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二百二十二章 须臾五年,再聆师训

自明四百三十九年,绿袍老祖在南海化龙以及妖尸谷辰在东海立教以来,神州大地上便一改往日的安定和平,风云激荡,龙蛇起陆。

那一年,是己未年,因此这两件事也被称作「己未魔变」。

在那之前,正道昌盛,魔道安分,在那之后,魔道猖獗,正道攻伐。

直到现在,十五年过去,正魔两道的冲突依旧愈演愈烈,看不到半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迹象。

在这样的正魔交锋中,老一辈大修士的神通斗法与新一辈的年轻人展露锋芒无疑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两件事。

说到老一辈大修士,这一次的「己未魔变」之所以让整个正道都投入到荡魔大业中,就是因为在这一次的魔变中正魔两道出手的上限都太高了。

在魔变当天,句曲山的掌教真人就和同为五境的妖尸谷辰从句曲山一直打到了东海,最后又把海上妖魔与与其他正道门派领袖都引了过来,把东海打的海浪滔天,给这次的正魔之争定下了一个极高的基调。

到后来,句曲山大动干戈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了,妖尸谷辰潜入句曲山地下,拿人家七十二地煞之首的地肺玄黄气炼魔宝,听说损失了很多。

也无怪后来主张建立浩然盟以及诛杀魔贼,句曲山都是最出力的那一个。

不过也有人疑惑,谷辰虽然是千年难得一见的五境妖尸,可句曲山是出过仙人的呀,怎么会在眼皮子底下让谷辰偷了宝贝还安然无恙逃了呢?

但对于这个问题,三尸岛的人不做解释,在句曲山当面更是提都不能提。

虽说自那以后,五境真人出手的次数渐渐少了,但四境玄在交手已经屡见不鲜了,这要是在以往,四境高修都在山中静修,便是见上一眼都难,哪里会时常出手斗法。

在这里面,三清山的守真玄在、句曲山的能岳玄在、散原山的忠正玄在、兵锋山的定飞玄在、峨眉山的灭尘玄在、青城山的姜庶玄在,都属是四境玄在里善攻伐、杀性重的,时常出海入荒,已经打出了赫赫威名。

而在三境羽师里面,壮年金丹依旧是诛魔的中流砥柱,像三清山的应静松、峨眉山的李元化等等。但更为人所瞩目的,则是年轻一辈们开始展露锋芒。

修行界里怎么定义年轻一辈呢?

一般说来,五十岁以下的二境、百岁以内的金丹,都能称得上年轻。当然在这里面还有一个门槛,那就是三十岁之前入二境、五十岁之前结金丹。

年轻,说的就是朝气蓬勃,赞的就是道苗仙种,五十结丹百岁渡劫和五旬二境百岁结丹,这当然不是一回事。

现在谈及三境中展露锋芒的年轻一辈,或许每个人心里排出来的名单都不一样,但是有这么几个人,肯定是永远避不开的。

第一个便是三清山的万法经师,程心瞻,东方道门年轻一辈的扛鼎人物。

这个人一境时在白玉京上初扬名,以体剑、法剑、飞剑三术精通而为人所知,后来在西昆仑上展露符法、在龙虎山上展露雷法、在三尸岛上展露存神法,最近一次,是五年前在天鞘山展露度化法。

还有传言说,他精通三清道藏,除了三清山本经,他还观过龙虎山的天师印,迎取过万寿宫的经典,兼任句曲山的传经长老,还明悟了阁皂山的秘术。

他确实无愧于万法经师的名头。

当然,他不是一个只会观书讲道的经学家,他几乎一手策划覆灭了天鞘山这样的魔道宗门,他的计谋故事直到今日还在湘西广为传唱。

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度过一次洗丹劫了。

他在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渡过一次洗丹劫了,这是其余天骄道种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

所以在很多人心中,尤其是在东方道门里,他俨然已经是年轻一辈的领袖了。

其实按理来说,提及东方道门的年轻一辈,那龙虎山天师府的小天师应该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因为从龙虎山八千年的传承来看,只要是被选定为下一代天师,那观其成就,最低也是五境。

只不过这一代小天师确实奇怪,几乎没怎么离开过天师府,也从未见其出手过。尽管大家都认为这位小天师本事也肯定不会差,但是人们暂时还是无法将其排到程心瞻前头。

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现在在东方道门里,浩然盟的风头就要压过正一盟。

因为谁家上头都有人,比上不好比,盟中又多是下山历练的年轻弟子,那么有程心瞻这么一位领袖在,浩然盟的腰杆子便挺的更直些。

而在巴蜀玄门中,领袖人物则是一对并蒂莲。

峨眉的李英琼和周轻云。

这两位不像东方的程心瞻,术法齐备,这两位是活生生杀出来的名头。

一把紫郢剑,一把青索剑,金丹之境不避任何魔头,要是双姝并肩,四境当面也敢试一试。

自玄天盟成立以来,死在这两位手上的金丹魔头已经超过了两手之数,其中不乏像八大金刚这样久有恶名的大魔。

魔道不敢进巴蜀,这两位便频繁光顾南疆和滇文,南派魔教对这两位是头疼不已。

前年的时候,两人深入南荒腹地,李英琼一人仗剑杀了八大金刚中的龙幽婆,覆灭了盘踞南荒数百年的血藤教。

周轻云更是胆大,竟敢孤身一人截杀八臂龙王曹烬,虽然最后未能诛魔,但听说曹烬受了不小的伤,一直闭关不出。

最重要的是,这两人做出这样的大事来,最后竟在身为四境的辛辰子亲自追杀下逃脱了!

于是名震西南。

总有人说这两位是以兵器逞威,不过玄门中人对这种话向来是嗤之以鼻的。

他们认为人与禽兽的最大区别就是善假于物,这两位既然有神兵在手,又能驾驭神兵,那为何不用呢?怎么,神兵杀的的妖魔便不是妖魔了?

而在以全真为主的北方道中,重阳盟里年轻一代的领袖人物则是燕赵境内白云观的道子赵复阳。

不过说实话,当今年岁,南北道差异很大,修行理念也各不相同,虽然总说南北一体,实际上也确实是一团和气,不过两派人其实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更像是圣人口中的“老死不相往来”之境界。

所以南北两道互相了解并不多,对于东方道门来讲,北方全真主张避世隐修,没有西方玄道来的跳脱,所以对其了解还不如巴蜀玄门。

除去这几个年轻领袖级别的人物,其余头角峥嵘者就多了,任谁都能说出个十几二十个来,东方这边的宋纪枢、沈照冥、王成夷等等,西方的严人英、齐金蝉、袁永真等等。

这里面还有一个人,名叫叶照莲,净明派弟子,最近五年来与沈照冥朝夕不离,因在庾阳一带对抗南派魔教而闻名,一身水法与体剑术堪称出神入化,斩灭魔蛟妖蛇无数。

当时罗浮山的四境玄在曾目睹此人斩妖,赞叹他尽得许祖真传。

不过这个人之前未曾听过,应该是一直在山中静修,五年前才下山历练的。

但最令人惋惜的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俊彦,就在今日,与沈照冥外出,合力斩杀二洗蛟魔时,不幸遭受重创,伤了道基,要回散原山修养,而且很有可能要成为废人了。

目送着沈照冥带着叶照莲归山,这让许多在庾阳诛魔的同道深感叹息。

————

庾阳与豫章交界处。

沈照冥停了云驾。

“什么急事要你这样赶回去?”

沈照冥身边同伴,脸上满是不解。

早上出门还好好的,怎么杀了一个魔头后就要诈伤离开?

“我师尊回来了,就在你我斩蛟的时候,令我立刻归山,不然她老人家就要亲自来抓我了。”

以无尘莲化身行走庾阳、化名叶照莲的程心瞻笑着说,看他的样子,很是开心。

沈照冥一愣,他实在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温道长?”

他问了一句,这些年,尤其是在心瞻取经之后,两家交流愈发密切,自己也去过好几次三清山,连三清山掌教都觐见过,但从未见过这位好友的师尊,说是一直在山外。

程心瞻笑着点头,师尊归山,实在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消息了,虽然师尊在归山后看见自己三道元神只有一道在山里很不开心。

沈照冥只是转念一想,立刻就反应过来了,也笑了,

“看来我们怎么劝都不管用,还是得温道长下令。”

那年在梨山道会上,心瞻向大家讲述魂魄化元神时就说了自己是分炼三道元神。这样的好处是能分神同时做很多事,但坏处也很明显,一则是元神不稳固,二是元神分离肉身会折损寿元。

所以当程心瞻以叶照莲身份来邀他去庾阳时,沈照冥自然就猜到了好友是以一道元神驾驭化身来此。

当时沈照冥便劝过程心瞻,这样损耗寿元的事偶尔做做尚可,不要习惯了成为常态。

不过当时程心瞻只是笑,也不答应。

现在好了,他的师尊回来了,定是强令让他不许这么干了。

“行,那你快回吧,我也给师门传个信,把这谎给说圆了。”

沈照冥笑道。

程心瞻点点头,随即化作一道剑光远去。

————

庾阳与豫章为邻,他这道水莲化身很快就赶回了三清山,不过他没有着急进去,而是在山门前等了等,看向北方。

那里有一道火光飞来。

正是他的另一具火莲化身,四年前的时候,他派出了这具火莲化身去北方,一边了解北方的魔情,一边寻找师尊的踪迹。

只是没想到,化身没找到,师尊自己回来了,而且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自己收回在外二魂。

不一会,那火光落到他跟前,化作一道血红莲座被他收了起来,幽精元神也进入这道水莲化身中。

随即,他便进了山。

————

明治山,藏竹碑处。

这里的竹亭在时隔多年后终于迎回了它的主人。

温素空的样子一点没有变化,紫蝠法袍,黄蝉玉冠,手握赤黄琉璃如意。

而在竹亭下边的那个蒲团上,程心瞻屈腿盘坐,蓝羽法袍,丹珠赤冠,手握青黄龙虎如意。

温素空长相英气,程心瞻气质温润。

坐在程心瞻身边的顾心舒一会看看师尊,一会看看师兄,竟莫名觉得师尊和师兄还真有些相像。

“梅开早雪易折蕊,青桃强摘必伤枝。你当先天元炁是能劈作三份烧的柴薪?

“圣人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师竟不知道你的时间如此不足,为师更不知道,你的元神还如此有余!”

温素空冷颜竖眉看过来,顾心舒吓了一跳,赶忙低下头。

程心瞻已经被教训许久了,低头闭口不敢争辩。

“圣人曾设问,「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怎么,你已经超脱这样的境界了?还是说,你这位程经师已经孕育了婴儿,跻身四境,为师看不出你的深浅了?”

程心瞻闻言大骇,连忙俯身叩首,

“师尊息怒,弟子知错!”

一边心舒见着,也赶紧俯首叩头。

这时,天上落下一道水光,往程心瞻这边飞来。

程心瞻头也不抬,只是摊手一接,一红一白两道莲花落在他手中,随后他再一翻手,收起了莲花,两手继续按在地上。

同时,空中幽精、爽灵两道元神也在阔别肉身许久后再度没入他的紫阙。

“要悟阴阳之变,先学守中之道。明治一脉善于修身养性、心斋坐忘,这在三清山中人人皆知,也从不教弟子做燃烛争辉的愚行,你这一身所作所为又是从何处学来的?

“走,你跟我去见掌教,我倒要问问他,我出山在外,托他看管徒弟,他就是这般看管的?这么多年对我是只报喜不报忧,我必不与他干休!”

程心瞻闻言连道,

“师尊,无怪掌教,掌教专门告诫过了,是弟子着了心障,执意要如此,弟子改过,您息怒,弟子定会改过!”

温素空看着程心瞻,方才她瞥了一眼,那两道在外的元神依旧神光灼灼,不曾晦暗蒙尘。看来这孩子没有耽搁《长生胎元养神密旨》和《太乙金华宗旨》的修炼,好在未曾酿成大错,她这心里的气便消去了一大半。

她再转念一想,这么些年来,自己也未曾尽过几分做师尊的职责,这次更是说走就走好些年,也不该过分苛责徒弟。

不过她又想到这徒儿竟然罔顾寿元损耗与心神疲敝,作分神化身之事,还是余怒未消,便道,

“都说你是万法经师,融贯万法,我看你许多经书都还没读明白呢!罚你去摩崖山下凿壁抄经,就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没有为师的话,不许离开!”

程心瞻恭恭敬敬叩头,

“徒儿领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