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过河卒 >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为何而战

过河卒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为何而战

作者:莫问江湖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08 02:14:10 来源:小说旗

小殷被齐玄素任命为大掌教特使,离开玉京,再次见到了五娘。

这一次,小殷遵从老齐的指示精神,交代完老齐的有关命令之后,表示自己要到基层去,要到第一线去。

五娘思考之后,同意了小殷的请求。

于是小殷扮成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披上灵官甲胄,混入了大掌教亲军之中。

小殷这次终于不扮三十岁的妇人了,因为小殷实在扮不像,以她的性格,扮个青年还差不多,毕竟男人总是少年,这种年纪不大的年轻男子有些孩子气也勉强说得过去。

齐玄素跟小殷说得很清楚,不是让她建功立业,也不是让她游戏人间,更不是让她扮猪吃虎,而是让她能明白普通人在想什么。

你站在宏大的立场上,什么天下一统、千秋功业、名垂青史,当然激动人心。可在普通人看来,这些都没有意义,与他们无关,那么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豁出性命是为了什么?为财,为义,为情?还是迫不得已?

从这一点来说,小殷只是扮演一个普通灵官,就像普通灵官那样行事,再合适不过了。

齐玄素算是想通了,就算小殷不做九代大掌教,以小殷的修为、资历,还有他和张月鹿留下的各种政治遗产,小殷必然是道门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如今的九代弟子们在干什么?有些还在道宫里学习,有些也只是低品道士,小殷已经是二品太乙道士,参与到各种大事之中,与六代弟子、七代弟子谈笑风生,八代弟子除了齐玄素等极个别人都要差点意思,其他九代弟子怎么能跟她比?

如果小殷没有足够的手腕,还是满脑子天真幼稚的想法,那么这些馈赠反而会成为祸事。有人会想着谋夺小殷手中的权力,或者是利用小殷。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齐玄素干脆开始有意识地教导小殷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相信身边人,也不相信身边人,忠或不忠由不得他们,信或不信也由不得自己,只要小殷能明白这个道理,待到齐玄素飞升之后,也不必担心小殷——小殷不是人,很有可能是从她跻身仙人之日才开始计算百年之期,如此一来,小殷飞升的时间会很晚,而且以小殷的资质,就是成就一劫仙人也不是不可能,她的人间之路还长着呢。

这样有一个好处,齐玄素的好多理念能够被传承下去,不会人亡政息,也不会像五代大掌教那样被人反攻倒算。

有一个坏处,若是小殷做了九代大掌教,可能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大掌教,小殷的抽象刻在骨子里,在权力巅峰的时间久了,又难免会恣意妄行,难说她会整出什么花活。若是小殷不做大掌教,那么可能一人即三师,真正架空大掌教,成为比姚令还可怕的幕后黑手,或是被某位大掌教反杀,被钉在道门耻辱柱上,落得姚令一般的下场。

不过走到这一步,许多事情也由不得齐玄素了。

说句诛心之论,如果小殷是张月鹿那样的理想者,也许会半道崩卒,可小殷从来不是理想者,说不定会走得更远。

接下来,轰轰烈烈的太平山攻防战终于开始了。

芦州战事进行到现在,所谓计谋的作用已经不是很大,双方差不多是明牌了,就是硬实力的比拼,取不得巧。

三十六部雷神从天而降,如同三十六座山头。

从被制造出来的那一天算起,三十六部雷神就没有全力施展,此番尚属首次。过去不是不愿,而是不能,毕竟没有那么多神力。终于在这个道门大发展的世道,不必受到神力的限制,不过讽刺的是,首次亮相竟用在了道门内战。

在成百上千的张家道士驱动下,三十六部雷神脚踏大地,缓慢前行,给人的感觉就是群山在移动,大地轰隆作响,比十万骑兵发起冲锋还要震撼。

不必刻意激发神通,雷神的气息已经在太平山的上空凝聚雷云,黑云压城,笼罩太平山,其中有无数天雷疯狂涌动。

不过紧接着太平宫方向便有一道浩大剑气冲天而起,将上空的雷云的搅了个稀碎,其中暗藏的雷电也化作无数电芒流萤就此散去。

转眼之间又是恢复天清地明。

与此同时,太平山各个位置掠起一道道璀璨剑光,升上天空,严阵以待。

太平山上,剑仙如云。

李家同样是精锐尽出,虽然道门没有剑修这个说法,但擅长用剑的道士不知凡几,更有剑舟升空,密密麻麻,侧舷相接,首尾相连,黑压压一片,遮蔽天光,又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黑云”压城。

若论声势,丝毫不逊于对面的天师主力。

张李之争,太上道祖弟子和太上道祖后人之争,道门唯二的超等家族,南张北李。这便是两家的底蕴。哪怕坐拥造物无数的姚家与之相较,也只能排在第三位。

齐玄素做了大掌教之后,深刻意识到一点,养兵最难的并不是决战关头的冲锋陷阵——其实只要气氛到了,在真正勇敢者的带领下,士兵们热血上头冲出战壕发起冲锋并不是难事。

关键在于冲锋陷阵的时间其实很短暂,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训练、整备、行军、防御、待命等等。

热血不可能贯穿始终,上头只是一瞬。

如何在漫长又相对平凡的时间里维持士气,是一门大学问。

不怕苦更在不怕死前面。

所以说,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明确一点,知道为什么而战。

为天下苍生、为道门、为家人、为理想。不管为了什么,要把这个话给说圆了,并且让底下的人深信不疑,甚至自己也要深信不疑。

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而战,才能在同袍战死、环境艰苦、气氛紧张、体力透支等各种不利因素下,仍旧保证必要的士气。

大玄朝廷的黑衣人就是一个反面例子,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有着相当顽强的作战意志,可问题在于时间一长,这个为什么而战的问题就越发严重,由此引出了“大掌教和皇帝都是为了争地盘争天下,到头来还是老百姓遭殃。”“这场仗打不出结果来,双方都是白白送命。”“兄弟阋墙,同室操戈,这是天下大不幸之事,不管大掌教胜利也好,还是皇帝胜利也罢,都快点结束罢。”等思潮。

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士气就会断崖式崩塌。

所以师出有名、战争的正义性十分有必要。

“放两铳也算对得起皇帝陛下的饷银了”和“我们身后就是帝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退却不需要明白为何而战,随便就是理由,诸如弹尽粮绝、伤亡惨重、被敌人包围等等,不退必然要有为何而战作为支撑。

齐玄素在这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即他成功上位大掌教,代表道门,占据道义高地,为何而战无非是维持统一和消灭叛乱,为了恢复太平世道,这个不需要齐玄素过多解释,道门的正统性自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道门一方的士气一直维持得不错。

那么张家和李家又是如何维持如此规模的私兵呢?其实也简单,一个姓氏,外加血缘关系,为了家族而战。

如果说道门的为何而战是国,那么他们的为何而战就是家。

李家人来到太平山,对上从江南而来的张家人,他们不是为了道门如何,也不是为了天下苍生如何,他们是为了各自的家族利益,这个姓氏让他们生来尊荣,那么他也会自发地维护这个姓氏绵延不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