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桃花的长安行 > 第49章 安稳起始

桃花的长安行 第49章 安稳起始

作者:爱吃太姥银针茶的凤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6:15:50 来源:小说旗

细雨绵绵,笼罩着江南水乡,青石板路上,行人匆匆。邬桃和胡不归的“桃花医馆”坐落在村口,白墙黛瓦,古色古香,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胡大哥,你看今天的病人比昨天还多呢!”邬桃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为病人诊脉。

“那是因为桃儿的医术高明,远近闻名啊!”胡不归笑着说道,将熬好的药递给病人。

“是啊,邬大夫的医术真是神了,我娘的病看了好多大夫都不见好,没想到来这儿吃了几天药就好了!”一个中年汉子感激地说道。

“是啊,邬大夫和胡大夫都是活菩萨啊!”周围的病人也纷纷附和道。

邬桃和胡不归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医馆门口。

“师父!”邬桃惊喜地叫道。

来人正是邬桃在宫中的师父——神医。

“桃儿,不归,为师来看你们了!”神医笑呵呵地走了进来。

“师父,您怎么来了?”邬桃连忙起身迎接。

“为师听闻你们在江南开了一家医馆,生意兴隆,特地来看看你们。”神医说道,目光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徒弟和徒婿。

“师父,您快请坐!”胡不归搬来椅子,请神医坐下。

三人寒暄了几句,便开始谈论起医术来。神医博学多才,对各种疑难杂症都有独到的见解,邬桃和胡不归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桃儿,你的医术又精进了不少啊!”神医赞赏地说道。

“这都是师父教导有方。”邬桃谦虚地说道。

“不骄不躁,很好。”神医满意地点点头, “你们能将医术发扬光大,为百姓解除病痛,为师甚感欣慰。”

正说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步履蹒跚地走进医馆,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和恐惧。

“大夫,求求你救救我的孙子!”老者颤颤巍巍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他已经三天滴米未进了……”

邬桃连忙上前搀扶起老者,柔声问道:“老人家,您别着急,慢慢说,孩子怎么了?”

老者抹了抹眼泪,哽咽道:“我那苦命的孙儿,父母早亡,只剩我们爷俩相依为命,可前些日子,他突然就病倒了,高烧不退,吃什么吐什么……”

邬桃一边安慰老者,一边为孩子诊脉,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孩子的脉象紊乱,气息微弱,显然是病入膏肓。

“老人家,孩子的情况不容乐观,我需要马上为他施针治疗。”邬桃面色凝重地说道。

“好好好,邬大夫,您尽管施为,只要能救活我的孙儿,您要我做什么都行!”老者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激动得语无伦次。

邬桃不再耽搁,取出银针,手法娴熟地为孩子施针。胡不归则在一旁协助,煎药喂药,忙得不可开交。

经过一夜的抢救,孩子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但依然昏迷不醒。

“大夫,我孙儿怎么样了?”老者焦急地问道。

“老人家,您放心,孩子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只是身子还很虚弱,需要好好调养一段时间。”邬桃安慰道。

“谢谢大夫,谢谢大夫!”老者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感谢。

然而,当邬桃询问孩子的家庭情况时,老者却沉默了。良久,他才叹了口气,道:“我老了,也干不了什么活,家里已经没有粮食了……”

看着老者佝偻的背影和孩子瘦弱的身躯,邬桃和胡不归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老人家,您放心,孩子就先留在医馆养病,所有费用我们都包了。”邬桃毫不犹豫地说道。

“这怎么好意思呢……”老者感动得不知所措。

“老人家,您就别推辞了,孩子也是一条生命,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受苦。”胡不归说道。

就这样,孩子留在了医馆,邬桃和胡不归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他。孩子也渐渐地和他们熟络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村里人都夸赞邬桃和胡不归是菩萨心肠的好人,他们的善举也感动了许多人。村民们纷纷送来粮食和衣物,帮助他们照顾孩子。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落在“桃花医馆”的院子里,孩子在院子里追逐玩耍,笑声清脆悦耳。邬桃和胡不归相视而笑,眼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他们虽然放弃了荣华富贵,但他们找到了比荣华富贵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爱和善良。

日子就这样缓缓流淌,邬桃的医术越发精湛,许多疑难杂症在她手下都能药到病除,桃花医馆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少人千里迢迢慕名而来。

这天,医馆外突然响起一阵马蹄声,紧接着,一个身穿黑色斗篷的人翻身下马,径直朝医馆走来。那人身材高大,斗篷遮住了他的面容,只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睛,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他步履匆匆地走进医馆,扫视了一圈,最后将目光落在正在为病人诊脉的邬桃身上。他径直走到邬桃面前,语气低沉地说道:“邬大夫,久仰大名。”

邬桃微微一怔,放下手中的医书,抬头看向来人,礼貌地问道:“阁下是?”

“在下姓墨,是一介游医。”黑衣人淡淡地说道,“听闻邬大夫医术高明,今日特来拜访,希望能与邬大夫切磋医术。”

邬桃心中疑惑,这荒郊野岭的村庄,怎么会突然出现这样一位神秘的游医?而且,他说话的语气虽然客气,但眼神却充满了审视和探究,似乎另有所图。

“墨大夫过誉了,我只是略懂医术罢了,当不得‘切磋’二字。”邬桃谦虚地说道,“不知墨大夫想如何切磋?”

墨大夫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本古旧的书籍,缓缓说道:“我这里有一本祖传的医书,其中记载了一些失传已久的医术,我想请邬大夫过目,不知可否?”

邬桃的目光落在那本医书上,只见那本书封面泛黄,显然年代久远,书脊上隐约可见几个古朴的篆字,她顿时心中一动,这难道是……邬桃小心翼翼地翻开医书,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书页微微泛黄,显然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娟秀工整,却不是她熟悉的任何一种字体。好在旁边还有注解,应该是那位墨大夫所写,这才让她能够顺利地读下去。

胡不归搬来一张凳子坐在邬桃身边,静静地看着她。邬桃时而皱眉沉思,时而眼睛一亮,口中喃喃自语,像是在和书中的古人对话。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她便会向胡不归解释,两人一同探讨,常常因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最后又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本医书包罗万象,从常见的风寒暑湿到疑难杂症,甚至还有一些邬桃闻所未闻的病症和治疗方法。邬桃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中的知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她发现,许多现代医学的理论,其实在古代早已萌芽,只是受限于当时的条件,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验证。

随着研究的深入,邬桃和胡不归的注意力都被一种名为“寒毒”的病症所吸引。这种病症来势汹汹,无药可医,患者最终都会因为器官衰竭而死亡。在古代,人们将这种病症视为不治之症,认为是上天的惩罚。

然而,这本医书中却记载了一种治疗寒毒的方法,需要用到一种极其罕见的药材——雪莲。雪莲生长在极寒之地,采摘极其困难,因此这种治疗方法也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从未有人真正尝试过。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雪莲,是不是就能够治好那些身患寒毒的人?”邬桃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和期待。

“雪莲生长条件苛刻,可遇不可求,想要找到谈何容易。”胡不归虽然也为这个发现感到高兴,但多年的理智让他保持着冷静,“更何况,书中记载的只是理论,是否真的有效,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你说得对,是我太心急了。”邬桃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找到雪莲,治好那些病人!”

胡不归看着邬桃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只要他们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日子一天天过去,邬桃和胡不归的名字也随着他们的善举逐渐传遍了大江南北。一开始,只是附近的村庄有人听闻他们的医术高明,慕名前来求医。后来,消息越传越远,甚至有从几百里外赶来的病人。

“邬大夫,求求你救救我儿子吧!”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抱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跪在邬桃面前,声泪俱下,“他得了怪病,看了好多大夫都没用,听说您妙手回春,求您发发慈悲,救救我的孩子吧!”

邬桃连忙扶起妇人,仔细检查了孩子的病情,发现他得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在现代也十分棘手。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翻阅医书,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尝试着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在邬桃和胡不归的精心照料下,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恢复了健康。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四方,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个小小的村庄,只为求医问药。

“胡大哥,我们是不是应该扩大医馆的规模了?”看着络绎不绝的病人,邬桃对胡不归说道,“现在这样,很多病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太不方便了。”

胡不归点了点头,他知道邬桃说的是实情,于是两人商量着在村口买了一块地,盖了一间更大的医馆,还专门设置了病房,方便远道而来的病人。

新的医馆建成后,慕名而来的病人更多了,邬桃和胡不归的名声也更加响亮。他们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病人,他们分文不取,甚至还自掏腰包给他们买药。

“邬大夫,胡大夫,你们真是活菩萨啊!”一个老汉激动地握着胡不归的手,老泪纵横,“要不是你们,我这条老命就没了!”

“老人家,您太客气了,救死扶伤是我们医者应尽的本分。”胡不归淡淡一笑,将他扶到椅子上坐下。

就这样,邬桃和胡不归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们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村庄,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