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一百六十二章 精卫(自己很满意的一章,希望大家喜欢)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传说中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幼时在东海边戏水时被大浪卷了去,死后化成了鸟。精卫化成鸟后,就不断从岸边衔取碎石和木枝往东海里扔,想着总有一天要把东海填平。

有人说这是精卫的复仇,要填平杀了她的大海,也有人说这是精卫的慈悲,不让更多的人被海浪吞噬。

后人在精卫身上看到了很多品格,有极致的复仇之心,有善良的普渡之心,有日复一日衔木填海锲而不舍的坚持,有敢于立下宏伟大愿并去实行的心胸,也有向敢于向天地伟力挑战的精神。

有很多人崇尚精卫,尽管他们的理由都不尽相同。精卫图腾是很多见的,有人把她绣在旗上,有人把她刻在碑上,还有的人,修建了一座在云上漂浮的巨城,并以她的名字命名。

在这座城的城墙上,绘有无数精卫,口衔微木,投之沧海。这座城有一个仪式,每当这座城有一个新生儿出生,孩子的家人都要在城墙上新画一只精卫。

这样的仪式,再结合这座悬在天上的城,便很容易让人想到这应该是在致敬精卫敢于向天地伟力挑战的精神。因为人,生来就是住在大地上的,但偏偏有人不愿意服从这个安排,他们想到天上住,就这么去做了,他们也做成功了,修建了这么一座城。

后来有很多人慕名而来看这座城,他们心中也有自己的精卫,所以他们请示了这座城的城主,他们也想在城墙上画下属于自己的精卫。

城主欣然应允,并在城墙上提了一道短句,曰:

人力或有尽,精卫志无穷。

于是这座城城墙上的精卫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成了一道闻名天下的景致,就叫「精卫墙」。

程心瞻一个恍惚,只感觉到眼前一,漫天的金火、银雷、黑浪统统消失,此刻映入眼帘的,是袅袅云气中一群张翅高飞的飘逸蓝鸟。

像是从地狱一下子就来到了仙国。

他眨眨眼,这才发现那些鸟儿不曾动弹过,原来只是画而已,鸟儿白喙赤足,冠羽多彩,尾羽飘飘,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精卫。

他再将目光放长远些,便看见了一座矗立在天云上的巨城,于是他知道,自己对面,是白玉京的精卫城。

只是一瞬,自己便从波涛深处来到了天云之上。

“小友,许久不见。”

一道带着笑意的温淳嗓音从他背后响起。

程心瞻转过头来,便看见一个背负长剑的白袍男子站在那里,此刻正笑吟吟对自己看过来。

程心瞻连忙行了一礼,“见过剑仙。”

此刻站在他面前的,正是还珠楼主。

李善寿上下打量着程心瞻,笑说,

“小友这一身,是从哪里过来呀?”

「玄机无漏符」如何玄机,如何无漏,自然也瞒不过近在咫尺的剑仙。

程心瞻后知后觉,连掐一个诀,恢复到原本容貌,解释道,

“实在叨扰剑仙了,还请见谅。”

剑仙有些好奇,请程心瞻坐下说话,赐茶。

程心瞻坐下,正要说话,便听剑仙说,

“不着急,先喝茶,你这身上煞气颇重,可不像上一次见到的名山道士呀。”

程心瞻称是。

他调整呼吸,静下心来,告诉自己这里是还珠楼,不是雷暴海。

他喝了一口茶,不愧是仙品,瞬间就抚平了程心瞻心中的疲惫、躁意还有身上的煞气,一股充沛的灵气滋润着他的四肢百骸,连三魂七魄都感觉到一阵清凉,如春风拂面。

他缓了缓,先是抬手行了一礼,郑重道,

“先是要向前辈道一声谢,若非前辈赠我的挪移阵图,晚辈困在魔窟里就出不来了。”

程心瞻是发自内心的感谢,如果不是身上有仙人赠与的挪移阵图,他还真不敢进雷暴海,那毕竟是两位海上五境大妖联手布下的法禁结界,真要败露了身份,那是插翅难逃。

他进雷暴海的那天晚上,便特意寻了一处礁石,在「玄机无漏符」和海上雷光的遮掩下,悄悄布置了还珠楼主赠与的挪移阵图,并最后在漫天阳火中收回了飞剑和蛊虫,激发了阵图,在最后一刻成功逃脱。

面对程心瞻的郑重相谢,李善寿只是笑着摆摆手,他送阵图,本来就是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救命之机,这是应有之义,难不成还真是为了给他省两步路的?

随后,程心瞻便从三尸占岛立教说起,一直说到了最后在阳火中遁走。

李善寿静静听完,指着程心瞻说了一句,

“小友真是艺高人胆大。”

程心瞻连道不敢,谁人敢在剑仙面前称艺高呀。

“那小友这是有荡魔之志了?”

李善寿又问。

程心瞻没有掩饰,只是轻轻点点头,

“人欲无穷,兽性天生,所以魔道不死,这个道理晚辈是懂的。不敢说什么灭绝魔道的话,晚辈只希望这个大美世间能够少一些污秽,无力弱民不至于沦为强人的口中餐、腹中肉。”

还有一句话程心瞻没有说,他想要这世间的恶人只敢把魔道藏在心里,不敢真正做出来!

李善寿则道,“即便是这样,那也很难。”

这时,程心瞻看向窗外,见那满墙蓝羽,忽然展颜一笑,

“心瞻亦有精卫之志。”

“哈哈哈!好!修行人就要有这样的意气,小友,无论未来何等成就,也不要失了这股意气!”

程心瞻起身拱手,“定不叫前辈失望。”

“我看看你新炼的剑。”

李善寿说。

程心瞻立即将「幽都」祭出,递给了剑仙。

李善寿也不接,只是手成剑诀,左右晃动,飞剑便被牵引,跟着左右晃动,剑仙看了看,随后屈指一弹,打进一点灵光,并道,

“很不错的飞剑,虽说取自你骨,在五行之外,灵性十足,但是剑乃凶器,金性是不可或缺的。我点了一滴元磁钛金进去,这种金精和骨质的亲和性很好,不会破坏骨剑和你自身的联系,也没有破坏骨剑游离五行之外的特性,但增强了飞剑的刚性、轻盈和锋锐。”

程心瞻再次谢过,他与剑仙萍水相逢,但一直受剑仙恩惠却是良多。

剑仙将飞剑还给程心瞻,并重新递出一块阵图,把程心瞻用的那块挪移阵图收了回去。

“走,刚好最近我还珠楼停在精卫城这,带你去见见城主袁修永,他也是一个妙人。”

程心瞻说好。

袁修永是一名散仙,已经度过六次散仙劫了,是一个很有可能转为天仙的人物。李善寿给他说了程心瞻的精卫之志,袁修永听了很高兴,送给了程心瞻一个牌子,让他日后有什么缺的,尽可来精卫城看看。

最后,又邀请程心瞻去精卫墙上留下画作。

程心瞻自然说好,在城墙上画了一只精卫,头上的冠羽他画了三根青色的长羽,嘴里衔着的却是一柄小剑。

见状,李善寿和袁修永对视一眼,这个后生是想要投剑镇海呀!

留下画作,程心瞻便辞别了两位高人,飞下三重天,直奔师门去了。

————

落到山门上,高山草坪上,草色深绿,野更盛,程心瞻算了算,他暮春出门,归来正是盛夏,原来这一趟出去不过两个月而已,却让他有种已经过去很久的错觉。

“程师!”

程心瞻刚落到草坪上,值守的弟子便高声呼喊,快步跑了过来行礼。

他回了一礼,看着来人,便问,

“道友有礼了,却不知道友是?”

“回程师,小道清容,记名在白虎山名下,现在在外事院当值。”

“道友有礼了,不过道友为何这般称呼我?”

小道士恭谨回说,“程师在摩崖山开课讲符道,小道旁听,一次也没落下,自然要称呼一声学师,而且小道也是署工治外事院分治的的一个掌簿。全赖程师,有了工治之后,我等兼工有了发声喉舌,请假休沐方便了,工时俸禄对应上了,治友之间互通有无、相互介绍、易宝论道,样样都方便了很多。”

程心瞻笑着点点头,“不谢我,这都是师门办事妥当。”

小道士点点头,又问,“程师何时还会开讲会吗?”

“我刚归宗,这个估计还要一会,你们注意看课表,到时候上面会有的。”

“好好,耽误程师了,程师且归宗休息。”

程心瞻笑呵呵迈入山门,等回了明治山,发现师尊竟然不在,也外出了。于是便又去找了师祖,想告诉师祖他老人家传授的「九阳还形丹瞳」厌胜妖族真的很管用,但师祖现在主管玉京峰,太忙了,根本没功夫听,扫了一眼见程心瞻身体没什么事,就赶紧打发他走了。

程心瞻又去找掌教,因为他感觉回山了不跟长辈说说话总感觉怪怪的。

掌教果然很闲,一个人坐在三清宫里,跟塑像一样。

“心瞻回来了!”

掌教果然很热情,看见程心瞻过来很开心的招呼了一声。

程心瞻也笑着来到掌教身边坐下,虽然这两个月的经历大体都跟还珠楼主说过了,但并不妨碍他还是兴高采烈跟掌教又说了一遍,而且是事无巨细。

“好!心瞻辛苦了。”

“可恶!鲸鱼何辜?!”

“好呀,心瞻真聪明!竟扮作了血神教的人。”

“什么,你还炼了一把新飞剑,快拿出来看一看。”

“阴阳双剑,纯阳肉身,好想法!”

“辛辰子的弟子么?嘿,现在绿袍成了五境,手下鸡犬升天,辛辰子也升四境了。”

“采补?邪魔外道,该杀!”

“哦?竟然是扼瘟使君的遗留?”

“这道罡确实有意思。”

“竟这么惊险?”

“还珠楼主?原来还有这样的机缘在。”

掌教和还珠楼主截然不同,程心瞻每说上几句,他都会应和两声,有时还会就一个细节跟程心瞻讨论许久,并以此引出修行界的许多事来。比如当年白玉京建造时,云鲸一族就出了不少力,比如血神教最近开始第一次大开山门招收弟子了,许多魔道巨擘都去观礼,比如九龙岛上的诸位上古真仙都封了什么神,等等等等,让程心瞻知道了许多事。

这也导致程心瞻这趟游历说了许久才说完。

最后,掌教问了一个和还珠楼主一样的问题,

“心瞻这是有荡魔之志吗?”

程心瞻也再一次明确了自己心中的精卫。

等到了这个话题,掌教反而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讲了一句话,

“不要对外说,也不要太辛苦自己。”

随后,掌教岔开话题,问道,

“结丹你是怎么想的?”

程心瞻对这个大事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弟子现在尚有「紫火烂桃煞」一斤二两零八铢,借此体悟了阴性中的燥邪和腐朽之意,有「阳明云堂罡」六株,借此体悟了阳性中光的明亮与虚幻,另外还有阳煞「黄极正戊煞」一两零十八铢、阳罡「龙吟水雷罡」三两零六株尚未来得及炼化和体悟完全。

“「龙吟水雷罡」是才得的,还没来得及炼化与细细体悟,但从初步的接触来看,无疑是阳性中霸烈的一面。

“再说「黄极正戊煞」,出海这段时间弟子一直在体悟其中的法意,只能说越琢磨越能体悟其不凡。这与弟子接触的其他三种罡煞都不同,没有罡煞中那种常见的狂暴之性,呈现的反而是阳性中生机勃勃、催发万物的那一面,但又不像是骄阳那般炽烈,其本身又是中正平和、包容万物的,而且自有一股坐看风雷我自岿然不动的安定,是阳土之德。

“弟子认为这是适合我的,而且弟子得煞一两零十八铢,应当可以用此煞先行犁庭开窍。黄庭丹田居于人之中,为长生根本,气力之源,也是符和土德,以「黄极正戊煞」犁庭应当是恰当好处,力求一次功成。

“所谓煞重罡轻,「黄极正戊煞」已得厚土之重,阴罡应取天灵之轻,阳煞稳固包容,阴罡就应当滋润催发,所以弟子当前所有的「阳明云堂罡」和「龙吟水雷罡」都不合适,需再寻一道主润生滋养的雨罡。

“另外,土生金,金生水,金性不朽,恰好由主张生机的水土催发,所以即便雨罡土煞并无金质,但金性却在水土之间孕生。如此阴阳交汇,水土相逢,便可结一枚主掌生机之金丹,作为长生种子。

“不过弟子知晓,雨罡难得,所以弟子也不急,等犁庭之后,再慢慢寻觅不迟。”

掌教这次静静听完,一次都没有打断,反而是连连点头,等到程心瞻说话,他老怀甚慰,说道,

“心瞻,听你说完你的金丹之见,我才敢肯定,你是真正心怀精卫之志的。”

纪和合在听闻程心瞻的荡魔之志后,很担心他杀性太重,急于求成,结一枚主掌攻伐的金丹,所以马上问了程心瞻的结丹想法,现在听完,他知道了,心瞻这个道名温素空并没有取错。

高瞻远瞩,立意长生,如此再来说荡平魔道才能让人信服,否则一腔侠义落到实处,也不过匹夫之勇,魔道如草,割而复生,如果不得长生,又谈何荡平呢?

精卫填海,也非一日之功。

于心,乐善不倦,于命,寿与天齐,如此方可称一声仙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