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专供人买回去收藏把玩的墨,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墨模的雕刻精细度、墨样式翻新,并依照墨上的花纹样式,比较有针对性地更改墨内用药种类,尽可能调配出与花样更相配的味道。”
程映雪眨眼:“比如说,雕了松树的,我们可以让这墨的香气闻起来更有松木的感觉;雕了仙人姿容的,则可以让那味道闻起来更有几分飘渺仙气。”
“当然,这东西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可以先从雕花入手,依照已有的、能调制出来的墨香,继续向上精细一下花纹。”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继续改进一下包装——除了常规的锦盒,也可以发展一些适合用木盒加粉彩纸加墨坊特制标签的种类……”
小姑娘敲着掌心嘀嘀咕咕:“总之,供人观赏收藏的这一类墨,其核心就是要够精够美够独特,要有收藏价值,要看了就让人舍不得用。”
“——当然,注重雕花也不代表就要放弃墨的品质,收藏类的墨的售价通常会高上一些,墨的品质也要对得起那个价位。”
“毕竟,谁也说不准会不会真有那种不缺钱的高门大户,愣买了收藏类的墨回去当寻常墨锭使用。”程映雪眨眼,“但这个方向,除了做工最精细、要价最高的那几种墨,其余的墨质可以不要求到那么‘极致’。”
“专供人日常使用的,则要与之相反。”
“正常使用的墨,包装可以简单一些,但也不能太过粗陋……锦盒多半是用不上了,但普通一点的木盒、漂亮些的纸盒,这些该有还是要有。”
小姑娘滔滔不绝:“与那些供人收藏的墨相比,我们做的这些供人日常使用的墨,需要做到‘极致’——极致的‘价格与品质比例’。”
“简单讲,就是我们要将我们的墨做成同等价位里,品质最好的;或是同等品质里,价位最低的那一款。”
“花样,可以不追求那么精美花哨、标新立异,只要简约大方,符合文人们的风致就好;包装,也可以不追求复杂华美。”
“但墨质要好,价位要低——要让书生们用了咱们家的墨,以后就不想再碰别家的了。”
“分成……收藏墨和日常用墨这两个方向我能理解,”听小姑娘一口气说了这么一大堆的方建元稍显迷糊,“但程姑娘,如果真要将日常用墨这个方向的墨做到极致的高质低价,咱们会不会太亏本了呀?”
“不会的,方先生。”程映雪闻言不甚在意地抿嘴笑笑,“我们这里追求的是‘薄利多销’,以量起利,并不是真的要亏本经营。”
“而且,您别忘了,咱们还有专供收藏向的产墨线呢——那可是个利润极高的行当,就算日常用墨那边在前期真不慎做成了亏本经营,这边只要经营得当,我们照旧有的赚!”
“诶……这么一说,好像也是。”方建元挠头,“成,姑娘,那您接着说。”
“好,那我就继续给您讲我规划里的那个‘四个部分’。”小姑娘笑意盈盈,“这‘四个部分’,则是指我们要将坊内产出的墨,依着墨质品质,将之切分割成四种经营类别——低价,开价,高质精品和贡品墨。”
“贡品墨,这东西想来也不必程某多说,您在墨行中浸淫了这么久,应当也是经由大人们,给圣上进贡过不少御墨贡品的。”
“嗯,贡墨方某的确做过,”方建元下颌一点,“只是截至目前,做得不算太多,经验也不够丰富罢了。”
“这不要紧,经验总是会慢慢积累的嘛。”程映雪瞳中的笑影分毫不改,“程某对这些贡墨的唯一要求,便是希望您来日在再贡墨上京时,能捎带着些程某名下铺子的名号——如此,也算不枉你我合伙共事一场。”
“没问题的,程姑娘,您这都是小要求。”方建元不假思索,“只是带个名号罢了——又不是要方某上刀山下火海。”
“哈哈,先生这话倒是说笑——”小姑娘抚掌大笑,“某一介商人,哪里犯得上让您蹬什么刀山、赴什么火海!”
“那么,刨除贡墨,剩下的,我便先给您自低价墨这里开始讲。”
“——低价墨就是指墨工学徒或新墨工们制出来的、可供人正常使用,但品质却又不足以要出多少价来的墨。”程映雪目光灼灼。
“这些墨,我们可以以成本价计算,明牌标注告知客人,墨都是新人们做出来的,很便宜,能用,但品质不高,只适合平常练习,不适合正式创作或买来送人。”
“这些墨售卖时就不要挂着您的名号了——程某回头会单开一个墨行铺子,用以专门处理这些墨锭。”
“并且,这铺子开设目的本不在盈利——一来,是为坊内减少损失,毕竟,并不是所有墨做‘毁了’都能被拿来回炉重造,加之您本也喜欢让学徒们自行晾一两块墨来练练手感,那么我们索性便将这部分的被浪费的资源利用起来,能卖一点是一点。”
“二来,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好墨。”小姑娘声线平静,“但想念书学字的人却很多。”
“方先生,我在贵坊学习制墨的这几日仔细观察过了,我发现坊内学徒们做出来的墨质量未必真就差到了不能用的地步——它们只是够不上您墨行里的售卖标准,那我们干脆就再开一个与您墨行无关的新铺子好了。”
“把这些学徒做的、质量实际‘还不错’,可以使用的墨挑出来,低价出售给那些想读书,但家境不佳、囊中羞涩的书生。”
“他们中,但凡有一个来日能考中了举人,多半也能顾念着我们铺子和墨坊的情谊。”程映雪眉眼噙笑。
“三来,这铺子也相当于是一种另类的记录,能记录坊内学徒们,一路从学徒变成合格墨工的过程,有利激励大家好好学习制墨,也有利让客人们看到墨工们的进步,切身了解到墨坊是如何培养出一位位出色且优秀的墨工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