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 第八十四章 道经浇灌黄庭芽,重炼八卦炉

浮云山,往生峰。

八十七柄长剑哀鸣,如剑雨而落,插到各自主人坟头。

从此以后,他们将长眠于此,收敛剑意,默默陪着主人,经受风霜雨雪。

直到被侵蚀得一干二净。

这是剑葬,也是剑祭:

人在剑在,人亡剑亡。

剑祭之后,便是道祭。

上万人各自手持竹片上前,将其投入火中,竹片上各有一字,是他们亲手所刻。纵然是不识字的百姓,也被道人教授,各自识了一字。

这些文字组成各种超度经文,伴着缭绕香火,一起环绕墓葬,安抚亡灵。

暮鼓声响起,一共八十七声,求真观众道各自剪下一缕发丝,投入火堆。

英雄冢内起阴风,温度极速下降,八十七座坟墓上各自站着一个阴魂,他们朝求真观众道与百姓们微微一笑,乘着鼓声,化风离去,前去向

见此一幕,众道人行礼,百姓们压下心中慌乱,有样学样地一拜。

玄明也跟着一拜,抬头后他心有所感,注视焚烧竹片、凝聚百姓心意的经文烟火,眸光闪烁,目不转睛地盯着烟火,进入一种玄妙境界,中丹田微微一震。

这种微妙感来去匆匆,稍纵即逝,可玄明抓住了,脑海灵光乍现。

丧事结束,送走百姓,玄明返回藏道峰,登上藏经楼,置身于第三层,他静气凝神,闭目感知,身上散发一丝玄之又玄的气息。

九个呼吸后,玄明眸光开阖,一股清风自三楼开始,吹响二楼一楼,翻起书架上一本本道经。

书声哗哗作响,竹简绽放莹光。

这些都是他曾经看过的道经,如今各自弥漫出一缕气息,若百鸟朝凤般飞向玄明,于中丹田中化为道雨,浇灌嫩芽。

沐浴甘霖,嫩芽舒展枝叶,茁壮生长,一盏茶后清风停歇,道经合拢,竹简熄光,异象消散,中丹田内六寸嫩芽长成六尺幼苗,氤氲道韵,气象不凡。

走到窗前,玄明捋须,开怀大笑,他曾想方设法地促进中丹田嫩芽生长,百般努力却无济于事,嫩芽始终不为所动,没想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来以道经为资粮,才是嫩芽正确生长方式,内视中丹田内的道苗,玄明脸上笑意更浓,《黄庭外景玉景》与明字符融合后,于下丹田内演化太极天。

他已经翻阅两次《黄庭中景玉经》,猜想第三次翻阅后,此经极可能会入中丹田与道苗融合,到来不亚于太极天的机缘。

正因如此,玄明期待之余,对道苗更上心,在他看来,道苗想要承接《黄庭中景玉经》,必须要长成道树。

打铁尚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够强,才能担起责任,享受造化,否则,是祸非福。

———

随着百姓们与各方势力代表散去,求真观葬礼详情传递开来,引起议论。

各花入各眼,有人推崇道祭,有人欣赏剑祭,为此争论不休,最津津乐道的还是辞藻华美的祭词,被不少文人墨客赞赏与收藏,也有部分军旅之人与江湖客喜好此篇。

外界反应如何,玄明不在乎。

祭祀结束,浮云山清静与热闹并存,以半山腰为分界点,山腰下香客云集,也有部分旅客登山观景;山腰上不对外迎客,环境清幽,宜人清静,众道人收心,专注修行。

伴晨钟起身,采气餐霞,诵读早课,习术练剑,随暮鼓入眠,打坐运气,修行静功,浮云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与岁月静好。

藏道峰,问道院。

玄明恢复以往修行节奏,观经悟道、行道山水、钻研神通、推演阵法、观天察地,闲暇时或泛舟游湖,或乘鹿晃荡,放松身心。

日子如水流淌,不知不觉间春尽夏临,山外烈日炎炎,山内气温凉爽,今年的浮云县不同以往,地处盆地平原,群山环抱,绿水相连,空气湿润,百姓日子好过不少,惹得其他百姓羡慕。

浮云山,飞火殿,炼器室内,玄明负手而立,站在八卦炉旁。

他练神已经两年,根基稳固,法力深厚,修为略有精进,可手中仅有净明钟一件法宝,跟自身大道契合程度不高,一身实力难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若他日遭遇强敌,容易吃亏,需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另外,浮云山晋升后,气运大增,两件镇运灵器有些力不从心,虽有三株玄级灵根相助,勉强镇住气运,但只是暂时,治标不治本,想要无后顾之忧,最好有一件镇运法宝。

他又将半具真龙尸身与黄龙残躯所化龙骨投入地脉,脚下山岳迟早会再次蜕变,气运猛增,如此一来,炼制镇运法宝就更有必要。

不过,玄明没着急炼制镇运法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跟炼制净明钟不同,想要无中生有地炼制法宝或将灵器提升为法宝,八卦炉首先要晋升为法宝。

他选择夏日闭关炼宝,也是想凑齐天时地利人和,好让八卦炉晋升之事事半功倍。

念及于此,玄明挥袖收起八卦炉,转瞬消失,在出现时,已在浮云山火脉之中。

岩浆滚滚,烈火熊熊。

浮云山晋升,火脉之力水涨船高,足以炼制法宝。

盘坐于一块火红山石上,玄明甩袖,放出八卦炉,旋转之间,此炉落入岩浆之中。

抬手捏诀,火海汹涌,掀起一个巨大漩涡,八卦炉置身其中,被火浪焚烧。

翻掌间,手上多了一截无尽木的树枝,玄明将其投入漩涡,火势威力顷刻间再暴涨三分,然而八卦炉外壁虽烧得通红但毫无融化。

玄明并不着急,早有所料。

八卦炉是火系灵器,昔日炼制时融入了八卦玄妙与阴阳道理,用材不凡,才能承受三昧真火的灼烧。

想融化八卦炉,需里应外合。

屈指轻弹,八卦炉燃起三昧真火,举掌掀起盖子,三昧真火被牵引而出,一部分烧内壁,一部分融入火海漩涡,一同煅烧外壁。

玄明同时甩动三下拂尘。

第一下,闭了八卦炉阴阳。

第二下,封了八卦炉八卦。

第三下,投入半条火之法则。

第二次翻阅了《黄庭中景玉经》后,三昧真火威力骤升,本就将八卦炉烧得通红,隐有融化迹象,火之法则一出,短短一炷香,八卦炉便坚持不住,融化为液体。

阴阳八卦融为一体,颇有几分混元之象,是以液体呈浅灰色,流动之间,阴阳交织,八卦轮转,宝光生辉,演化出百件样式各异的宝物虚影: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镜珠旗印……

这些都是出自八卦炉的法器或灵器,在炼制过程中被八卦炉吸收一缕宝光,留下烙印。

集百宝祥光的八卦炉底蕴更进一步,重炼为法宝的可能性更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