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过河卒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投石问路

过河卒 第一百九十三章 投石问路

作者:莫问江湖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01:10:54 来源:小说旗

促使张气寒下定决心的当然不是这封信。

难道没有这封信,张气寒就不投降玉京了?

不管有没有这封信,张气寒都要奔向玉京。

关于这一点,张气寒很明白,秦权殊和李长庚同样明白。

双方此时的动作无非是投石问路和以退为进罢了。

真正让张气寒转变态度的关键因素在于大势。

张气寒第一次真正动摇在什么时候?

是国师从广陵府发兵,跨过大江攻打金陵府,结果因为齐玄素从地肺山提前回师来援而没能打下来,再联系前面玉京之变的失败,让张气寒产生了动摇。

这是最好的机会,因为当时的齐玄素还没完成内部整合,大量的兵力都被牵扯在地肺山,金陵府略显空虚。

这次没能打下金陵府,以后便没有这样的机会,待到齐玄素拔除地肺山这颗钉子,初步整合内部,有了余力,开始往金陵府调派兵力,反而是国师不得不放弃广陵府,退往庐阳府、怀南府。

一言概之,攻守异形了,张气寒本就不怎么赞成所谓的玉京之变,现在又搞成这个样子,难免对未来悲观。

待到天师率军跨过大江,连下怀安府、庐阳府、怀南府。张气寒就不是动摇了,而是彻底倒向另一边,不因李长庚和秦权殊说什么或者做什么而改变。

换而言之,若是秦权殊拿下了玉京,甚至不必说玉京,只是拿下了金陵府,情况都会大不一样。那时候让张气寒交出凤麟洲道府,张气寒顶多有些怨言,是不敢正面对抗的。

只说一点,若是玉京方面落入下风,那就没有余力从婆罗洲、罗娑洲两个方向施加压力,张气寒在没有外部强援的情况下,无法掌控凤麟洲的局势,凤麟洲的本土势力也不会乖乖听话,就算他心向玉京,也是有心无力,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带领少部分人逃离凤麟洲,孤身投奔玉京,那么意义也就不大了。

说回凤麟洲局势,秦权殊投石问路,张气寒就以退为进,只要不到退无可退,不到最后一刻,那就绝不撕破脸面,最好能够兵不血刃,让李长歌等人知难而退,这也算是他作为多年同道的最后情谊。

当然,若是李长歌等人不知进退,得寸进尺,那也怪不得他不讲情面。

就说如今的秀京城,除了张气寒这个掌府大真人,还有天门的斋王,若有必要,玉藻前也可以直接降临,想要玩擒贼先擒王的那套把戏,还差了点。

自古以来,搞阴谋就两个把戏,一个是吃饭,一个是开会。手握优势却孤身犯险最终被人家逆风翻盘的例子,不胜枚举。

远的不说,就说七代大掌教,不也是犯了这个毛病吗?

张气寒自然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这次来见李长歌,斋王埋伏于城内,张气寒还带了玉藻前的折扇,都是为了确保张气寒的安全。

只要张气寒不被拿下,凤麟洲的大局就不会乱。

帝京方面派人刺杀摄政关白,结果被斋王所阻,帝京方面由此得知张气寒已经有所防备,所以李长歌和李长诗也不敢贸然动手,又不好直接撕破脸面,只能按照第二套计划拿出秦权殊的亲笔信投石问路,希望通过敲山震虎的方式让张气寒有所顾虑。

也就在这个时候,老殷先生已经正式在凤麟洲登陆。

此时的老殷先生大变模样,换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体魄,也就是姚懿亲自运送到婆罗洲的“帝释天”。

如今的老殷先生不再是伪仙修为,乃是实打实的仙人修为,而且不是初入仙人,几乎与五娘相差不多,毕竟老殷先生本就距离仙人只有一步之遥,若是他能完全掌控“帝释天”的体魄,也许能有三大士一级的修为。

不过就算不能完全掌控,那也足够用了。

仗打到这个份上,道门的优势已经很大,能打的牌实在太多了。

齐玄素远在玉京,不能亲自坐镇,同样设立了一个三人议事,成员分别是:老殷先生、兰大真人、齐教正。

虽然是三人议事,大事需要三人共商而定,但总要有个主心骨。比如芦州的三人议事便是以天师为主,凤麟洲这边则是以老殷先生为主,齐玄素对老殷先生报以极大的信任,让他放开手脚去做,不必事事请示,这就是老殷先生的底气所在。

张气寒要去迎接李长歌一行人,暂时脱不开身,再加上李长歌又要查问此事,为了保险起见,不好随意派出陆玉沉等心腹,所以委托了玉藻前去迎接老殷先生,代表他与老殷先生当面洽谈。

见面地点选在了樱岛,这里位于凤麟洲南方,距离婆罗洲很近,曾是封印伊奘诺尊的地方之一,属于萨摩藩的领地。

当初凤麟洲战事的时候,西婆娑洲公司曾试图干涉凤麟洲局势,切入点就是这个萨摩藩。

涉及西洋人,不能轻忽大意。若非东西方距离太过遥远,圣廷才是道门最大的敌人。

为此,张气寒亲自前往萨摩藩,要求萨摩藩交出藏匿的西洋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张气寒,萨摩藩把姿态放得很低。毕竟天门战败、皇室投降,道门兵锋正盛,萨摩藩区区一隅之地,自是不敢与道门正面抗衡,如实告知,西婆娑洲公司的人早已在伊势神宫陷落的第一时间就离开了凤麟洲。至于萨摩藩,只是与西婆娑洲公司有些生意往来,绝不敢有图谋不轨之事。

因为没有切实证据,萨摩藩又地处偏远,再加上重新分配土地、推行新政、改革王室贵族,千头万绪,道门在短时间内实在腾不出手来收拾萨摩藩,只能是警告一番之后,便将此事搁置,待到日后再慢慢清算。

萨摩藩倒是身段柔软,既然西洋人指望不上,那就借着这个事情抱紧掌府大真人的大腿。

张气寒自然不会拒绝,虽然萨摩藩岛津氏和秀京丰臣家不和,但从上位者的角度来看,此举反而正合心意,底下的人要是铁板一块,那么自己就要被架空了,丰臣家和岛津家不和,都有求于张气寒,那么张气寒便可以居中平衡,掌握大权。

换而言之,这是张气寒的地盘。

眼看着圣廷大乱,西婆娑洲公司自顾不暇,彻底没了指望,自己这里又紧挨着婆罗洲道府,真要打起来,自家首当其冲,要直面婆罗洲道府的大军,所以萨摩藩是最愿意和平的。

张气寒也考虑过,若是事不可为,不得不放弃秀京,便退到萨摩藩来,这里距离婆罗洲道府最近,便于接收婆罗洲道府的援助,进可依靠玉京的支援反攻秀京,退可退守婆罗洲道府。

如今丁未灵官驻防秀京,甲寅灵官便在萨摩藩登陆,双方本就同属道门灵官体系,自然沟通便利,双方达成协议,若是秀京有变,则甲寅灵官自萨摩藩北上支援,若是来不及支援,则接应丁未灵官护卫张气寒南下。

虽然张气寒想要通过和平手段兵不血刃地解决凤麟洲问题,但张气寒也做好了动手的准备。

萨摩藩的藩主岛津重宣已经是九十岁高龄,与三师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无论怎么看,都是垂垂老朽了。不过与今天莅临樱岛的两位客人相比,岛津重宣反而算是年轻人了。

玉藻前是活跃了几百年的大妖,如今靠着黄泉国的“荫庇”仍旧活跃,老殷先生则是大魏年间“人士”,曾经做过东皇的谋主,如今再度出山,道门之人见了都要尊称一声“殷老”,与五娘并列为道门二老。

两人分别在岛津重宣和甲寅灵官的引领下见面了。

甲寅灵官轻声介绍道:“这位就是紫霄宫首席辅理殷老,东皇和当今大掌教都极为倚重的道门元老,奉大掌教的意旨,全权负责凤麟洲有关事宜。”

“久闻殷先生大名,今日终于得见。”玉藻前主动行了个女子的宫廷礼节,“幸会!”

老殷先生双手抱拳:“不敢当‘元老’二字,不过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玉藻前道:“张大真人脱不开身,我谨代表张大真人和凤麟洲各界贤达,对殷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此番殷先生莅临凤麟,倡导和平,天下同声回应。凤麟洲弭战销兵,解万千生灵倒悬于万一。凤麟洲上下愿同心一德,一致协力促成永久之和平,以此响应玉京大掌教之号召。”

老殷先生笑道:“好,很好。凤麟洲上下能有这样的共识,大掌教必然十分欣慰。所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孰云其罪?关键还是在于人心。”

玉藻前道:“殷先生所言极是,如今正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凤麟洲心向道门,心中只有一个太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