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05:执掌风云 > 第136章 你们家要出大官啊

重返05:执掌风云 第136章 你们家要出大官啊

作者:天之原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14:05:44 来源:小说旗

借着这短暂的机会,方信要把一件同样非常重要的,甚至更为重要,但却没有精力专心去做的事情,在这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听说过温室大棚吗?”

方信的问题让两人俱都一怔。

作为村长,方栋的见识总算多一些,连忙回答道:“我知道,听说沿海那边已经在推广了,只不过咱们周围还没有人尝试过。”

方贵疑惑的问道:“那玩意到底靠不靠谱啊?高科技咱也弄不懂啊?而且弄起来得花不少钱吧?咱庄户人家的,一年的收成也就好歹饿不着,上哪去补那个饥荒啊?”

方信真想告诉他们,早在五十年代,京津地区就已经试验成功了,获得早熟多产的效果,1976年在太原完成最终定型并开始推广,到2013年,全国大棚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

而现在2005年,他们对温室大棚居然还是仅仅停留在如此模糊的阶段。

应该说,不仅是自己的南河乡方家村,放眼全国,到目前为止,除了沿海那些经济发展比较迅速,思想比较超前的地区之外,仍然还是绝大部分地区都没能推广起来。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广大农村农民的负担过于沉重,生产力被严重束缚,就像方贵所表达的意思,生活都看不到什么希望,哪有闲心去研究高科技?

大棚种植并不是新闻,两人都早就有所耳闻了,

只不过,“高科技”、“反季节”、“调节温度”等等专业术语听起来让人望而生畏,而且还要专门学习相关技术,

怎么看怎么都不像一个农民该干的事。

而且附近也没有带头示范的,谁也不知道押上家当赌上一年的收成,会给自己全家带来怎样的后果。

现在只有方信知道,就在2005年下半年,中央专门召开了会议,农民、农村、农业“三农”政策被正式提出来,并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到2006年1月,绵延数千年的农业税被正式取消。

随之而来的,是连续十几年的全国农业迅猛发展。

但就算十几年后,合阳仍然处于比较滞后的那一批,在国内的各种排名都处于底层位置。

抢在机遇的前面,抢占先机,为合阳夺回失去的黄金十年!

就是现在方信要做的。

温室大棚只是第一步,第一步走好了,全村只靠农业就能从温饱奔向小康,下一步还可以再考虑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至于拉投资办工厂,一群农民能干得好吗?就算吃苦耐劳的发展起来,全村都扑进工厂了,那农业怎么办?工厂占据了农田怎么办?从长远来看,资本可以拍屁股走人,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其实根本不需要走那么多弯路,农业、土地,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你们相信我吗?”

时间紧张,方信必须长话短说。

“当然相信。”

方栋、方贵毫不犹豫的点头。

一个是村长,一个是亲哥,就算不谈方信的人品,他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再加上亲情,不相信也得相信。

“那好,就从我家拿出三亩地做试验,现在就准备竹竿和塑料薄膜,还有水泥柱子,麦收以后就马上开始建造四个不同规格的大棚,两个地下两个地上的。”

方信说的斩钉截铁。

方贵试探的问道:“这是……市里的决定?”

“笨!”

方栋没好气的扫他一眼:“就你一家一户屁大的事,还值得市领导批准?”

方信沉声说道:“但是,如果你们做的好,很快就会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且以你们为榜样向全市推广,到时候,咱村的收入翻上几番都是小意思。”

方信这话说的底气十足。

温室大棚一定会取得令人惊喜的巨大成功,这一点早已毫无疑问,

而且方信在市委市政府里面,以他现在的影响力,要想推动一项农业政策,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方栋慨然道:“那好,今后我就全力以赴帮着方贵把大棚弄起来,只要夏秋两季收成还过得去,那就在冬天之前全村推广。”

也就方信借助自己的权威性,以及用自己家的土地来示范,才能让方栋完全放心,

同时,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条方信为他指明的金光大道。

但方贵还是顾虑重重。

毕竟是方信的大哥,使用的又是自家土地,方贵挠挠头,想了想,忽然说道:“兄弟,你要用自家的地,我是没啥意见,但咱爸恐怕不同意啊,我以前听他说起过,说这大棚是跟老天爷对着干,是逆天之举,恐怕将来会遭灾啊。”

方信单独找方栋和方贵谈这事,就是担心父母那边很难说通。

理念方面的矛盾,是很难一下子扭转的,如果要摆事实讲道理,恐怕又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方信眨眨眼,低低头,咬咬牙,做足了一番功夫,

这才叹息着说道:“唉!我也不瞒大哥了,其实这是高市长的意思,用咱家的地做推广试验,同时也是对我的考验,如果做的好,我会升官提拔,如果搞砸了,我也就……”

“怎么样?”

方栋方贵顿时都紧张了起来。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高市长就会把我发配到李桥乡去……”

“万万不可!”

两人齐声惊呼。

谁都知道,李桥乡在苏桥乡的西边,最为偏远,也最为穷困,

方贵的媳妇白玉兰就是来自李桥乡,方贵娶她几乎没花多少钱,住在方家就像天堂一样,一年到头都不愿回趟娘家。

没有干部愿意去李桥乡工作,非去不可的也只能自认倒霉,称之为“发配”。

“在市府好好的,这要去了李桥乡,这辈子可就完了,”

方栋急眼了:“我说方贵,你家的地重要还是你兄弟的前程重要?总之这事我做主了!老爷子那边的工作,我去做!”

方贵也急忙说道:“不用不用,为了我兄弟,我这当哥哥的豁出去了!而且我爸妈偏心小儿子,根本就不用去做思想工作,只要把我兄弟的难处一说,就算把地全扔了他们也不带眨眼的。”

方信不好意思的笑了。

看看时间,估计高妍在车里也等的不耐烦了,

便赶紧留下一句话:“那就这么说定了,等麦收以后先把地面弄好,从最简单的塑料大棚开始,我找机会再来一趟,技术员就不用请了,该懂的我都懂,到时我教你们就够了。”

说完便匆匆走了出去,登上六号车。

看着方信的背影,

方栋摇头赞叹道:“我说方贵啊,你们家这是要出大官啊,你看看这龙行虎步的……”

方贵疑惑的挠挠头,喃喃说了一句:“我倒觉得,老二好像哪里变了,可又说不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