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茶换酒,论道评玄

“好诗,好诗!”

鹤氅老者拍手称快,其余二人亦是频频颔首。

而炤璃的头也已经仰到天上去了。

“不曾想道友法力高深,才情也是这般出众。”

鹤氅老者连连赞叹。

程心瞻赧然摆手,

“不过入山见胜景有感而作,实乃景好,诗不足夸。”

老者见程心瞻谦逊,心中更加笃定他清雅隐士的身份,实在是万般满意,便笑道,

“道友诗好不好,等过些时日传开了自有公论,但现在,老道是认为道友足以凭此诗过文考,入山修行了。”

程心瞻听后面露喜色,

“多谢道长成全!”

老者闻言则说,

“老道有一事相求,也请道友成全。”

程心瞻点头,

“道长但说无妨。”

老者便道,

“道友口中的瑶京实则是由南北一十二座高山连绵而成,外界统称为白龙旗山,实际上这十二座高山各有称谓,界限也很分明。

“这山中之人也根据自身的法门传承、心性喜好择山而居,山人愈增,时间日久后,这十二座高山便真就划成了十二座山头了。”

程心瞻听到这便已经听明白了,不过他并未开口,等着这老者自己提出来。

“总的来讲呢,南山好武,山人时常外出,与人争斗,即便是在山中,也常常切磋论剑。北山则是好文,喜结庐静坐,坐忘参玄,山人之间也会时常发起道会,论道清谈。

“在划分南北后,山人又根据自身道统源流与技艺喜好聚居,有玄门的,有道家的,有禅宗的,有好炼丹的,有好斗剑的。”

程心瞻闻言眉头微微皱起。

老者立即就察觉到了,解释说,

“当然,这个事也不绝对,我们这片雪山到底是天南海北的无涯过客在此停留共居,不是哪家哪教,山中氛围是十分散漫自由的。你像我等好文,但也时常被邀请去南山观剑,我等修行玄门道法,但所住山中亦有僧友。”

程心瞻闻言点点头,眉头重新舒展开。

“好教道友心中有数,老道这几个当下都住在北起第三山,称作燕徊山,山中人多出蜀中玄门,信奉老庄之道,好清净,既然道友有意入山清修,何不来我燕徊山呢?”

老者看着程心瞻,眼中期盼之色颇浓。

程心瞻闻言后未曾立即答应,而是好奇反问,

“道长见谅,贫道自东方而来,久闻巴蜀仙山峻美,但也听说蜀中玄门与东方道庭多有纷争,因此未曾访蜀,而是借道苗疆,绕蜀入康。

“贫道对蜀中玄门了解不多,所以在此多嘴问一句,我是东道出身,道长是玄门出身,共居一山不知是否合适?另外,道长既是玄门出身,可又说信老庄,好清净,这实在是与贫道道听途说来的玄门印象大相径庭。”

老者闻言一愣,随后又轻笑两声,似乎有些嘲弄意味,他给程心瞻添了茶水,幽幽道,

“峨眉无德,叫世人误我玄门。”

程心瞻心想来对了地方,这还没入山呢便有收获,他问道,

“不知道长此话怎讲?”

老者没有第一时间回话,反而开始通报起名号来,他说道,

“贫道成都人士,定居燕徊山已经两甲子有余了,自号酩酊散人。”

老者身边另外两个人也开始介绍起自己。

这两人看着都要比鹤氅老者年轻些。

一个穿着玉白色的素麻长袍,上面绣着淡淡的山兰,甲子龄的面相,颔下留着三绺长须,气质清雅,看着稳重妥帖,只听他道,

“道友有礼了,贫道醰白散人,泸州人士。”

另一个穿着淡青长袍,上面绣着斑驳的竹影。此人看着年轻,面相才三四十岁,肤如冰雪,但脸上又显着酒后醺红,身上散着酒香。

不过程心瞻明治山出身,如何闻不出这酒香中还带着淡淡的青竹味,只听他道,

“道友有礼了,贫道醐清散人,绵竹人士。”

随后又由老者接过话头,说道,

“不瞒道友,我等三人都是蜀中当地出身,自然是明白这道玄之变的。”

程心瞻拱拱手,也报上了籍贯名号,

“见过诸位道友,贫道自号云来散人,庆州宜城人士,出身江淮,久在东南游历,所以对于道长口中的道玄之变,还真不了解,还望解惑。”

酩酊散人点点头,

“原来道友出自世隐之地,久闻黄山秀美,天柱高魁,此生未见一直引为憾事。”

“东山秀,西山绝,皆是胜景。”

程心瞻回说。

“是,是。”

酩酊散人点头,继续道,

“说到西蜀玄门的源头,其实要追溯到隋末唐初的广惠真君。”

程心瞻摇动麈尾的手一停,皱眉认真的想了想,这才试探道,

“广惠真君,那是赵昱赵真君?”

程心瞻专门来西康,一为诛魔,二为探听峨眉,所以在来之前就做了不少功课,要说不知道西蜀玄门与赵真君的关系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此时有三位当地人在,加之自己隐修云游的身份,自然要装作一知半解才好。

不过实话说来,赵真君成名极早,二十多岁时就得道了,是天神真仙一级的人物,得道不久后就遇上了唐初时期的第二次神仙避世的浪潮,此后便再也不见仙踪,所以在各类道教典籍里、尤其是在东方道门里,对此君确实记载不详。

程心瞻也只知晓此君好剑,世号「峨眉剑仙」,也是以斩蛟治水成名,在巴蜀一带功德无量,彼时隋帝、唐皇屡求不见,时至今日,在岷江一带依旧随处可见庙宇供奉。

关于此君,还有一事程心瞻也是印象深刻,相传此人与二郎显圣真君是八拜之交,异姓兄弟,在巴蜀共食香火,是同享仙位与神位的传奇人物。

除开这两件,此君其他事迹,程心瞻也知之不详了。

“不错。”

老者点点头。

似乎是预料到接下来会好生畅谈一段时间,程心瞻忽然道,

“诸位道长名号中皆带有酒字,莫非也是饮中仙?”

三人闻言眼中都是一亮,醐清散人更是主动接话,

“莫非道友也好这杯中之物?”

程心瞻大笑点头,仿佛谈到了酒,他就从清士变成了狂士,他道,

“既然酩酊道长要论道评玄,那何不撤茶换酒?”

那三人闻言面面相觑,随即同时抚掌大笑,酩酊散人更是喜不自胜,

“老道初见道友便觉得有缘,道友的诗酒更让我惊喜交加。”

说着,老者一把握住程心瞻的手,却道,

“论道评玄放后,撤茶换酒也放后,道友须得现在就答应老道,若真想要入白龙旗,非得住我燕徊山不成。不然,痛失同道,这酒,不饮也罢!”

其余两位也都殷殷看过来。

而这次,程心瞻也没让老者失望,未曾多想,就点头应了下来,说道,

“贫道亦觉与诸位道友投缘,如此求之不得。”

酩酊散人喜笑颜开,大笑道,

“甚好,甚好!”

随即,他便收起了茶具,又看向醐清散人,说道,

“醐清,为道友斟酒!”

于是,便见醐清散人拿出了四个玉杯,放在四人跟前,摆好之后,他还笑着看向白龙与炤璃,笑着问程心瞻,

“道友,你这两个童儿要不要也尝上一尝?”

程心瞻闻言笑着摆手,

“童儿年幼,不饮为好。”

醐清散人笑着称是,随即拿出一个竹筒模样的酒具,率先为程心瞻斟酒。

程心瞻看着,从竹筒里倒出来的酒白如冰泉,散着淡淡的竹香。

“道友请尝尝我们蜀中的酒,此乃烈酒,名为「剑喉」,不知道友可喝得惯。”

程心瞻笑回,

“吾平生最喜烈酒。”

三人闻言又是一笑,毕竟蜀中可没有什么清酒甜酒之说。

见醐清散人要为己方斟酒,程心瞻连道,

“酒友相会,怎能喝自己的酒,来,童儿,给三位道长斟酒。”

炤璃甜甜应了一声,打开了「赤瘿」葫芦,一一为三人斟上酒液。

三人看着葫芦里倒出的酒液散着火光,灵气四散,知道是遇见了不得的琼浆玉液了,脸上齐齐涌现出喜色。

“举白!”

四人碰杯而饮。

程心瞻喝这「剑喉」,如将山外风雪含了满腔,随后是风雪化火,入剑刺喉,最后是腹中火烧,烧出酒香来,口齿生津。

“好酒!”

他一口饮尽,赞道。

而再看对面三人,更是完全涨红了脸,连呼出来的气都带着火光。

“道友这酒,好生烈啊!”

醐清散人咋舌。

“味比仙酿,更兼灵气盎然,这一口可抵十日食气!道友真是舍得,让我等占了便宜。”

酩酊散人说,他心想,这饮的哪里是酒,分明是真火阳精!

程心瞻听着直摆手,

“品酒只提口腹之感,不提其他。”

酩酊散人闻言一愣,随即笑着点头,

“还是道友洒脱。”

这时,烈酒下肚,程心瞻狂态初显,又说,

“道友听着显生分,道长直接喊我云来就是。”

酩酊散人从善如流,

“云来,那你也莫再喊道长,直呼酩酊就是。”

程心瞻故作矜持,却道,

“道长年长我,直呼我名无妨,我直呼道长名号怕是有所不妥。”

酩酊散人看出了程心瞻的故作矜持,也自认为摸清了程心瞻的性子,他不以为意,反而更觉亲切,大笑道,

“美酒忘年,还分什么长幼?”

程心瞻笑道,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

酩酊散人点头,这才回到正题,

“真君何许人也?姓赵名昱,道号高明,累加显应侯、蜀主圣侯、赤城灵王、广惠真君。

“真君蜀地峨眉人,隋时降生,疑为神人真仙转世,自小身怀神通,幼时便以孝慈仁厚、神功济世扬名。隋帝闻其道高德贤,入蜀拜谒,真君隐而不见。

“真君年少时已经功参造化,常在峨眉、青城两山往来,隐世修行,采药炼丹。也就是在那时,结识了在青城山下都江堰灌口修行的二郎显圣真君,被显圣真君所赏,引为忘年兄弟。”

“隋朝末年,蜀地孽蛟作祟,妖魔四起,《巴蜀搜神广记》里说,当时真君在峨眉山采药,听得山下哭声震天,心有不忍,随即舍了药篓,提剑下山,救民于水火。书中有真君作《入世歌》为证:

采药霄琼云满襟,

忽闻山下有哀音。

玄机不在丹炉里,

且负青芒渡世辛!”

吟罢了诗,酩酊散人又满饮一杯,这才继续道,

“《广记》曰:真君下峨眉,首入嘉州,涉岷江,仗剑没水。须臾,天地晦冥,江水丰隆,作殷雷响。少顷,蛟首浮波,不计其数,岷江赤,害遂除。是时,州人顶戴,拜为神真上人。真君时甫二十六岁。

“自此后,每遇巴蜀水涨,民众均可见赵真君手提长剑,与其徒众随从现于峨眉云雾之中,则水位立降,世尊:「峨眉剑仙」。”

程心瞻听的心神激荡,同样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叹道,

“修行者当如是也!”

酩酊散人听闻此言,不由会心一笑,看来天下隐士都一样,在选择遁世之前都曾心怀大志,只是自己是因为师门倾覆而避世,眼前这位小友又是为何呢?

不过涉及个人私密,酩酊散人自然不会去问,而是接着说,

“赵真君舍丹提剑,言明大道玄机不在山上,而在渡世之举中,这便是蜀中玄门「玄」之一字的源头。赵真君在峨眉、青城之上都有建庐修行,均曾留书收徒,这便是蜀中峨嵋派、青城派的法脉源头,所以峨眉青城实乃同祖同源。

“在这其中,又因为青城山临近都江堰,可以俯视灌口,而后者又是二郎显圣真君的道场,赵真君守礼尊兄,所以偶居青城,常居峨眉,于是门下弟子自然就是峨眉者众,青城者寡。

“所以时至今日,蜀中称玄不称道,玄门以峨眉青城为尊,又以峨眉为首尊,如此种种,皆源自赵真君一人。”

程心瞻缓缓点头,只觉获益匪浅,道了一声,

“原来如此。”

不过说到此处,酩酊散人又是话锋一转,语出不屑,说道,

“真君慈悲心肠,雷霆手段,不过他老人家所传峨眉一系,却是只习得了雷霆手段,忘了祖师的慈悲心肠!至于真君留下来的道法,峨眉也只学到了剑典,余者,尽数被束之高阁了!”

程心瞻神色一动,再给酩酊散人斟满了酒,问道,

“何出此言?”

酩酊散人拿起酒杯,冷笑两声,

“呵,玄机本从道中来,因时而变,民苦则入世,太平则避世,如此浅显的道理峨眉却不懂,反而以真君法脉正统自居,屡屡插手峨眉山外事,好似个蜀中土皇帝!

“近百年来,他峨眉更是矫命称制,妄解玄意,以玄代道,引发玄道对立,把蜀中玄门的名声败了个干干净净净,实在是鼠目寸光之辈!厚颜无耻之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