望了这座雄伟的城池一眼,而后头也不回行向了江都方向。

只是走出数十步,董仲舒就碰上了一个经商的儒家门生,从而得了马车的便利。

修行运术就是有着诸多的便利,不需要做任何准备,董仲舒远行有车马便利,隔水观望便有乘船经过,这其中的巧妙堪称不可言。

而这只是运术带来的粗浅好处,真正的好处是董仲舒所一直追求天人合一。

但凡推动运术向上,他推动境界腾升时心念一动便是天人合一状态。

若能引导大汉王朝的儒术独尊,董仲舒也便有了真我境之后大一统的调御能力,从而可以在大汉境内任何一处地方引导天人合一发挥超常的实力。

他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又不断行进走远。

而在长安城的张宅中,一辆侯府马车穿梭街道,最终停在了张宅门口处。

“你这宅子的人不少!”

新帝易服再次出宫,他登入张宅时,只见诸多或年轻或老的面孔拥挤于张宅中,又不乏人窃窃私语。

他目光扫去,只见众多人对着宅中一张张人脸面孔的图案低念,人群来来回回行进。

这让新帝有些好奇,但他显然没可能因为这种好奇耽搁自身前来的正事。

在探讨张学舟和董仲舒关联时,张学舟提及了董仲舒授艺之事,又谈到了圣人大一统。

但一切与张学舟此前所说的那些治国方针没任何区别,张学舟所言有利,实施起来则是有种种麻烦。

如果说农战强国、学宫造设、儒家理念教化大汉子民等事情属于朝廷举措,而涉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和圣人大一统则是会带来真正于自身的用处。

若让新帝选择天人合一带来的用处,他会用‘有如神助’这个词来描绘。

在张学舟的口中,天人状态下的修士思维通透、发挥术**效强盛数分,这比服用什么丹药都好用。

更为重要的是,新帝敏锐觉察出了天人合一状态可能带来冲击唯我境的契机。

本是和张学舟一番闲聊,又不断寻求辞官罢官的方式,他没想到居然能寻求到更高修为的契机。

但张学舟所提及的天人合一实现起来太过于麻烦,哪怕张学舟交付了诀窍,新帝只觉看得见而摸不着。

这让他易服之后迅速出宫赶到了张宅,准备拜访一番这位被申培公挤出长安城的大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