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美滋美味的六零养娃日常 > 第18章 高书景建新房子03

多寿小肩膀推了他一下:“笨,他们、他们、做房子,新房子。”

前面高书景过来跟于如嘉说这事时,多寿记在了心里,再加上这么多人在这里热火朝天的做活及说话,小小的多寿从他们的话里知道这就是做房子。

高书景:“对呀,等房子做好了,叔叔就住到你们旁边了,天天跟你们见面,高兴吗?”

一起吃过饭,还陪他们玩过,三个娃对他很有好感,纷纷点着小脑袋说高兴。

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啊,这几个娃真可爱,难怪于知青要抚养他们,就连我看了,都想抱回去,小朋友,你们叫什么名字呀?”

高书景往后一看,来人是知青院的陈漫漫。

多禄和多寿两人比较小,听到陌生人的声音吓得直往多福后面躲。

多福小小的身子努力站直,欲挡住陈漫漫看向两个弟弟的视线,眼带警惕的看向前面的人,他刚才可是听到了她想将他们抱回去的。

前段时间经历的人贩子一事,已在他小小的心里生了根,知道被人抱走后就见不到姑姑和爸爸他们了。

高书景看出了他们仨的害怕,不着痕迹的侧了侧身子,挡在了陈漫漫和多福他们中间。

高书景:“陈知青,你怎么到这边来了?”

陈漫漫的眼睛在高书景白玉般的脸上一扫而过,笑意盈盈道:“我出来捡些柴火,路过这里,就顺道来看看你。高知青怎么会选择在这里建房子?”

高书景:“这里住的人少,安静。”

依女人的直觉,陈漫漫不相信高书景的说辞,但看他一副不想再说下去的样子,聪明的转了话题,又问起了三个小家伙的名字来。

高书景介绍道:“大的叫多福,双胞胎是多禄和多寿,还有一个多喜在家里没出来。”

又转头向三娃介绍:“这是陈知青,你们叫陈姐姐,来,跟陈姐姐打招呼。”

有高书景挡在身前,多福镇定了下来:“陈姐姐好。”

多寿嫩嫩的小嗓门招呼道:“陈姐姐。”

多禄动了动小脑袋,跟着打了个招呼。

陈漫漫从兜里掏出几颗水果糖递到几人面前:“真可爱,姐姐请你们吃糖。”

双胞胎没吃过水果糖,不知道是什么。

多禄探了探身子,勇士之心又起来,伸出小手想去拿个来尝尝,却被多福牢牢的扯住,动不得分毫。

多寿小身板倚在多福肩膀上,大眼睛在陈漫漫手上的水果糖上溜了溜,没有动作。

高书景:“陈知青,他们还小,水果糖硬,容易卡住喉咙,你将糖收回去吧。”

陈漫漫家庭条件好,她主动来下乡是为了建设新农村的,来了后才发现农村跟她想象的中不一样,在经过低谷期后,已经适应了农村的环境。

只是到底是娇养长大的孩子,没有结婚,家里又没有比她更小的人,这些事情没有深想过,结果就闹出了这个乌龙。

陈漫漫有些尴尬,但她没什么坏心思,当即收回水果糖,诚恳道歉:“对不起,是我忽略了这些,等会回去拿鸡蛋糕给他们吃。”

高书景:“你没怎么跟孩子接触过,不怪你。”

三个粉雕玉琢的娃娃出现在这里,几个干活的壮汉看了不由的夸了起来。

“于知青就是会养孩子,白白嫩嫩的,我们乡下哪见得到这么漂亮的孩子。”

“城里孩子精贵,从小吃得好,听说那贵重的麦乳精是当奶喝的,住得又好。我们乡下的孩子不一样,给口吃的就行,你要是跟城里人一样养孩子,也能养出这么漂亮的孩子来。”

“城里人有工资,每月能拿几十块钱,我们一年到头都挣不到这些,哪能跟他们一样养孩子。”

“要不说人人都想进城呢,这进了城,一辈子的福就有了,可惜我们这些没门路的人,想再多也是白想。”

“你要想进城,给人做上门女婿不就成了,看那黄敬北,不就是做了上门女婿,才得了份城里的工作,每次回来这派头大的,就跟大官下乡一样。”

“就一临时工,看他能耐的,就差上天了。有那显摆的劲,不如多留点好东西给家里用,你看他那几个侄女瘦得连骨头多少根都数得过来。”

“他不是个好的,他那娘更不是好的,每天将人当牛马用,连吃得都不给人家,我之前还看过他那几个侄女在吃山上的草。”

“可怜见的,再这样下去,说不定她们姐妹几个会成为我们上汾大队头个饿死的人。”

Y省天灾少,一年能种两三季,稻谷的产量虽不高,可田地多,地瓜种得多,年情好时,十个工分能领五六斤地瓜(百度查的),不会饿着。

上汾大队还背靠十万大山,山上资源丰富,勤快些就算吃不饱,也饿不死。

上汾大队又曾经是东元公社最富庶的大队,除了特别情况外,真没怎么见过饿死的人。

“敬南立不起来,什么都听他娘的,眼睁睁的看着媳妇和几个女儿受苦不吱声,早晚有他后悔的。”

“算了,不说他家了,晦气。高知青,你是城里人,怎么会想到下乡呢?”

“就是呀,高知青还是个大学生,那可是包分配工作的,比黄敬北那瘪三厉害的多呢,你怎么不要城里的工作跑到我们乡下来了?“

强制下乡的政策没出来,六六年的知青下乡还处于自愿申请的情况,他们是真想不通为什么有那么多知青放着好好的城里生活不过,非得跑到乡下来干吗?

他们这些乡下人一门心思的想进城,城里人倒想着往乡下跑,真是怪事。

高书景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将城里跟乡下的情况给他们分析了一下:“城里有城里的好,乡下有乡下的好;城里收入多,花费也多,连青菜都要花钱;”

“住得还没乡下好,有些人家十几口子人挤在几十平的屋子里;乡下就不一样了,只要你有钱,就能建个自己的屋子,住的舒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