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 第五章 白泽后裔,心映天地

大青山,山君洞。

白亭山取出一个木盒,打开后露出一根毛笔,灵光充裕,明显是一件灵器,随后听其介绍道:

“道友,这根紫檀狼毫笔是用千年紫檀灵木与圣胎境狼妖的尾毛所制,不管是书写儒家真文,还是绘就道门符篆,都事半功倍,而今我将其赠予道友,希望道友能答应白某一个要求。”

玄明诧异:“不知何事?”

看了眼睡得昏天黑地的胖闺女,白亭山继续道:“我与拙荆相识相知三百载,各有际遇,她得山神遗藏,我则血脉返祖。

本以为时来运转,没想到祸事临门,百年前,因我身上一丝白泽血脉,遭到各方觊觎,妖魔人神皆想杀妖取血,白某与拙荆虽尽斩来敌,但也身受重伤,她更是跌落神位,元气大伤,动了胎气。

事后,我与其如丧家之犬,遭遇追杀,颠沛流离数载,才落脚大青山,最后她产下虎妞,便撒手人寰。

白某潜心修行,成就圣胎后,虽出山手刃仇敌,报仇雪恨,但虎妞却先天有损,修行艰难,我虽能治乔大之女的先天不足,却对小女的顽疾无能为力。

拙荆临终曾言,山神之道或可弥补虎妞本源,我从道友身上察觉到一抹与拙荆相似的气息,大胆猜测道友于自然山水之道上应该造诣匪浅。

本想通过论道补益道友,好顺势请求道友指点小女,没想到道友深藏不漏,道行之深出乎意料,只能另想他法,想以此物换取缘法,请道友能够成全。”

白亭山坦荡直言,道出心中打算与谋划,颇有几分光风霁月的君子之风,哪怕自己觉醒白泽血脉之事都坦然告知。

虽说跟他如今有自保之力且血脉稀薄有关,但也足见其心赤诚。

———

山君洞内,放下紫檀狼毫笔,白亭山起身作揖,此时他不是圣胎境大妖,只是一位父亲,这一礼更是真心实意。

玄明坦然受了此礼,见此一幕,白亭山不由眉开眼笑,知晓他是答应此事:“多谢道友。”

拿起紫檀狼毫笔,仔细端详一下,玄明收入盒中,推了回去,说道:“道友经常笔走龙蛇,此笔在道友身边才是物尽其用。

贫道此番下山,原是为了给长姐贺寿,我那侄儿一家耕读传家百载,算是入了儒学之门,若道友愿意,不妨给予我耕读传家四字,想来有大儒手书,于后辈修行上能有所裨益。”

白亭山闻言一笑,没有矫情,拿起紫檀狼毫笔,行至桌案前,挥毫泼墨间写下耕读传家四个大字,倾注大儒法意与浩然气。

同时再次在另一空白纸张上写下两行诗: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

字字熠熠生辉,行行浩气长存,停笔那刻,一股光明正大的沛然气息喷薄而出,又顷刻间凝于纸上。

搁下狼毫笔,白亭山将两幅字装裱好,收入卷轴,递了过去,玄明起身,稽首行礼,挥袖收起卷轴。

弹指在虎头上轻轻一敲,叫醒沉迷梦乡的山君,带着这位迷迷瞪瞪的虎妞,来到桌案前,他卷起袖口,拿起狼毫笔,同样挥毫落纸。

洋洋洒洒间纸上多了“山水”两字,旋即抬手虚握,摄来大青山灵机,以山水之气为墨,以草木之气为笔,书写一道山字符。

山中有水,水又养山,山水相连,蕴养万物,乃成灵性,灵而有真,真而成神,这便是山水之道。

玄明虽不通山神之道,但他精通地仙道,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在于山神在于维护,地仙在于创造,都是借地而修,又反哺于地。

挥袖将这道山字符打入山君眉心,原本睡眼惺忪的虎妞顿时瞪大双眼,沉浸其中,忍不住尾巴摇晃,嘴角上扬。

做完这些,玄明没多逗留,向白亭山要了些许大青山特有的草木之种,便乘鹿下山,告辞离去。

至于山君信仰如何传播,给村落神婆如何知晓山君所在,消息又为何不泄露,玄明没过多探究,世上事不是每件都要寻根究底,遇上是缘分,解开是缘分,无解便是无缘,强求便是落了下乘,给予山君机缘,既是看她一心为民,不曾杀戮无辜,又因与白亭山的交易,互通有无,亦是缘法。

想到太极天的儒山、自己增进的道行、两幅大儒题字,玄明不由一笑,这次卧虎村一行算是满载而归。

朝阳初升,玄燕鸣叫,灵鹿奔腾,驮着白发道人一起走在官道上,脚下光明渐起,头顶暗夜渐退,沿途村庄炊烟袅袅,两旁草木繁茂成丛,充满安闲自在的田园气息。

大青山下,白亭山目送那道渐行渐远的身形,心有所感,挥袖间桌案齐备,笔墨齐全,于朝霞中绘画,落笔成蝇,挥洒自如,很快一副道人乘鹿朝游图便跃然纸上,纤毫毕现,栩栩如生,白发老道置身黑暗,走向朝阳,介于光暗之间,行于阴阳两端的场景扑面而来。

大儒作画,天地生玄,灵机涌动,画成那刻,官道上,玄明心有所感,转头望向来处,抚须之余,同样生出闲情逸致,轻挥衣袖,一道玄光入画,蓦然间画中人物都多了一抹灵韵,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有了生命。

丹青前,白亭山笑了,对玄明远去方向作揖行礼,山水有相逢,他们会有再见之日。

———

随着行人渐多,灵鹿又变成普通毛驴,玄明也成普通老道,其貌不扬。

他时而骑驴,时而牵驴,有时沿着官道前进,有时转入羊肠小道,有时借宿民宅,有时宿居旷野,观摩四周风景,观察往来人情,既是在赶路,又是在行道、悟道。

白亭山是用笔墨于纸上作画,玄明是以气机为引,于心中作画,记下沿途风景,映照人情百态。

每前进一步都有一抹气机入心,山不让纤介而成其危,海不辞丰盈而成其邃,将行道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都累积于心,迟早有一日会厚积薄发,养育大道,如今每一步都是在积蓄与沉淀。

一路且行且看,玄明见识大涨,曾见溪水倒流,曾观一树成林,曾见耄耋老儒醉卧山水,又见稚子幼童欺老无力;曾见江湖侠客刀剑对决,又见落拓武者洒脱结拜,不过看到最多的是山间飞禽走兽猎食繁衍,是三教九流汇聚于各地。

五日后,一位牵驴的白发老道步入沧月郡地界,行至傍晚,周遭荒无人烟,又值乌云密布,天色昏暗,明显大雨将至。

玄明登山,寻到一座荒废已久的深山古刹暂避,刚入大殿,拣拾柴火,倾盆大雨便哗啦而下,好在古刹虽破,杂草丛生,旧墙皮脱落,遍布蛛网,但主殿屋瓦较为完整,勉强能遮风挡雨。

尽管玄明不在意这些,可既然行于尘世,像凡人一般体悟红尘,自然要少用法术,天冷加衣,雨来避雨,饿了餐食,渴了饮水,开心就笑,生气怒吼,这既是红尘道,又是自然法,玄明这般做,是修行又是践道。

一炷香后,玄明刚烤好路上从一家农户那里买来的杂粮馒头,香气四溢,门外就陆续响起急匆匆的脚步声。

破庙内,玄明叹息。

荒山野岭,野庙避雨,最容易出事,只愿今晚顺遂,莫要滋生事端。

很快第一波人便进入寺庙,朝着火光处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