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宠外室吞嫁妆?重生后我换婚嫁权臣 > 第126章 大地震,粮价疯涨

九月十六日卯时。

谢昭昭和顾少羽像两只冬眠的熊,抱着一起酣睡几个时辰。

因为素了七八天,两人一夜折腾好几次,谢昭昭累得有些迷糊。

但是卯时要上朝的时间,两人准时醒来。

圆圆满满已经把灯都点亮,青朴院一片光明。

“小乖,你再睡一会儿,不必去请安。”顾少羽这两天不在,但是家里的事他都知道。

他只是暂时顾不上处理某些人。

就在他起身时,忽然看见头顶的帐子,好像在晃?

两人身子都在震动,有眩晕的恶心感。

谢昭昭惊慌地说:“开始了!”

顾少羽迅速把衣服穿好,给她把衣服带子系上,两人迅速往院子里小木屋那边跑。

走出门,脚下已经晃得厉害,木窗棂“哗啦啦”作响。

青朴院从上到下都知道要地动。

因为谢昭昭给圆圆满满说过天气异常,南星和北尘都从太史局那边得到消息,知道中州一带可能地动,会波及京城。

只是地动来了,大家依旧有些惊慌,毕竟,长这么大是第一次经历地动。

中州距离京城两千多里,但是这里震感依旧很强烈。

显然这场地动严重程度超出顾少羽预估,他没想到京都也这么大的震感。

迅速吩咐南星、墨砚、许立和观言几个人:“你们几个,分头喊府里、街上各门各户,让所有人立即离开房屋,到宽敞的室外。”

几人听令,奔出青朴院,边跑边大喊:“地动了,快到空阔的院子里。”

“地动了!”

“地龙翻身,速速离开房屋!”

卯时,西城贵人区当官的人家,大都已经起床,黑夜里这些呼声,尖利刺耳,让人极度不安。

尤其他们还“咣咣”敲大锣。

没有人会想到地动,有些人还在睡梦中,被惊醒后,连衣服鞋子来不及穿就拼命往屋外跑。

整座京城,充斥着惊惶失措。

大家已经感受到地动,只是很多人没往这上面想。

不一会儿,整个大街上站满了人。

大家惊慌失措,小孩子都惊恐地缩在大人的怀里。

“怎么回事?”

“地动了。”

“我听见窗户哗哗响了。”

“我走路都歪歪斜斜。”

地动不是连续摇动,刚才一波过去,大地好似恢复正常,但是鸡狗躁动。

“汪汪汪”

“咯咯咯”

这些动物的躁动,让整个京都的气氛更加紧张。

又过了一刻钟,大地再次摇动震颤。

“墨砚,你去谢府那条街敲锣。骑马去。”谢昭昭着急地说,“提醒他们。”

墨砚骑马就跑。

顾少羽紧紧攥住她的手,说:“我要进宫陪着陛下!小乖,你哪里都不要去,在木屋里待着就好。”

“好。”

因为谢昭昭说过那个梦,顾少羽早几天就叫南星和北尘、墨砚他们一群人,在院子里开阔的地方搭建了几座结实牢固的木屋。

第二波地动比第一波要严重得多,整个大地都在轰轰作响。

从第一次侯府的人在大街呼喊“地动了”,官府也立即派人敲锣警示各家各户逃生。

全城能从屋子里跑出来的人,都跑出来了,跑不动的也抬出来了。

大街上到处是裹着床单的人。

伤亡没有,但都吓得不轻。

早上,米铺一开门,就挂出牌价:每斤五十文。

人就是这样,原先三文的时候根本没人急着买,现在五十文了,追涨杀跌,贵了十七倍的米粮,疯抢。

据说,地动一般都要持续至少一个月,久的,几十年都有,囤米粮和盐等生活物资,很有必要。

谢昭昭把观言叫来,说:“你们拿米袋也去米铺买一些粮食,注意打听各家米铺的价格。一百文以下就买几袋,超过一百文就别买了。”

墨砚和观言直吐舌头:“我的老天,一百文?这也太离谱了!”

“有粮就赶紧买,只怕以后一百文都买不到一斤米。”

墨砚和观言去买粮,圆圆不吭气,她知道主子的安排,所以一言不发。

地动一直不断地发生,谢昭昭迅速写了一封信,对圆圆说:“你去一趟谢府,把这封信交给我祖母。”

圆圆把信塞到怀里,骑马去了谢府。

谢府也是一片紧张,老秦看到圆圆过来,忙问:“大小姐还好吧?阁老还好吧?”

圆圆道了谢,说都很好,就是有急事要见一见老夫人。

老秦赶紧带路,领圆圆去见谢老夫人。

谢老夫人已经和家人躲进全木制的绣楼里,一辈子经历大事的她,很是淡定,看到圆圆到来,脸上才变了颜色。

“大小姐还好吧?顾阁老还好吧?”

圆圆立即行礼,说顾阁老和大小姐都很好,就是叫奴婢着急送一封信来。

谢老夫人拿了信,看到谢昭昭写的内容,愣了一下,对圆圆说:“好孩子,你回去给大小姐说,祖母都记住了,叫她多保重。”

圆圆离去,谢老夫人又看了看信,对许嬷嬷说:“你给采买的人说,庄子上的米粮已经足够谢府吃用,外面的米粮无须采买。”

许嬷嬷应了一声是。

朝堂上。

惠帝率众臣在皇宫里的全木质大殿上朝,今日地动,特事特办。

顾阁老、陛下、太子等人,把各路消息汇集,已经确定中州郡是地动的中心区,受灾极其严重,到底多严重,因为目前地动依旧持续,无法统计。

只知道,中州郡的衙门倒塌,郡守失踪了。

百姓的房屋倒塌无数,人畜失踪无数。

“必须尽快派人赈灾,”惠帝看着众臣,“大家议一议,派谁去合适?”

承恩公第一个站出来:“中州百姓受灾严重,哀鸿遍野,正需要朝廷的安抚。臣以为此人身份不可太低。”

柳阁老点头:“臣觉得从皇子中选派一人最能体现皇家爱民之心。”

许多大臣都站出来“臣附议”。

确实这个时候是皇家彰显天恩的时候,也是最能拉拢人心的时候。

皇子去,不仅能代表皇家天恩,更重要的是,皇子去了,开仓放粮,紧急救援,效率都会很高。

“好,那就定朕的皇儿去,谁愿意替朕分忧?”惠帝看着朝堂上几个皇子。

最小的儿子周景逸只有十二岁,不做考虑,其余三个成年皇子,太子、祁王、晋王,可任选其一去赈灾。

太子:“父皇,儿臣愿往。”

祁王:“儿臣愿往。”

晋王:“儿臣愿往。”

承恩公走上前:“陛下,臣推荐太子前往,太子是储君,最能体现圣恩,与百姓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太子一派的所有官员,立即“臣附议,太子殿下最能体现圣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