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过河卒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太平山大败

过河卒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太平山大败

作者:莫问江湖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18 01:24: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平山大阵的突然崩溃对于太平道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就好比据城而守,突然城墙塌了,这还怎么守?

不是说太平道的主力没有大阵就要一触即溃,如果太平道早有准备,那还是可以接着打的,没有大阵有没有大阵的打法,可打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失去了依仗,那就很要命了。

其实不仅是太平道大为震惊,作为进攻方的道门大军同样很震惊,无论是天师,还是五娘,都十分确定他们没有在太平山内部安置内应,也没有对关键人物进行策反,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毕竟国师执掌太平道几十年,想要在国师眼皮子底下玩小动作,意义不大。

既然不是内应,那就是自毁长城了,难道太平道内讧了?

只有国师和五娘隐隐猜到了真相。

李天颂向国师汇报过此事,国师回复了一句“坚定守住就有办法”,结果没过多久大阵崩溃,国师自然会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李若虚和李天颂这两个废物没有守住太平宫。

五娘这边给天师汇报的时候,只知道小殷单枪匹马杀入了无忧谷中,现在五娘已经把战线推到了无忧谷附近,仍旧不见小殷踪影,看景真明的反应,也不像是阵斩或者抓住了小殷。

现在太平山大阵崩溃,不管多么不可思议,五娘也会得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小殷这个家伙没有在无忧谷停留,而是一路打到了太平宫,还把太平宫给打下来了!

哪怕是五娘,也觉得有点不讲道理了。

这里面肯定有许多机缘巧合,说不得还有对手犯蠢的缘故,才能让小殷完成如此壮举,可就算如此,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抓住这个机会的,那个李若虚总不是假的,太平道再怎么犯蠢,也不会自己动手把大阵枢机给毁了。

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这些年来,大掌教倒是秉持了历代大掌教的俭朴作风,在私德方面没有太多让人指责的地方——任人唯亲不算私德,因为在道门的政治生态中,不任人唯亲就等于没有自己的基本盘,不仅政令不出紫霄宫,而且坐不稳大掌教之位,六代大掌教就是前车之鉴。哪怕是玄圣,也要重用李家。

说到六代大掌教,仅以私德而论,哪怕是名声最坏的六代大掌教,在这方面也是经得住考验,甚至六代大掌教可以排到极为靠前的位置,要远胜于当今的大掌教。

大掌教只是没有太多让人指责的地方,而不是完全没有,过度宠爱女儿这一条就让好些人颇有微词。

道门还是延续了许多儒门传统,比如君子抱孙不抱子,父亲就要有严父的样子,慈爱是母亲的责任。

这位大掌教却是一点不想做严父,倒是乐意做个慈父,把女儿娇惯得不成样子,虽然谈不上刁蛮公主,却是个比小公主性子更可怕的混世魔王,私自调动大掌教亲军,殴打掌府真人,什么事情都敢干,尽显跋扈之态,大掌教每次教训也不过是高高举起,然后轻轻放下。

道门上下为了逢迎上意,便尊称大掌教的女儿为“小掌教”,道门的确有小掌教的说法,可都是用在接班人的身上,用在大掌教的子孙身上还是首次。

这又与任人唯亲不同,大掌教用姚齐担任地师也好,用张月鹿担任天师也罢,其实也是有理有据,就拿姚齐来说,她是扳倒姚令的头号功臣,又是姚家八老中唯一没参与叛乱的,不让她做地师让谁做地师?让兰大真人做地师吗?

道门的任人唯亲更多是在几个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中选择亲近之人,姑且称之为举贤不避亲。如果自己的亲近之人不争气,不符合条件,那也是没办法。若是硬要把不符合条件的亲近之人推上去,那就是举亲不避嫌了。

就拿大掌教来说,兰大真人可以做地师,姚齐也可以做地师,两人都符合条件,那他选亲近的姚齐做地师,这种任人唯亲在道门是合情合理的。

可在小掌教这件事上就有点不好说了,小掌教是幸进吗?是也不是。

说不是,是因为小掌教的确断断续续立过一些功劳,并非是个花瓶,提拔她也算是有所依据。可平心而论,这位小掌教错误也没少犯,有些错误甚至可以一撸到底,真要功过相抵,也是不好说了。若没有做大掌教的父亲,焉能小小年纪便身居高位?

可今天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小掌教是有大功的。

整个局势大的变化在于灵宝道大军,这便牵扯到凤麟洲的归属问题,迫使张气寒下定决心的是芦州之战,而芦州战事的关键又在于太平山之战。

古来四大军功,所谓:先登、陷阵、斩将、夺旗。

小殷毫无疑问是先登之功,甚至还能与陷阵和夺旗沾点边。

先登就不必说了,第一个登上城墙,小殷完全符合。

陷阵是指冲入敌方阵地,突破敌方的防线,小殷这次也是孤身一人冲入了太平道的阵营腹地,凭借一己之力突破了防线。

至于夺旗,发展到现在,已经没了标志性的帅旗,不过这个概念还是存在的,比如大掌教的座舰。若是两军决战时,击落大掌教座舰,便能起到类似夺旗的效果。此番太平山之战,起到帅旗作用的正是太平宫。

主帅和帅旗是两码事,正如斩将和夺旗是两码事,在古典战场上,哪怕主帅还活着,帅旗一倒,士气也会顷刻崩塌。国师当然还活着,可太平宫失守也是事实,对于三条战线来说,尤其是没有国师坐镇的另外两条战线,士气打击是巨大的。

斩将就不奢求了,且不说国师和景真明,便是同为伪仙修为,击败相对容易,击杀却是很难。

总不能指望小殷把所有事情都干了——小殷直接把国师杀了,只身入天师大营,夺了天师军权,挥师北上,决战帝京,再阵斩秦权殊,挟滔天之功逼迫齐玄素退位,直接登基做九代大掌教,一统天下,千秋万代,岂不是更好。

总之,小殷在这次大战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头号功臣——天师和五娘已经属于升无可升了,他们的指挥之功别人分不去,他们也不在意所谓的头功。说到底,天师和五娘作为最高议事的成员,他们是授予功勋的一方,而不是被授予功勋的一方。既然功勋多寡都是他们这些人说了算,那么再去计较自己的功勋大小就没什么意思了。

这次的大功足以让许多颇有微词之人彻底闭嘴了,大掌教在小掌教身上投入这么多资源,绝对不是举亲不避嫌,而是举贤不避亲。

谁要是不服气,那就给他一块“长生石”,谁敢说包打太平山?

虽说太平山不是小殷一个人打下来的,但没有小殷,只怕太平山也不是一时半刻之间就能攻下的,说不得会拖成一场苦战,就算打下来了,也要损失惨重。

随着太平山大阵崩溃,太平道的三道防线也摇摇欲坠,国师坐镇的正面战场稍好一点,有国师亲自坐镇,并没有乱了阵脚,不过国师也没有想着回师太平宫,随着大阵一破,那里已经是被合围的死地,所以国师直接领兵突围。

另一边,李天清所部也勉强稳住了,因为李天清一直压着苏元载打,虽然太平宫失守给李天清造成了不小的震动,但李天清也十分果断,同样选择突围。

问题最大的就是景真明所部,在三条防线中,他这边的压力最大,对上五娘所部,一败再败,只能坚守阵地。

后来西山阵地也守不住了,便只能依托阵法层层抵抗,阵线也是一退再退,最终退到了无忧谷中。

这时候阵法崩溃了,国师率领的主力也好,李天清所部也罢,他们的位置其实是太平山的边缘外围,突围自然相对容易,可景真明所部已经位于太平山的腹地,如何突围?

不能突围也就罢了,随着阵法崩溃,再想层层抵抗也是不能,已然是身陷死地之中。

国师和李天清是否清楚这一点?当然清楚。

不过两人不可能来救景真明,太平山大阵一破,便没了地利优势,自己兵力又处于劣势,再一窝蜂地扎堆在无忧谷中,岂不是要重演当年李家的无忧谷大败?

在这种关键时刻,当然是能走一个算一个,实在走不了的,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再说得阴暗一点,景真明是秦家的人,国师和李天清却是李家的人,秦家和李家联手不假,可有些时候饭还是分锅吃。若是李家人被围住,也许会救上一救,实在不行便在无忧谷中合兵一处,趁着天师还没合围过来,第一时间从正面直冲五娘所部,说不定能从西山突围。可终究不是李家人。

都说秦李联盟,秦在前,李在后,是李家人高风亮节甘做第二把交椅?说不得是李家人已经留好了退路,待到事不可为的时候,罪责都推到挑头的秦家身上。李家这边,国师承担主要责任,直接切割,让清微真人出来主持大局。正如姚家切割了姚令,还有姚齐。

清微真人的心思,难道国师真就一无所知吗?

双簧总得两个人才能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