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桃花的长安行 > 第96章 只能自救

桃花的长安行 第96章 只能自救

作者:爱吃太姥银针茶的凤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6:15:50 来源:小说旗

胡不归派去邻近封地的人很快带回消息,正如他所料,邻近几处封地今年收成都不甚理想,最多只能匀出少量粮食,解燃眉之急尚可,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邬桃得知消息后,心中明白,想要度过眼前的难关,只能靠自救。

次日清晨,邬桃便早早起身,带着春桃来到了田间地头。初春的田野,乍暖还寒,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百姓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弯着腰,辛勤地耕耘着土地,为即将到来的播种做着准备。邬桃看着眼前这番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这些淳朴的百姓,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养育着一方水土,也支撑着这个国家。

邬桃走到一位正在耕作的大娘身边,亲切地问道:“大娘,我可以跟您学习一下如何耕地吗?”

那位大娘名叫赵大娘,是这附近有名的种田好手。她见邬桃衣着华丽,气质不凡,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热情地招呼她:“王妃娘娘,这粗活累活,哪能让您来做啊。”

“大娘,您叫我桃桃就行了。我闲着也是闲着,想来体验一下农活,您就教教我吧。”邬桃说着,便挽起袖子,拿起一旁的锄头,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

赵大娘见邬桃如此真诚,也不再推辞,便耐心地教她如何握锄头,如何翻土,如何播种。邬桃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农活,但她聪明伶俐,一点就通,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要领。

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百姓们看到这一幕,都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好奇地围观起来。他们从未见过王妃娘娘如此平易近人,更没有想到她会亲自下地干活。一时间,议论纷纷,赞叹不已。

“王妃娘娘真是平易近人啊,一点架子都没有。”

“是啊,还亲自下地干活,真是难得。”

“我看王妃娘娘是真的想为我们老百姓做点实事啊。”

听着百姓们的议论,邬桃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要想真正融入这里的生活,取得百姓的信任,就必须放下身段,从点滴做起。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邬桃每天都坚持到田间地头劳作,虚心向当地百姓学习种植经验。她还利用自己现代的知识,提出了一些改善农业生产的建议,比如轮作倒茬、合理施肥、兴修水利等等。这些建议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纷纷表示要尝试一下。

春桃看在眼里,心中对邬桃更加敬佩。她知道,邬桃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百姓度过难关,更是为了更好地融入这片土地,成为这里的一份子。夜幕降临,春桃一边帮邬桃按摩酸痛的肩膀,一边兴致勃勃地说着今天在村里听到的新鲜事,邬桃心中一动,一个想法渐渐清晰起来……

春桃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邬桃的神色。见邬桃听的认真,便试探地问道:“王妃,您看咱们是不是也搞些活动,和大家热闹热闹?”

邬桃放下手中的书,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啊!我正有此意呢!”

于是,在邬桃和春桃的组织下,封地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新鲜的活动。他们先是在村里搭起了戏台,请来戏班子唱戏,吸引了周围村落的老百姓前来观看。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欢声笑语驱散了往日的阴霾,也拉近了邬桃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接着,她们又在村口设立了“故事会”,邀请村里的老人们讲述当地流传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邬桃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发现,这些故事里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正是这片土地和人民生生不息的根源。

邬桃还鼓励村里的妇女们组织起来,学习刺绣、编织等传统手艺。她从城里请来手艺精湛的师傅,免费教授技艺。很快,精美的绣品和编织品便在村里流行开来。邬桃还帮助她们将这些手工艺品拿到城里售卖,为她们增加了收入。

春桃看着邬桃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她知道,邬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而胡不归这边,也在政务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他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政策。他减免赋税,鼓励农耕,兴修水利,发展商业,使得封地的经济逐渐复苏。同时,他还加强了治安管理,严厉打击盗匪,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封地的治安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百姓们都感受到了变化,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胡不归和邬桃也更加爱戴。

一天,邬桃在田间地头劳作时,赵大娘走了过来,看着邬桃熟练地翻土播种,眼中满是赞赏。她笑着说道:“王妃娘娘,您真是越来越像我们这儿的庄稼人了!”

邬桃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道:“赵大娘,您就别笑话我了,我这还差得远呢!对了,您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赵大娘神秘地笑了笑,说道:“我呀,今天是来给您送好东西的!”

赵大娘从身后的篮子里掏出一个包袱,打开来,里面是一件件手工缝制的衣物。“瞧瞧,这是我老婆子亲手做的,想着天凉了,给您和王爷一人做了一套。”赵大娘笑呵呵地说,“您别嫌弃我手艺粗糙。”

邬桃接过衣服,入手的布料柔软舒适,针脚细密,可见缝制之人用心良苦。她心头一暖,这哪里是嫌弃,分明是满满的心意。“赵大娘,您太客气了,这衣服真好看,我和王爷都很喜欢。”

“喜欢就好,喜欢就好。”赵大娘看着邬桃,眼中满是慈爱,“王妃娘娘,您别看我老婆子没见识,您为我们做的这些,我们都记在心里呢。您是真心实意地想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都感觉得到。”

“赵大娘,您言重了,我做的还远远不够。”邬桃谦虚地说,“我还需要向您这样的老人家多学习呢。”

赵大娘拉着邬桃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王妃娘娘,您是城里来的,很多事情都不懂。我们这儿啊,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土生土长’。您想真正融入我们,就得学会我们的生活方式,了解我们的风俗习惯。”

邬桃认真地听着,她知道赵大娘说得对,只有真正融入这里,才能更好地帮助这里的人们。于是,她虚心地向赵大娘请教各种生活技能,从辨认草药到腌制咸菜,从织布纺线到酿酒做酱,事无巨细,她都认真学习。赵大娘也不藏私,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在赵大娘的指导下,邬桃学会了许多传统的生活技能。她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技能背后,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她开始尝试用这些技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尝试着用这些技能帮助身边的人。

一天下午,邬桃和赵大娘坐在院子里聊天,春桃从外面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王妃娘娘,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 桃花灼灼映长安

### 第九十六章 融入封地

“什么好东西?”邬桃放下手中正在编的草篮,好奇地看向春桃。赵大娘也抬起头,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春桃平复了一下呼吸,兴奋地说:“王妃娘娘,您还记得前些日子,您让我去邻镇打听有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吗?我今天去的时候,发现他们那里在种一种我们这儿没见过的庄稼,长得可好了,听说是从西域那边传过来的,产量高,还特别耐旱!”

“哦?还有这种事?”邬桃来了兴致,“那是什么作物?长什么样?你快仔细说说。”

春桃便将自己所见所闻详细描述了一番,还从怀里掏出一小袋种子,献宝似的递给邬桃,“王妃娘娘,您看,这就是那作物的种子,我特意要了一些回来。”

邬桃接过种子,仔细端详,这些种子颗粒饱满,颜色呈暗红色,与常见的作物种子确实有所不同。她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如果这种作物真的像春桃所说那样优良,那对于改善封地百姓的生活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春桃,你做得很好!”邬桃赞赏地看了春桃一眼,然后转头对赵大娘说道,“赵大娘,您见多识广,帮我看看,这是什么作物?”

赵大娘接过种子,放在掌心仔细辨认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老婆子活了大半辈子,还真没见过这种种子。”

“那怎么办?”春桃有些着急,“王妃娘娘,要不我们找人问问?”

“不用着急,我们可以先试试。”邬桃冷静地说,“春桃,你明天去找几个经验丰富的庄稼汉,把这些种子种下去,看看能不能种出来。”

春桃领命而去。邬桃和赵大娘商量着种植的细节,从选址、施肥到浇水,事无巨细,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接下来的日子里,邬桃几乎每天都会去田间地头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这些来自异域的种子逐渐破土而出,长出绿油油的叶片,展现出勃勃生机。

时间飞逝,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当初播种下去的种子已经长成了一片绿油油的庄稼,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枝头,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当地百姓看到这种从未见过的作物,都感到十分好奇,纷纷前来围观。当得知这种作物产量高、耐旱性强后,更是喜出望外,纷纷请求邬桃教他们种植方法。

邬桃耐心地向百姓们讲解种植技巧,并亲自示范。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种植这种新型作物,封地的粮食产量得到了显着提高。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改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时,一封来自长安的密信打破了平静。胡不归收到信后,脸色骤变,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不安。

“怎么了?”邬桃察觉到胡不归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胡不归沉默了片刻,将手中的信递给邬桃,“你自己看吧。”

邬桃接过信,打开一看,脸色也跟着变了……

### 桃花灼灼映长安

邬桃接过信,打开一看,脸色也跟着变了。信是胡不归在宫中潜藏的眼线送来的,信上只有一句话:“太子薨,圣上病危,速回。”

短短一句话,却犹如晴天霹雳,震得邬桃半天回不过神来。太子薨逝,皇上病危,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邬桃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她抬起头,望向胡不归,却发现他的脸上,除了震惊之外,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悲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