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从正一道童肝成万法天师 > 第400章 点化石牛,河海宴请

敕书阁第五层门口被当地文物保护管理局用铜锁锁住,收藏着徐州还有黄淮地区数千年各个朝代的州志县志,还有各种珍贵古籍。

双手一捏,锈迹斑驳的铜锁就变了形,咔咔的变成碎铜块掉在地上。

推开大门,入眼一片昏暗,打开照明灯,出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座座排列整齐的书架,书架之上按照类别名目摆满了各式古籍,均作了特殊的防腐处理,空气中弥漫着书页纸张的特殊味道。

这里数书目的陈列似乎是仿照天一阁的样式,分为制书、诸经、四书、史、实录、志……人物、姓氏、列传等三十六类,李阳一目十行寻找过去,最终驻足于州志的书架前。

想起敕书阁楼前的一座大水池,李阳微微颔首:“看来妙成老道所言非虚,这个玉皇殿与龙虎山确有渊源,怪不得会将道院救灾地点定在这里。”

那座水池名为“天一池”,李阳进阁之时水池盈满,长有绿苔,是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

这是取“天一生水”之说。火是这种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民间历史上有最大的私人藏书阁便名为‘天一阁’。

而“天一生水”之说正是来自龙虎山天一池石刻,那块石刻上刻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字样。

压下心头思绪,李阳驻足历朝历代徐州州志翻找下来,唐宋元明清,或许是因为这是朱元璋老家的原因,明清时代的州志县志占了很大篇幅,

“原来朱元璋也拿这个地方的洪灾旱灾没办法,明朝时就有发生黄河裹挟泥沙把淮河塞住又跑了,留下一个洪泽湖把朱元璋的祖坟和泗州城都淹了……”

“这样看来,真的只是地理环境恶劣,不是怪力乱神?”

李阳微微皱眉,沿着朝代继续往前翻阅资料,

越往前,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书架上摆放的古籍也越少,

黄淮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洪涝频发之地,为历朝历代头疼,不过都是有时节性的,从来没有这样连续如此长的时间周期,

按照朝代检索上去,最终李阳的视线定格在东汉的《沛国志补》这也是敕书阁中年代记载最早的州志。

东汉所谓的沛国,大概位置就是今日的江苏。

这本州志是后世人抄录的,不是原本,但是书页同样泛黄,应该是明清这个时间点抄录的,

然而很快,李阳就发现了一点不对劲,《沛国志补》记载,在秦朝乃至东汉时期,沛国这个地方的洪灾尤其严重,几乎是全年全州流域覆盖,与后世朝代记载的时令可控洪涝有很大区别。

“东汉?沛国?”

李阳皱起眉头,这个时期的洪涝描述和现在的黄淮洪灾不谋而合。

但是关于洪灾为什么会在后世变小,这本州志中并没有记载,只是大篇的描述洪灾之下东汉百姓的惨烈景象,

全无收获,李阳放回《沛国志补》,微微皱起眉头,

就在要走出房间之时,李阳的目光聚焦在书橱的最里面一排,那是这片土地几千里中的人物志。

走到书柜前,李阳直接开始翻阅东汉时期和东汉之前的人物记载。

人物很杂,也很多,纵是李阳一目十行的眼力也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才查阅完毕,

彼时外面的天色已经一片昏黑,夜色笼罩,书阁之中仍旧灯火通明。

“噔噔噔!”

外面敲门声响起,李阳出声示意之后,张妙成驼着背探出头来

“真君,晚斋时间到了,我已经吩咐门下弟子做了一桌素宴款待真君,”迟疑了一会,张妙成接着说道:

“宝岛天师道张道元那边今日出去救灾刚刚回来,他们托我向真君带话,明日早上将会在“清河楼”宴请真君,也是为今日的事情赔不是。”

“嗯,我知道了,你那边我稍后就去。”

李阳手上捏着一本泛黄的书册,须臾后抬起头来:“这间藏书阁最近有谁进来过吗?”

“这第五层藏书阁所藏古籍极为珍贵,一般不准闲杂人等进来,最近只有几名道院道长还有妙法师兄进来过。”

李阳点点头,随后微微皱起眉头:“既然如此,你看看这个吧。”

说罢,李阳就将手中的古籍扔给张妙成。

张妙成接住之后,着眼打量,却是关于东汉祖天师张道陵的当地人物志,

“祖天师张道陵,初名陵后名道陵,字辅汉,系张良(子房)八世孙,后汉沛国丰县人。本来是太学书生,生性好学,博采五经,邃于黄老之道,七岁时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

古籍中寥寥记载着祖天师张道陵的生平轶事,包括其退隐北邙山修道,后于万山石室中,得隐书秘文及制命山岳众神之术,又闻蜀民朴素纯厚,易于教化,且多名山,乃将弟子入蜀,于鹤鸣山隐居修道等等事迹,

在古籍的最后,却是讲述祖天师张道陵修道有成后曾回过沛国丰县一段时间,并携弟子出入山河大川之中。

然而,关于出入沛国流域的这一部分记载,只有一个开头,后面的内容突然戛然而止,只有最后“天师回,河海宴请”七个篆文古字。

不是没有记录照抄,而是中间的几页书册被人撕毁了。

李阳仔细观察着张妙成的表情,淡淡开口:“撕痕很新,是新近几个月被人故意撕下来的。”

“如果我没有猜错,我们的张妙法道长,是否已经找到了除自然因素外黄淮洪灾泛滥的的原因?”

——

瘦道人辞别张道元,独自一人一路沿着淮河的河道上行。

淮河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由于黄河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夺淮入海频频打乱了淮河水系,此时山洪暴发之下,大量平原山村俱被淹没,只有一座座山陵像孤岛一样立在水洼之中。

沿途水沙弥漫,不少地方仍在强降雨,洪水裹挟着大量泥沙,树木,石砾轰轰隆隆往下冲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