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过河卒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太平宫

过河卒 第一百八十四章 太平宫

作者:莫问江湖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15 01:40:21 来源:小说旗

经历了六代大掌教和七代大掌教时期的道门乱象之后,八代大掌教集权是必然,可到底怎么个集权法,许多人还是缺乏想象,觉得无外乎是五代大掌教时期的那个搞法,太过依赖大掌教本人,几乎是一人独断而行,又未免有些过了。

时至今日,道门上下终于见识了八代大掌教的手段。通过层层议事尽收金阙之权,大掌教与金阙不再是相互掣肘,同时也拿走了三位副掌教大真人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定大掌教命令的权力。

不存在鼎足而三了,大掌教、金阙、副掌教统归一体,最终所有的权力都到了最高议事的手中。

最高议事内部还是少数服从多数,不过大掌教拥有一个十分关键的权力,那就是大掌教负责召集最高议事。

换而言之,什么时候议事,怎么议事,设置议题,推动议事进程,都是大掌教说了算,仅仅是人多也未必好使。

更不必说,副掌教大真人从三位扩充到五位之后,更难以联合,而紫霄宫掌宫大真人和大掌教所立接班人,本质上都是大掌教的心腹,大掌教还是掌握了近乎绝对的权力。

许多老道士难免忧心忡忡,因为这是动摇国本!

表面上看,大掌教还是大掌教,金阙还是金阙,可实际上当今大掌教俨然是要把玄圣的那一套给扫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毫不夸张地说,道门的历史要从八代大掌教这里分为两截,沛分东西,晋分南北,看似一朝,实则两代。

可当今情况下,谁又能阻拦八代大掌教?

最忠于玄圣的太平道已然分裂出去,最大的阻碍没有了,老一辈的六代弟子们飞升在即,有心无力,关键是没有时间,仅凭七代弟子们压得住八代大掌教吗?

虽说八代大掌教的威望不如玄圣和五代大掌教,但平定玉京之变,诛杀姚令,稳住了道门局势,且促成西道门回归,如今高歌北伐,其威望却是要远高于六代大掌教和七代大掌教,如何去压?

更不必说七代弟子中支持大掌教的也大有人在,以苏元仪、姚齐、皇甫极、姚懿为首,这也在情理之中,苏元仪、姚齐、皇甫极等人注定要进入最高议事,本就是既得利益者,如何会反对?姚懿本是戴罪之身,却一跃成为紫霄宫“内相”,其中恩情自不必多言。

反观天师,他的确最有资格反对,无奈正一道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天师继承人上面,什么改制,都暂时顾不得了。

任凭老道士们在心中如何大骂张家鼠目寸光,也是于事无补了。

其实张拘成不是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只是他无所谓。不管怎么说,在这次道门内战中,张家都是受益人,大掌教集权又如何?这最高议事里还是有他们张家的一席之地,说不得日后张家也能问鼎大掌教尊位。

说白了,周家为什么不得翻身?还不是李家压着他们,因为当年东皇和沈长生的事情,这才断送了前途,直到这次李家造反,大掌教才能给周家平反,终于翻身。

张家为什么一直做不了大掌教?还不是当年废天师之乱闹的,张家不仅是付出了一个异姓天师的代价,也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几乎断送了大掌教之途。

现在八代大掌教改换新制,就好比从头开始,那自然是好,张家过去的历史问题也一笔勾销,废天师之乱终究是过去的事情,乱的是玄圣天下,今日拥立之功却是现在的事情,拥护的是当今大掌教,历史是为当下服务的。

同理,李家忠诚终究是过去的事情,李家造反则是现在的事情。

张家终于可以卸下历史包袱,轮到李家背起历史包袱了。

在这种情况下,张家当然没动力去反对改制。

总而言之,大掌教又不是要做千秋万代的皇帝,也没有从本质上动摇世家政治的格局,大掌教还是轮流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轮到自己家,没必要反对。

至于齐玄素为什么不动道门世家,当然是做不到了,他敢动道门内部的大小世家,只怕转眼间便是孤家寡人,最终落得一个身死道消的下场。毕竟如今还在打内战,你齐玄素不给的,秦权殊自然会给,我们大不了投奔秦权殊去,再回过头来杀你就是了,你纵然所向无敌,也只有一个人而已。

齐玄素不仅不能动道门大小世家的利益,反而要兼顾各方,甚至为了团结更多力量,筹备召开三教大议。

历史规律便是天道大势,逆天而为之人,可歌可泣,却也难逃身后凄凉。

不得不说,这才是张月鹿想要的改变道门,可偏偏这是齐玄素无法给的。

如今道门高层,每个人手头上都是一摊子事情,没有闲人,齐玄素把事情安排出去之后,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太平山大战上面。

战事已经是第七天了,双方均是损失惨重,尤其是正面战场,天师的三十六部雷神只剩下二十六尊,不过有六尊雷神深深楔入太平山大阵。国师方面的三千剑舟也不满两千之数了,这还不算人员的伤亡。

侧面战场,五娘麾下的重炮团已经打光了炮弹,这些炮弹都是开战前攒下来的,打光之后,虽然还有后勤补给,但已经不能像先前那般豪横了,也正如五娘所料,这么多的炮弹倾泻下去,也没能把山头削平多少。

在此期间,五娘与景真明有过几次交手,五娘靠着更高一筹的境界修为,还有仙物的助力,把景真明剩下的“太素玄功”次数全部打了出来。在短时间内,景真明再也没有保命手段,若是让五娘抓到机会,景真明真有可能死在太平山下。

至于小殷,已经现了原形,也杀红了眼,这么多天下来,死死咬住那个李家老者,势要将此人打死。

两人边打边走,一路从太平山的西山杀到了无忧谷中,又从无忧谷打到了太平宫外。

只见得一座恢宏殿宇,三丈之高,雕梁画栋,以白色为主色调,如天上宫阙一般。在门前左右分别有一个巨大日晷和一个巨大滴漏。

其实小殷也不知道怎么就打到太平宫了,她只是一路追着那个老杂毛而已。

此番太平山大战,太平道精锐尽出,国师和李家要人们都是亲赴最前线,太平宫中反而没留什么紧要人物,只有一个名叫李天颂的七代弟子,眼见着两个伪仙一路打了上来,根本插不上手,只能紧闭门户,坚守不出。

因为太平宫乃阵法枢机所在,若是有什么闪失,太平山大阵却是有崩溃的危险。

至于小殷如何从无忧谷杀到太平宫前,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天师费尽千辛万苦将六尊雷神楔入太平山大阵,使得太平山大阵运转有了明显凝滞。

换而言之,太平山大阵有了破绽,这个破绽随着大阵的运转随机出现在不同地方,小殷与李家老者激斗的时候,刚好这个破绽出现在无忧谷,两人就这么穿过大阵,循着山路来到了太平山宫前。

就好比攻城大战,在城墙上炸开了一个口子,小殷便从这个豁口杀入了城内。

根本原因还是小殷和李家老者修为太高,等闲人拦不住。

太平宫外有一个巨大广场,两人便在此地激战。

李家老者只是一味游斗,并不跟小殷硬拼。

小殷发起性来,将手中“齐天”变大变长,仿佛一根擎天玉柱,小殷的两根小短手根本合抱不过来,不过小小的身子里藏着无匹怪力,仍旧将这根巨柱使得虎虎生风,横扫竖劈。

一座白玉筑成的巨大牌楼,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太平无忧”,在阳光下发出闪闪金光,被小殷一棍砸烂,变成废墟。

牌坊的不远处有一个巨轮,足有十丈之高,正在缓缓转动,周流不息。巨轮上又连接着许多长长的机关麒麟臂,通往各处机关。

此物名为天机轮,山**有九座天机轮,维持了整个太平山的运行,乃是道门机械技术的最高水准。

小殷可不管这么多,直接一棍捣过去。

天机轮竟然屹立不倒。

小殷气得哇哇大叫,面皮涨得通红,一丁点儿的小身子里迸发出一股不逊于人仙传承的怪力,奋力向前一推。

巨轮轰然倾倒,虽然没有解体,但直接翻下山去。

李姓老者趁机一剑扫来,却被小殷张嘴咬住剑身,尖锐的牙齿生生在剑身上咬出几个牙印,恨不得咬出血来。

老人只觉得手背发冷,这要是被咬上一口,后果不堪设想。

这名李家老者年岁很高,辈分却不高,与李若水同辈,名为李若虚,也是李家义子派中的中坚人物。

虽然李若虚剑术很高,但与小殷大战几天几夜之后,还是感觉消耗太大,渐有不支之感。反观小殷仍旧是生龙活虎,小小的身子里好似有无穷气力,难道伪仙境界还有拳怕少壮的说法?

这也是李若虚一味游斗的原因。

在没有其他变数的情况下,李若虚真有可能被小殷活活耗死。

所以当李若虚发现太平山大阵出现破绽,便动了把小殷引入太平山腹地来杀的心思,这里是战场,自然要倚多为胜。

可李若虚没想到正面战场吃紧,国师已经把李长律、李长声等精锐全部调走,太平宫已成空虚之势,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