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过河卒 > 第二百零四章 必须有一位皇帝

过河卒 第二百零四章 必须有一位皇帝

作者:莫问江湖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8:48: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道门必须有一个皇帝,这个天下必须有一个皇帝。”

说这句话的人是儒门大祭酒程太渊,同时他也是内阁之首,朝廷的第二号人物,秦凌阁的老师,理学掌门人,等等一大串头衔。

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保皇党,是三位大祭酒中唯一对皇帝绝对忠诚的,居庙堂之高,另外两位大祭酒便没有那么忠诚,多少有些保留,处江湖之远。

所以这句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不仅没有任何违和感,反而让人觉得本该如此。

“为什么必须有一个皇帝?”

问这句话的不是秦凌阁,而是大玄皇帝本人。

程太渊解释道:“道门高层其实就是道门的传统世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勋贵阶层,祖上追随玄圣打天下,还停留在古时的门阀制度。如今的道门缺少科举一类的上升渠道,所谓道门大考,不过是选小吏,而非选官,虽然出了一位五代大掌教,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皇帝没有说话,只是示意宰相继续说下去。

程太渊接着说道:“早在玄圣时代,道门的版图较小,这一套还能维持,可随着道门版图的扩张,这一套注定要难以为继。因为道门世家的武德再怎么充沛,总有衰弱的时候,压不住那么大的地盘,更不必说道门世家内部还矛盾重重,一场无可避免的内战之后,衰弱就是注定的。

“以李家为首的保守派们,他们将其他后起之秀限制在道门高层之外,比如海外各洲的豪强们,明明掌握了广袤的土地和雄厚的实力,却不能进入道门的核心阶层,掌握对应的权利,他们必然会生出不满,凤麟洲和婆罗洲的叛乱已经说明问题。这只是个开始,而非结束,随着道门世家们的衰弱,这样的叛乱会越来越频繁。这还不算没有回归的西道门,而西道门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非是两条路。

“一是扩大道门的核心基本盘,把不是勋贵出身的后起之秀们纳入其中,给予其上升渠道和平等的待遇,这是道门开明派一直在推行的,也包括小掌教齐玄素,哪怕他并不十分认可这一点。

“二是实行君主制度,勋贵们的特权可以部分保留,但必须进行稀释。至圣先师有云: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原则中原之。无论海内海外,无论世家寒门,所有人共同效忠君主本人,除了皇帝一人在上,其余人并无本质上的高下之分。”

皇帝提出了第一个疑问:“为什么不能是第一条道路?”

程太渊回答道:“因为以李家为首的保守派们绝不会允许,凭什么手下败将和胜利者平起平坐?张家这些失败者也就算了,毕竟是败而不倒,且是自己人,那些彻底失败且不是自己人的人呢?

“待到少数变为多数,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难以补救。这个时候,老牌世家还不团结,为功业欲所驱使,党同伐异,形势便复杂起来了。如果蚌鹬相争,两败俱伤,这些后来之人反客为主,道门世家们给别人做了嫁衣,不败而败。反倒是这些手下败将,不胜而胜。用道门的剑为道门获取更多,这道门还是李家的道门吗?这是李家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当年徐祖有一个著名的‘大饼论’,只要不断把饼做大,哪怕不改变现有的利益分配结构,也能掩盖一切矛盾。道门过去的二百年,差不多一直在执行这个思路,道门的不断扩张,不但巩固了道门的正统性,也掩盖了道门内部的三道矛盾。现在,道门的扩张到了极致,大饼已经没法继续做大,三道的矛盾便也无法掩盖,而继承人问题又激化了这种矛盾。

“所以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原因,饼就这么大,别人多吃一口,老牌世家就要少吃一口,就算这些世家的领袖们预见到了这一点,那些世家的普通成员也不会同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道门迟早会走向第二条路,道门需要一个皇帝不是某个人的野心,而是婆娑洲人、婆罗洲人、凤麟洲人、甚至还要包括塔万廷人,以及一切不属于道门世家却又渴望上升渠道之人的共同愿望。”

皇帝终于开口道:“只有开明派失败之后,才需要一个皇帝。如果开明派失成功,那就不需要皇帝,毕竟谁也不想头上有一片天,更希望自己与天齐。”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大祭酒说道,“站在李家的立场上,矛盾有主次,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保守派和开明派之间的矛盾,已经白热化,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李家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也必然要提供帮助。接下来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了,人心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程太渊为皇帝陛下提供了一整套的理论基础,一个美好的愿景,论证了道门需要一位皇帝的正当性、迫切性、必然性。

皇帝也欣然接受了这种说法。

程太渊总结说道:“清微真人是李家出身,他本该是一位保守派,可他又被称为李家叛逆,他的许多想法都偏向于中立派,认可开明派的部分理念。上次大掌教选举,正是清微真人一力阻止了三道内斗的爆发。可是这一次,清微真人已经无能为力,他不仅要看着内乱爆发,也会不可避免地被卷进去。”

程太渊一拱手:“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我们已经谋划了太久,陛下刚刚登基的时候,就曾问策于老臣,当时老臣回了陛下一个‘等’字,这一等就是几十年,如今已经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陛下应御驾亲征,老臣也会欣然随行。”

皇帝说道:“善。”

这是一次密谈,只有皇帝、程太渊,以及秦凌阁。

秦凌阁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只是旁听,以他现在的身份和境界修为,还不能与齐玄素相提并论。不过秦凌阁的心情仍旧是振奋的,因为能够列席这种机密议事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辽王秦权骁没有出现的前提下。

秦凌阁认为这是一种暗示,明确了他的接班人身份,秦权骁的出局已成定局。

秦权骁一再让皇帝失望是原因之一,秦权骁的年龄也是原因之一,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儒门发力了。

皇帝陛下要借助佛门的力量成就大事,就需要一个与儒门密切相关的接班人,来安儒门的心。这是一种利益交换,皇帝从很早前就开始布局秦凌阁与儒门的关系,在皇帝看来,真正的皇帝,不仅仅是世俗的皇帝,也是道门的大掌教和儒门的教主。

正如许多人所担心的那般,就算皇帝的谋划成功了,拿下道门,那也只是马上打天下,算是开拓之功,坐天下的守成问题怎么解决?

毕竟皇帝总要飞升的,其接班人问题同样棘手,现任接班人秦权骁只是占有血缘上的优势,多半压不住朝野上下——他压小殷都费劲,压得住各路桀骜不驯的诸侯和李家这个外戚大将军吗?

现在看来,秦凌阁是个更加合适的人选。最起码能够得到儒门的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