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一百九十二章 真武(第一更,最后一天求月票)

身兼真武荡魔与吕祖纯阳两道法脉。

程心瞻心知这句话的份量,传出去的话不知要惊掉多少人的眼球。

他接过天真道长递回的飞剑,心说难怪「桃都」如此亲近闻观主,也难怪这位观主在武陵山中威名赫赫,在观则静修,出观则杀魔,照样活得好好的。

程心瞻收起飞剑,心里还有个疑问,之前自己和这位道长素未谋面,失魂涧与真武观离得也不近,天真道长又是怎么会过来,出手相助的呢?

他张嘴询问。

天真道长听了便解释说,

“贫道在观中静坐参道,忽听南方有鸡鸣,声震四野,法蕴纯阳,意在荡魔,心中大为好奇,便起身前去察看,这才机缘巧合,救下你等。”

程心瞻和沈照冥这才明白,于是再次作揖相谢。

“大教出来的就这点不好,礼太繁了些,不好不好,往后不许再朝贫道行礼相谢。”

天真道长连连摆手,面露不悦。

两人只得称是。

见此,天真道长这才重新展露笑容,随后似乎是忽然兴起,看向了真武神像,然后又看向两人,张嘴说道,

“你两个根骨悟性都不错,而且相见便是有缘,不知可愿意暂住我真武观,随贫道学一学真武荡魔之法呀?先说好,这可不是挟恩求报,贫道是看你两有眼缘,学不学的在自身,而且一不认祖,二不记名,只为传播真武法统。”

两人闻言自然一喜,但随后的表现却是各不相同。

沈照冥眼中喜意一闪而逝,最终是面露遗憾之色,拱手道,

“道长容禀,宗门有训,家法不可外传,外法不可私习,所以小道是无福聆听真武妙法了。”

天真道人浑不在意,摆摆手让沈照冥无需解释,他还道,

“大教传承自有法度,你无需介怀,而且净明派秉承许祖真传,是一等一的法脉,寻常人穷尽一生也难得万一,你好生修行,将许祖道法发扬光大才是。”

沈照冥点头称是,“谨遵道长教诲。”

程心瞻为好友感到遗憾,见天真道长看过来,自己是万法派出身,自然毫无顾忌,他面带喜色,当即便施礼,口道,

“学师在上,弟子愿意。”

天真道长大笑,“好,好。”

随后三人闲叙了一会,沈照冥便提出告辞,他这次强开法眼,其实也受了不小的伤,需要回师门修养治疗,临走前,他还请天真道长来日得空的话,定要去万寿山做客,容他好好感谢一番。

天真道长笑着应下,说登山拜访可以,到时候瞻仰瞻仰许祖仙迹,感谢就大可不必。

等到沈照冥走了,观中只剩下两人,两人便在香案前的蒲团上面对面坐下。

天真道长看向程心瞻,说道,

“虽然不立名分,不入谱牒,但还是要先说一下法脉源流。”

程心瞻正襟肃容以听。

“真武法系,自古相传,自汉以来便香火不绝,但真要说香火鼎盛成为一方大信,还是始于今朝。这离不开两件事,第一个是凡间香火,始于当朝太宗皇帝自诩真武显圣,奉天靖难夺了皇位,所以凡间四处可见真武宫观。第二个是山上法脉,始于三丰祖师甲子荡魔,威震天下,随后在武当山开山立教,供奉九天荡魔祖师,将真武法脉发扬光大。”

程心瞻点头,这两件事,堪称是当朝最大的两件事,他自然听说过。

“贫道出身低微,但命兴福厚,本是明初时湘西山间一弃婴,但是得天之幸,被时游天下的三丰祖师救下,带回武当山教养,收在身边做了童子。所以你大可放心,贫道所传真武法脉为当世正统,绝非窃道再传之徒,他日若有人问起来,你只管直言相告。”

程心瞻心头巨震!

原来是三丰祖师正统!

这时,天真道长又说,

“三丰祖师是冠代的人物,身怀法脉众多,传承另有内丹道和楼观道,在此两道上同样是一代宗师,此二道由文始真人传麻衣祖师,麻衣祖师传陈抟老祖,陈抟老祖传火龙真人,火龙真人再传三丰祖师。

“除此二道外,三丰祖师又自创阴阳太极之道,为开派真祖。

“至于我要传你的真武荡魔之道,则是三丰祖师游历天下时另得机遇,由真武大帝遗世法身亲传道统。”

程心瞻只听着这些话,便觉得振聋发聩,口干舌燥。

天真道长继续说,“不过三丰祖师自知当世内丹道与楼观道是显教,真武法脉式微,而天下魔道猖獗,屡禁不绝,为祸人间,所以在甲子荡魔后,便在荆楚武当山创立武当派,以真武大帝为主奉,宣扬荡魔真意,庇佑人间。”

程心瞻轻轻点头,暗道原来如此。

而此时,天真道长话锋一转,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不过自从三丰祖师飞升后,武当山似乎就忘了何为‘武当’,门下弟子服丹摄气,结楼观星,自诩山上神仙,只管逍遥长生,不管人间福祉。而掌教长老们更是沉迷于俗明皇室的累世加封,屡屡出入金陵,人前显圣,谁还记得荡魔真意?!谁还记得三丰祖师飞升前的警训?!”

程心瞻沉默,并若有所思。

其实这个现象,不是武当山独有,三丰祖师甲子荡魔成名,祖天师在蜀中诛杀鬼帅成名,许祖在海外斩水妖成名,吕祖在江淮一带斩杀恶蛟,萨祖巡视天下城隍,见作恶者以雷火焚其庙,凡此种种,各家祖师都有降妖除魔之志,也都有降妖除魔之举,只是一旦祖师飞升,后人能贯彻其志的,便是少有了。

人走志衰,如何能破?

唯有驻世长留而已!

天真道人不知,他的一番诉苦,却是更坚定了程心瞻内心的志向。

“贫道在武当山越待越不是滋味,实在受不了那个鸟气,两百多年前便离开武当,来到湘西自建真武观,除魔卫道。”

程心瞻听的心中激荡,正是如此!

除魔!卫道!

缺一不可!

他心里激动,便向天真道人袒露心迹,说起自己先后游历南荒、西海、东海之事,更是在东海归来后坚定了自己的精卫之志,甚至不待二境圆满,只为跻身三境,早日为荡魔尽力。

“哈哈哈哈——”

天真道长大笑,他许多年没有这样开怀大笑了。

“好个精卫!”

他大赞,恨不得立即就将一身修为倾囊相授才好。

天真道人是性情中人,被程心瞻这么一吐露心迹,内心也是久久不能平静,缓合好半晌后,也说起了自己过往的经历,其中重点提到了另一份纯阳法脉传承的来源,

“贫道出走武当山后,沿汉江一路南下,到了岳阳,登过岳阳楼,再入洞庭湖,观赏湖景。真是时也命也,福随缘来,贫道在湖心君山观摩吕祖度柳的仙迹遗址,竟不成想心灵福至,堪破了吕祖度柳时留下的谜语,得观《太乙金华宗旨》原文,遂通纯阳之道,得法后,便沿沅江溯源,来到湘西建观。”

程心瞻听着也是大为感叹,闻师真是福缘深厚了,被三丰祖师养在身边,又得吕祖传承,这是何等机缘?

三丰祖师与吕祖都是养生大家,同修真武与纯阳,也难怪以喝退曹烬的境界年岁,却仍旧是童子之身了。

天真道长这时笑着说,“真武荡魔,纯阳破邪,所以贫道这辈子所求,也就是如何将两者融会贯通而已。”

程心瞻拱拱手,“唯愿闻师得偿所愿。”

天真道长笑笑,“难啊,难啊,不过方才看到心瞻的阳剑鸡魄,倒是让贫道想起一桩旧事。”

“哦?不知闻师所言何事?”

程心瞻有些好奇,什么事还能和「桃都」扯上联系?

“有好些年了,当时贫道在苗疆诛魔,曾路过一个凡人苗寨,这个寨子里养鸡,而且养的极好,贫道竟从这些家禽里看到了一丝纯阳味道,便留下暂住,观摩这阳禽。

“时间久了,贫道还真有所收获,为了答谢,贫道便把临摹公鸡的图画留给了寨民,以作辟邪镇魂之用,这画里便融有真武荡魔与纯阳破邪两道法意在里面,所以方才听到心瞻法术法宝发出的鸡鸣声,还觉得很是亲切呢。

“咦,心瞻这是怎么了?”

天真道长说着说着,忽然发现程心瞻脸色不对,两眼瞪得老大。

程心瞻神情异样,只觉得“缘”之一字,竟这般有趣,他道,

“敢问闻师,闻师所居苗寨,可是苗东洪江之栗溪寨?闻师所居之屋,可是寨南高阁?闻师所绘之画,可是《红冠老爷镇宅图》?”

这下轮到天真道长瞪大了眼,“难不成?”

程心瞻笑着点头,“弟子亦曾在此寨停留,并观想阳禽神形,因此辟开心府!”

他还说,“先前南疆大乱,群魔北上,我警示此寨逃离,现在,那苗寨之人就在湘西一隐世苗寨中,更有一只红冠大公鸡成妖化形!”

天真道人抚掌大笑,“有趣!妙极!”

如此一来,又是救命之恩,又是同般志向,现在,还有这样的缘分在,两人顿觉更加亲近不少。

这旁话说了许多,天真道长终于开始言及正题,

“三丰祖师曾说过,真武大帝号为九天荡魔祖师,是故天下修道人,但凡有荡魔之志者,皆可为真武信徒,所以他老人家云游天下时曾传了不少真武法统出去。

“贫道为祖师侍童,仿祖师故事,现将真武荡魔之法传授于你,并许你往后,见有此志之同道,观其心性,正直可担大任者,亦可传法。”

天真道长肃容道。

“弟子谨遵师意。”

程心瞻掷地有声。

“真武法脉,要细分的话可划为司北、玄水、敕镇和荡魔四道,今日我们只说荡魔之道,真武荡魔的精义在于‘以武止戈,当玄御极’,这也是武当山其名来源,说白话,是要打出个朗朗乾坤来。

“真武荡魔之法与其他攻伐法术最大的不同有两个,一个是近身体术,一个是动静相合。

“真武体术是既可对敌杀伐,又可强健体魄,动静结合是指一招一式暗合龟蛇之道,阴阳大义。”

天真道长指了指程心瞻,说道,

“你被曹烬欺身,竟毫无还手之力,可想而知体术之差,这般身子,如何能承载荡魔之志。”

程心瞻羞臊低头,只道,“弟子惭愧。”

“三丰祖师得真武传承后,将真武体术钻研吃透,并结合阴阳太极之道,创出太极拳与太极剑。此二法平日里自行修习,则是养生健体之术,杀魔对敌之时,便是无上攻伐妙法,现如今,贫道便将此二术传授给你。”

程心瞻闻言喜不自胜,洗耳恭听。

————

数月后,深秋。

此时秋风萧瑟,吹得湘西大山层林浸染,真武观院中的银杏也已经黄透。

据天真道长说,是先有的这株银杏,后有的真武观。

当初他在湘西大山里寻找建观之所,既要隐蔽僻静,又有风景如诗画,他找寻许久,最后是一眼相中了这株千年大银杏,并围着这株银杏建了真武观。

银杏树下,黄叶纷飞,有一少年道士持剑起舞,道士身轻如燕,手中长剑仿佛秋水。

他步履时快时慢,一时如灵蛇出洞,快步游走,一时又忽地放缓,仿佛老龟拨水。身姿一时翩然若惊飞的鸿雁,一时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徐徐急急,自有一番气度。

而手中长剑更是变化万千,一时如白驹过隙,一剑划过都看不清痕迹,一时又乱花迷人眼,纷飞成一团剑花。

他在漫天黄叶中游走,舞剑带起的劲气使得黄叶飘忽不定,像是一只只有灵的凤蝶。

等到他收剑站定,一旁观望的天真道长便抚掌赞叹,

“心瞻,你真是不世出的天才,这才几个月功夫,你已经悟到真武太极剑的神髓了。”

此时,银杏树上有一只金丝雀正在啄食果子,亮丽的羽毛几乎与书上黄叶融为一体,它看着树下落叶,觉着有些奇怪。

院子里铺满了落叶,但是院子正中间一块圆圆的地却是很干净,仅有的一些落叶却是整整齐齐排成一个弯弯的线条,院子里说话的两个人便站在这个干净的圆里,一个在弯线的这头,一个在弯线的那头。

鸟儿自然不知道,这个圆叫太极,这两个人站立的地方叫阴阳眼。

程心瞻抱剑拱手,“全赖闻师教导。”

天真道长摆手,“又来这套,怎么说也改不了。”

程心瞻笑了笑,正要说话,却忽然脸色剧变。

天真道长一步跨出便来到程心瞻跟前,连问,“有何差错?”

程心瞻感受着黄庭宫内飞速朝着金丹靠近的劫云,只觉得无比的荒谬,他道,

“闻师,我的金丹劫要来了。”

————

第一更,发完写第二更,但今天不一定能写完发出,实在太晚了就凌晨后或明上午发。(我知道有些人不看“作者的话”,怕一直等,所以写在这,这段字不足200,不收费)

实在是硬挤出来时间写的,所以恳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