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过河卒 > 第四十六章 见面

过河卒 第四十六章 见面

作者:莫问江湖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02 22:52:30 来源:小说旗

便在这时,有人姗姗来迟,正是大玄皇帝秦权殊。

这也在情理之中,姚令临死之际选择逃往帝京方向不是没有道理的,她就是赌定秦权殊为了秦李联盟会强行横插一手。

只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多少出了一点问题,齐玄素这次没有任何保留,也没有丝毫大意,在姚令和秦权殊会合之前拦住了姚令,并将其杀死。

秦权殊同样不是巅峰状态,“定日针”造成的反噬远比想象中要大,所以他一直留在帝京养伤,而不是亲临前线。

如果秦权殊来到秦州附近,又被齐玄素发现了踪迹,那么齐玄素很可能决定先不打姚令,转头孤注一掷进攻秦权殊,那么死的很可能就是秦权殊了——齐玄素可是全盛状态。

至于秦权殊和姚令提前合作,更是绝无可能。

姚令之败,直接原因当然是七娘的背叛,可要不是秦权殊先一步重创了姚令,七娘面对一个全盛的姚令,也绝无成功可能。

事实上,姚令早就知道七娘心怀二意,只是秉持了一个“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想法,关键是用好,如果她一直赢赢赢,一直站在云端,那么打死七娘也没有翻盘的可能,只能做她的工具。

是谁把她打落了云端?不是齐玄素,那时候的齐玄素只是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自保都难。也不是天师,天师正跟国师互相牵制,这两个老狐狸从来都是嘴上喊得震天响,真打起来绝不下死手,保存实力为先,反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是秦权殊把她打落了云端,那一剑的风华斩落了她的人头,引发了天魔之子的全面反噬,最终导致神智丧失。

第一块骨牌倒下造成了连锁反应,就好像做生意,一个环节出问题后,最终导致整个资金链全面崩溃。

是她没算对七代大掌教、齐玄素、七娘等人吗?七代大掌教被迫飞升,齐玄素沦为棋子,七娘虽有心思但也得老实听令,这有什么算不准的。

是她没算准天师和国师吗?天师妥协结盟,国师武力掀桌,这也在意料之中。

是她没算准秦权殊。

严格来说,低估了秦权殊。

当初齐州一战,姚令击败秦权殊,觉得所谓的第二道士也不过如此,到底是七代弟子,差了一代人的修为,在准一劫仙人中修为最弱,不过是依靠四大仙物耀武扬威。现在看来,更大可能是秦权殊有意藏拙了。

最终自大的姚令在距离全面胜利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迎来了惨败,万劫不复。

自大当然是姚令失败的主要原因,可姚令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吗?如果会,那么她就不会因为自大而失败。必然要归于外因。

如果姚令能与秦权殊合作,那么姚令为什么不向齐玄素投降呢?地师固然做不成了,性命大概率能保住,毕竟团结价值摆在这里,在内忧外患之下,齐玄素迫于外部压力说不定还会给她一个“大娘”的说法,位列三娘、五娘、七娘、九娘之前。

姚令疯了是一方面,可就算疯了,她也是咽不下这口气,拒绝向导致自己失败的两个对手低头。

直到将死之际,姚令的举动更像是祸水东引,让齐玄素和秦权殊为了她的身后遗产斗起来,而非投靠大玄朝廷。

所以双方事前没有任何交流,纯粹是临时起意,秦权殊也是随着姚令逐渐接近帝京,方才有所感应,这才离开帝京——此时已经是在他的地盘上,反而是齐玄素孤身一人,澹台震霄、慈航真人、大掌教亲军等等都没有跟随齐玄素,所以秦权殊并不怕齐玄素能把他如何。

只可惜秦权殊来晚一步,归根究底是齐玄素没有给机会。

玉京的错误不会重复两次。

虽然齐玄素此时是孤身一人,但浑然不惧——他到底没有用出“素王”的第四剑,虽然元气有所损耗,但远远谈不上元气大伤,仍旧有一战之力。

齐玄素神情平静,望向秦权殊。

这不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但这是两人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地位相见。

上次相见时,秦权殊是大玄皇帝,齐玄素说得好听点是大掌教候选人之一,说得难听点就是个傀儡。

是秦权殊败走玉京之后,齐玄素才正式升座大掌教。

所以是第一道士和第二道士的见面——荒谬也不荒谬,金阙议事只是开除了姚令的道籍,国师和大玄皇帝的问题被冷处理了。说到底,姚令已经出局了,秦李联盟只是输了一个回合,还没有出局。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半个道门的体量,把国师和皇帝开除容易,那么底下的人怎么办?也一并开除了?那么道门不仅是事实上分裂了,就连最后的名义都没有了,真正成为两个道门。

事实上,无论是齐玄素,还是秦权殊和国师,都是要争夺道门的最高权力,仍旧需要大一统的道门,而不是割据偏安,更不是划江而治。这就像大沛末年,群雄逐鹿,互相攻伐不休,可都还是沛廷的州牧太守,哪怕挟天子而令诸侯占据中央朝廷,也没有不认这个官职。

所以玉京最高层的六个人在商议之后,决定干脆不提了,该打还是打,等到打得差不多了,再根据具体情况补上一个战犯名单也是可以的。

相对应的,秦李联盟那边也回避了这个问题,没有主动提及,只是拒不承认大掌教选举和金阙决议。

这都是细枝末节了。

所以秦权殊仍旧是第二道士,也允许太平道的真人们去玉京议事——至于你不敢来导致缺席,那是你的问题。

当然了,你真敢来,肯定以叛乱罪逮捕你。

齐玄素没有口出狂言去打这位第二道士的脸面,而是说了一个冷笑话:“所谓的六代弟子第一人、七代弟子第一人、八代弟子第一人,老中青三代人再次齐聚一堂。”

说话的时候,齐玄素举起了手中的青铜面具。

这句话本身没有太大意义,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只是青铜面具的存在让这句话直通冥府。

秦权殊当然笑不出来,缓缓问道:“我该怎么称呼你?大掌教阁下?”

齐玄素说道:“我不想称呼你为皇帝陛下,那你也不必尊称我,叫我齐玄素就行。”

“直呼其名?”秦权殊说道,“未免太不尊重大掌教,不过你我之间的关系还没好到互称表字的份上,考虑到你我同为道祖弟子,便称呼一声道友罢。”

因为此时只有两人,而非公开场合,秦权殊称呼一声大掌教倒也没什么问题,算是承认了他在玉京的失败和齐玄素的胜利。若是在公开场合,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则万万不能承认,要一口咬死齐玄素上位程序的不正当性,并非大掌教。

齐玄素没有拒绝:“秦道友来晚一步,姚令已死。而且我观齐道友的气象,似乎旧伤未愈,如今大势在我,秦道友若能幡然悔悟,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超品道士之位。”

秦权殊坦然道:“我本就是第二道士,如果兜兜转转,我还是第二道士,那么我人生百年的意义又是什么?”

齐玄素叹息道:“道门变成今日这般模样,皆因一念之私。”

秦权殊道:“如果我是七代大掌教,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姚令不会叛乱,我会再造道门,我会带领道门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道门仍旧如日中天!”

齐玄素不置可否:“没有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悬崖勒马,为时未晚。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秦权殊道:“此事岂有回头的道理?”

齐玄素不再多言:“那我们就帝京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