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 第九十二章 山水有德,蕴养灵脉

山雀扑腾翅膀,落到石桌上,张口吐出一团灵光,化为数行文字,数息消散。

看过后,见山雀歪脑袋盯着自己,不肯离去,玄明心中一动,抬手自火云峰招来一些灵谷,洒在石桌上,喂给山雀。

正喂灵鹤的玄空:……

被小七啄了一下的玄空:……

等山雀饭饱,振翅而飞,玄明迈步,跟在身后,施展出五行大遁。

苍龙山蛮荒苍茫,古木参天,藤蔓丛生,生长了各种奇花异草,栖息了众多虫鱼鸟兽,万类霜天竞自由,充满原始气息与自然法则,猛虎猎食、獐鹿吃草、乌鸦反哺,残酷、古老又温情。

各种大小妖怪生存其间,或独居洞府,或合群共居,或住在山上,或藏匿水中。

玄明起先是土遁,后来是木遁,再后来是水遁,在赶路中体会五行大遁的玄妙,来回切换更加自如。

他收敛气息,与自然几乎融为一体,从数只练气大妖面前走过,他们都毫无所觉,旁若无人。

半个时辰,玄明来到一处沼泽地,瘴气弥漫,遮蔽视野,其内更原始古老,丛林幽暗,阳光穿之不透,潮湿阴冷,生活了大量蛇虫鼠蚁,长有各种色彩艳丽的花朵、菌类,毒物汇聚。

玄明于此地却如鱼得水,雀妖红豆并不在此处,只传递了消息,妖未曾到来,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苍龙山人多妖杂,她又统领数量众多的山雀族,负责梳理山中部分消息,未免发生意外,泄露一人一妖关系,谨慎无大错,带路山雀都是初开灵智,妖气微弱的小妖。

玄明理解,重要的不是雀妖有没有来,而是消息中的妖。

他一头扎进毒瘴沼泽,灵觉铺开,层层叠叠地寻找起某条蛟蛇,大到巨蟒,小到蚯蚓,由水泽到河沟,都没放过。

以他如今灵觉与实力,除非是山中那条白龙亲临,否则,甚少有妖能发现其存在,这也是他艺高人胆大,敢深入苍龙山的原因,换做以前,他肯定稳健再稳健,没百分之三百的把握,绝对不动,到底是心思更灵活通透。

由晨起到日暮,月落到日出,寻找了一天一夜,玄明终于有发现。

遁光一闪,他消失在一棵大树上,再次出现,已在一条狭长河沟上,沟子仅长一丈,宽两尺,却深五丈左右,有些幽暗,存在感较低,更有些臭烘烘的。

“倒是能屈能伸!”

怪不得一直没被发现,原来躲在这里,龙能大能小,大者翻云覆雨,小者匿影藏身,升则翱翔九霄,隐则潜藏深渊,蛟蛇既是蛟龙后代,想必继承了某些特性,藏在此处,恐怕便是水族巡查,也很容易遗漏此地,就是发现也不会仔细探索。

加上这里暂不是白龙地盘,水族更不敢过分,这条蛟蛇又小心谨慎,似乎带了屏蔽灵觉的宝物,才躲藏这么久。

可惜,山雀族踪迹遍布山林,又好八卦,他终年隐藏却不会一直不露面,数年下来,便被发现,玄明又灵觉强大,近距离探索,非一般宝物能隐藏。

抬手间,他施展出五雷法,一道雷霆无声而落,直击目标,很快一条三寸长的焦黑小蛇浮了上来,将昏死蛟蛇捏在手心,玄明迅速抽身。

———

藏道峰,问道院。

挥动拂尘,弄醒蛟蛇。

盘问些许问题后,见蛟蛇身上孽债重重,曾吞噬过不少无辜之人,玄明大发善心,送他去跟兄弟团聚,至于蛟蛇嘴硬,根本不是问题,多电几下就行。

随后,玄明独坐院中,掌心悬浮一片逆鳞,灵觉轻车熟路地探入其中,一片空间出现在眼前,灵物众多,典籍稀少,虽无法跟上条蛟蛇所携宝藏相比,但也价值不菲。

不过,玄明最看重的不是这些,而是一条灵脉,山雀妖会说动他,就是因为这些蛟龙残存子嗣在逃走时,取走万蛇洞数条灵脉,龙种本就与地脉灵脉等有些微妙联系,能做到这点不意外。

她怀疑这条蛟蛇身上有灵脉,皆因除了一条蛟蛇仍不知所踪,其余逃离蛟蛇,要么后续被逮到,要么陨落在玄明手上,都没发现灵脉,所以这条很可能有灵脉。

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与道人气机交感,相互裨益,但山有山德,水有水德,人有人德,山与人之间不能相差悬殊,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要么山逐渐灵机枯竭,沦为凡土,要么道人承受不住福泽,劫难重重,这跟浅水难养真龙是一个道理。

浮云山只是一座普通灵山,承载三位真人十分勉强,已经入不敷出,需更多灵脉,而那条蛟蛇恰好有,所以玄明心动了,心动即行动。

倒是对蛟蛇之死,他无甚可惜。

前人作孽,后人遭殃,蛟龙走水,兴风作浪,害命无数,其孽债牵连子孙,一承一负,即是道理。

蛟龙分神曾陨落于浮云山,两者已结下孽缘,两条蛟蛇先后陨落在自己手上,玄明觉得很合理,当然若陨落在紫霞宗手上,那就更理所应当。

一啄一饮,皆是天定。

收回思绪,玄明手上多了一颗珠子,苹果大,灵机氤氲,正是灵脉所化,虽仅有一颗,还有些暗淡,明显是缺乏地脉滋养,灵机流失,但胜在能用,用浮云山地脉滋养一番,便可恢复。

仔细端详片刻,玄明遁入浮云山地脉深处,将灵珠埋入灵脉旁,又将蛟蛇尸首一同埋下,供两条灵脉吞噬其中龙性,浮云山地脉顿时传出欢喜之意。

玄明同样高兴,返回问道院,瞧着云遮雾绕的青山绿水,感受到山中多出的那丝微妙气机,他心情畅快。

传承灵器有了。

灵脉也多了。

玄明掐指一算,明年立春,正是求真观晋升道门大宗的良辰吉日,到时有了天地院盖章,求真观必蒸蒸日上。

此间事了,他放心之余,入藏经阁观经悟道,长丰子很快将事情料理妥当,嗅着茶香,玄明心情舒畅平静,翻阅道经,黄庭气加持悟性,很快沉浸其中,心外无物,只剩道理与书写道经者隔空相见,坐而论道。

———

晨光满地,朝霞装点。

翌日一早,采集完朝阳紫气,玄明下山,继续红尘炼心。

北城天桥,时隔大半年未来,摊位竟依旧给他留着,瞧着见到他兴高采烈的老半仙与瞎眼老乞,玄明清楚他们肯定出力不小,点头微笑,算是打过招呼。

两人顿时激动不已,一个差点儿暴露出袖口作弊算命的鼠妖,一个差点儿白眼正常,泄露自己装瞎的秘密,好在他们都是老油子,才在关键时刻扭转危局,没引起其他人怀疑。

“袁道长,老妇人有礼了,我这次想请道长……”

坐下不久,便有人上门算卦,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妪,想知道自家儿媳能否平安生产,这份淳朴善念,让玄明略有一丝动容。

最重要的是,他算到老妇虽出身贫苦,但素来行善积德,算不得大善,却算小善。

拿儿媳来说,为了身怀六甲的儿媳平安,除了将卖钱的鸡蛋留给儿媳补身体,还经常变着花样地到村前小河沟里淘换些鲫鱼之类的吃食,开春后经常上山采摘野果,给儿媳调换口味,每月都会登上浮云山半腰,入道观拜无量天尊,祈求天尊保佑儿媳平安,绝口不提生男生女之事。

这个时代、这种好婆婆可不多见。

所以,玄明只取一文卦金,便挥毫泼墨,写下“平安”两字,交予老妇,令其贴在家中,行善之人,当福泽子孙,缔结善果。

等千恩万谢的老妇离开,又有两位道人赶来,正是昔日在田府碰上的两位,自那日后,他们便常来,后来更托关系,将摊位搬到附近,一个叫福来,一个名祸去。

尽管每次玄明都没好脸,可他们不厌其烦,其心赤诚,如今时隔数月再见,他们比瞎眼老乞丐还激动,对他们,玄明依旧话少,不是无缘,而是缘分未到,能不能抓住,要看他们自己。

善缘看眼缘,道缘看深浅,两道人目前跟他只有眼缘。

下午时分,玄明收摊归山。

吐纳练气、观经悟道、摆摊算命、行道山水、磨练神通、演练阵法、照料灵根、调教灵鹿……

玄明日子悠闲自在,法力与道行稳步提升,这才是修道日常,枯燥乏味,周而复始,又要学会苦中作乐,体会其中意趣,打磨道心,祛除浮躁,擦拭尘气,于平凡中积累底蕴,在岁月中参悟道理。

三个月后,浮云山脚下一座农庄、一间农舍里,女子惨叫声响转闷哼声,正躺在床上,咬着抹布,大汗淋漓,卖力生产,门外老妇与儿子焦急等待。

“不好,孩子脚先出来,有些难产了!”

稳婆暗道不妙,顿时觉得钱有些烫手,这时挂在墙上的平安两字绽放微光,一道婴儿啼哭声响起,嘹亮有力,彰显蓬勃生命之气。

“生了!生了!母子平安!”

老妇与儿子顿时喜极而泣,跪地朝浮云山方向参拜,感谢无量天尊保佑后,立刻净手,进入产房,至于产房污秽的讲究,两人都不在意。

问道院,茅舍里。

正侧卧而眠、呼吸间云雾弥漫的玄明嘴角上扬,笑容更和善,睡得更神清气爽。

两个月后,夏末秋初,当最后一场雷雨结束,浮云山上起闷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