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两百一十八章 一呼百应,群策群力

程心瞻对眼前这具化身很满意,胎光元神当即就从肉身中飞出,来到火莲化身中。

他站了起来,活动活动手脚,感觉比水莲化身还要自如些。

他把手往肉身黄庭宫处一指,龙虎金丹便飞了出来,随即被他吞入口中,紧接着,三境法力便充斥全身。

再从肉身以及洞府中取了一些必要的物件,程心瞻的胎光元神便驾驭新出炉的化身飞出明治山,径直来到了元阴殿。

程心瞻和董副教主禀告了些事,很快就又离开了平顶山,出了宗门。

此时,他的爽灵元神依旧驾驭竹身在无忧洞中读经学法。玄阳洞内,一众内景神与七魄则是在肉身中自行食气,继续开辟窍穴以及消化劫雷,一刻未停。

————

出了三清山,他一路西行,来到了南昌城南边的袁州境内。

这里是阁皂山的所在。

阁皂山是葛玄葛天师的道场,灵宝派的祖庭,以济世度人为宗旨,集斋醮科仪之大成者,是天下修道人心中的圣地。

阁皂山雄踞赣中,南北走向,绵延两百余里。程心瞻此刻在东边远眺,依稀可见北坡陡峭如削,崖壁间遍生古藤,而南麓平缓,幽谷深深,溪涧纵横,多生古樟修竹。

阁皂山的山门在南麓缓坡,坐北朝南,程心瞻落到此处。

这里还是一处不错的景致,唤作「鸣水河」的就是,山涧叮咚,仿佛乐章,水上横跨九道宽阔的石桥,桥后则是高大的山门牌坊。

牌坊左联曰:

「仙道贵生,玉字养气弘正法,三关炼形通八景」。

牌坊右联曰:

「玄门度世,赤书真诀济幽冥,十方禳灾证九清」。

上曰:

「灵宝宗坛」。

宋纪枢得到程心瞻的传信,已经在这等着了,就倚靠在牌坊门柱边上。

“万法经师来了!”

宋纪枢大声叫喊。

程心瞻闻言顿感头疼,快步上前,一把堵住了他的嘴,低声道,

“你快闭嘴吧!”

宋纪枢笑着挣脱,随即马上道,

“知你要来,宗里本是要请副掌教来迎你,不过被我劝回去了,到时候你定然不自在。”

程心瞻听闻立刻就笑了,

“是极!是极!”

宋纪枢帮程心瞻在门房处录了名,随即他便起了云驾,载着程心瞻往阁皂山深处去。这一路北行,程心瞻也算是大饱眼福,见识到了灵宝祖庭的福地气派。

仙山灵秀、道宫堂皇且不多说,只说这阁皂山中古樟参天,连成一片盎然碧海,山风拂过,碧海起涛,送来清香扑鼻,倒是让程心瞻想起家乡小镇的味道。

不多时,云驾放缓,但见正前方山巅上有一座三重殿宇,顶上鸱吻与云雾相连,仿佛是灵兽在缓缓吐云。

宋纪枢带着程心瞻在大殿前落下,后者抬头看了看牌匾,上书四字,

「玄都万象」。

程心瞻跟着宋纪枢进了殿。

一进来,迎面便见两尊玉像,正中的玉像高至殿顶,乃是元始天尊,圣人脚下,还有一座等人高的玉像,是个手捧笏板、宽袍大袖的老者,正是灵宝派开派祖师,葛玄葛天师。

另外,殿中还有一人在等候,由宋纪枢代为引荐。

“心瞻,这位是葛副教主,道号圣应,嘿,这是我家祖师后人。”

宋纪枢冲程心瞻眨眨眼,将一位手拿竹笏、身形颇为瘦小的麻衣老者介绍给程心瞻。

“见过玄在,您无量寿。”

程心瞻恭谨行了一礼,没想到这位还是葛玄祖师留在人间的血脉子嗣,更没想到自己只是给宋纪枢通信协商,竟然是请来了这位大能出面。

老者气息内敛,气质温和儒雅,像是个凡间的教书先生。他不等宋纪枢再来介绍程心瞻,而是上前几步亲切的握住程心瞻手腕,手掌很温暖,牵着他往殿里走,口中说道,

“孩子,我们见过的,当时在龙虎法会上,你的表现很优秀呀,后来你做了不少事,老道也都有所耳闻,很好,这很好。”

老人和蔼说着话,反手把笏板打在宋纪枢脑袋上,

“不像我家皮猴。”

程心瞻自然也记得这位老人,就是当年龙虎法会上阁皂山的带队人,当时自家的路副教主见着这位是执晚辈礼的。

“玄在谦词,纪枢本事了得,去年我们在苗疆,纪枢的阵法可是让我们都大开眼界。”

程心瞻笑着回。

圣应道长哼了一声,“不过半桶水晃得凶。”

圣应道长把程心瞻领到香案跟前,亲手从香案上取了三支香,在法烛上点燃,递给他。

程心瞻恭敬接过,拜过了圣人与天师,插进香炉中。

随即,三人来偏殿就坐,有童儿奉上茶水。

“说来,心瞻对我阁皂山有恩,我等失礼,一直还未当面道谢呢,老道惭愧。”

圣应道长起身,要对作揖,宋纪枢自然也站了起来。

程心瞻连忙从座椅上弹起,绕过桌子扶着老道士坐下,嘴里连道,

“晚辈惶恐!”

这位道爷太多礼,程心瞻知道这是在说提醒天师印有鬼的事,程心瞻那一届虽然没有阁皂山道士被钤印,可往上数几届都是有的!

不过这个事,程心瞻已经听宗门长辈说过好些回了,阁皂山的谢礼都送过几十车了,也提过上门道谢,但都被自家长辈推辞掉了,自然是没有失礼这一说的。

等到几人重新落座,程心瞻便主动道,

“这次拜谒仙山,委实是有事劳烦。”

圣应道长摆摆手,笑说,

“兄弟之宗,谈何劳烦,心瞻有事,但说无妨。”

程心瞻点点头,便开了口,

“玄在,不知您可知道湘西天鞘山?”

宋纪枢闻言一愣,圣应道长只是眉头一挑,依旧温言说,

“这自然是知晓的,天之鞘么,西南极阴之地,都说尸不出湘西,全是拜这天鞘山所赐。”

程心瞻点点头,继续说,

“天鞘山里,行尸不下百万之众,晚辈想,如果要超度这些苦主,非得是灵宝仙山亲起斋醮。”

听得这话,宋纪枢诧异的看过来,唯有圣应道长依旧镇定自若。

不过没等两人发问,程心瞻马上接着说,

“天鞘山现在老山主已死,火、水、木三庙庙主皆亡,土庙庙主渡劫未归,仅有一个金庙庙主不足为惧。”

听得这话,宋纪枢已然坐不住了,而圣应道长也终于面露惊诧,仔细看着程心瞻,似在好奇他是如何知晓的。

“天鞘山护山大阵的阵眼,现在在晚辈手里。”

“什么!”

宋纪枢猛地站了起来,冲着程心瞻大叫道。

圣应道长脸上则是浮现出笑意,持着笏尾点了点程心瞻,说道,

“心瞻,你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哇!”

紧接着,程心瞻让宋纪枢稍安勿躁,又向圣应道长简单说了说内情,说到最后便是,

“总之,晚辈化身现在执掌天鞘山,开放护山大阵和进出天鞘山都不再是问题。

“晚辈计划分批带众同道潜入各庙尸窖镇压尸群,另外还需一批同道在天鞘山外起斋醮。

“等到时机一到,晚辈散去天鞘山护山大阵,届时我们斋醮阵起,还天鞘山一个妙严清净地。”

程心瞻看向圣应道长,诚恳道,

“这在山外主持斋醮的,晚辈思来想去,还是劳烦灵宝高功最是妥当。”

圣应道长静静听完,心中不免感叹:

徒羡邻家玉树,非吾庭院之苗!

老者起身,不让程心瞻阻拦,实打实作了一揖后,这才开口道,

“心瞻不知说的哪里话,这是上门来送我宗功德,怎么会是劳烦呢?”

程心瞻面露喜色,

“玄在,您这是答应了?”

圣应道长笑着点头,

“这是自然,心瞻只管去做,我们阁皂山定然竭尽全力。”

程心瞻起身拜谢。

————

两日后。

程心瞻出了阁皂山,同时他心中大定,灵宝派愿意出手相助,那这事就成了一半。

离开阁皂山后,他一路南下,很快就来到了赣州。

赣南一带群山起伏,但又不像武陵那边险峻陡峭,要温和秀丽的多。此刻正值日出时分,晨雾笼罩山头,雾如金水,山如鲫背。

程心瞻高立云头,以寻山望气之术鸟瞰群山。

“找到了!”

他落入群山云雾之中,临近一地,此处山势如群龙俯首,九道青龙背脊清晰可见,九龙龙首争珠处,灵气升腾。

这就是「青峦村」了。

龙珠位置是一口灵气氤氲的池塘,塘心有泉眼汩汩涌动,说是池塘是因为人工雕琢的痕迹颇为明显,池塘浑圆,岸边砌着白玉栏,实际上,这池塘极大,称湖更合适些。

围着池塘散布着房屋,池塘浑圆如太极,房屋排布成八卦。

这些房屋样式秀气,宛如民居,但是又高大气派,仿佛天上仙宫。

这些房屋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双披屋顶,不过却不显得乏味单调,因为这里的白墙极有意思。

这里的墙是阶梯一样的山墙,墙上的莲花砖雕栩栩如生,像是云端立起的荷塘。每阶山墙上覆着黛瓦,两端檐角翘首长空,如乌龙昂首探云。

程心瞻身为豫章人,马头墙自然是认识的,不过他曾见过的都是尘世民居,像眼前这种兼具仙气与壮丽的却是没见过。

另外,这种修行世家不选择在山中餐霞饮露,而是像凡人一样依山傍水建房聚居,并以村自居,这也实属少见。

程心瞻降下高度,脚下马上就有一个倒扣碗似的法阵结界显现,似是在提醒他,外人到此止步。

随即,便有人从结界里飞出来,是个俊秀的年轻人,拦在程心瞻面前,但态度却是颇为友善的,率先行了一礼,

“这位道长有礼了,下方是青峦村,实乃有主之地,不知道长是特意来此,还是游山路过?”

程心瞻便回,

“贫道有礼了,此次前来乃是特意拜访形气合宗。”

年轻人点头,心中了然,那就是未曾提前投拜帖,否则就不是自己出迎了,这是突然来访的,于是他便问道,

“那不知道长名讳?来自哪座名山?我也好代为通传。”

程心瞻回道,

“贫道俗家姓程,道名心瞻,师出三清山,同在豫章。”

程心瞻嗓音温淳柔和,可落到这年轻人耳里却仿佛惊雷一般,骇得他陡然色变,声音都有些不利索了,

“您,您是三清山的程道长?”

程心瞻笑了笑,说,

“豫章程姓可不少,想来我三清山中的程道长也不止贫道一个,不知居士说的又是哪一个?”

年轻人声音还是有些颤抖,竭力使自己镇定下来,但脸色已然从礼貌变成了恭敬,

“晚辈听说,三清山的万法经师便姓程。”

不久前,净明派掌教出山迎接三清山万法经师的事早已在豫章地界乃至东方道门中传开了,那可是五境真人!出山迎接!一般而言,那是仙人下凡才有的待遇!

众人自然要打听这万法经师什么来头,放在以往,三清山的万法经师虽然地位尊崇,但也绝不计要让五境迎接,既然名衔不特别,那就是名衔上的这个人特别。

这一打听,那么一切就都关联起来了。

白玉京斗剑、西昆仑义符、龙虎山祈雨、三尸岛参阵、句曲山长老、失魂涧灭魔、真武观渡劫,这都是一个人。

程心瞻。

他早已名传海内了。

这个青峦村值守门户的年轻人自然也听过,并引以为修行路上的上真仪型。

说这句话的时候,这年轻人已经涨红了脸。

程心瞻点了点头,说道,

“是贫道,劳烦居士代为通传廖、曾、赖、刘四家。”

说着,他看出来这通传的是个小辈,一看就是想信不敢信,看不出来自己的深浅,但又不敢主动说让自己出示凭证,怕失了礼仪。

他自然不会让小辈难做,虽然没有穿法袍,但同样表彰三清山万法经师身份的笏板他是带了的,便也拿出来亮了一下。

程心瞻平时宁愿拿如意也不愿拿笏板,就是因为这笏板太华丽了,取大溪之玉、五岳之土、日精月华合炼而成,发五色霞光。

程心瞻只是拿出来晃了一下,便有彩光冲破云雾,凝成三座高山,尚有四个古篆大字悬浮空中,是为:

「万法弥纶」。

年轻人其实也看不懂这个代表什么,毕竟他之前也没见过万法经师不是,不过心底好歹是有底了,按下心中激荡,恭谨道了一声稍待,便马上往村里落去。

不过此时也不用他再辛苦通报了,四字现世,虽然只是短短一瞬,但足以惊动这青峦村里有见识的人物了。

那迎客的年轻人还未落地,村落的四面八方都有人飞天而起,迎面遇上了年轻人,后者见村中家主族老都在,连忙说明访客身份。

而这些家主族老在听说「三清山」、「万法经师」几个字眼后,纷纷掠过了年轻人往程心瞻所站方位迎去,速度又快了几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