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发财从掠夺三国的文物开始 > 第125章 刘基的大手笔

发财从掠夺三国的文物开始 第125章 刘基的大手笔

作者:岁月如水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0:08 来源:小说旗

陈宫是国手,每一步都推算到位。

就算刘基在这件事情的运筹帷幄,都比不上陈宫的沉稳。

智囊就是智囊,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必须有两把帅子,不是白白得来的。

刘基摆开青州东莱郡的地图:“各位,咱们计策制定好,按照计划进行就可以。”

他指着地图:“现如今的东莱郡,三面环海,像掖县、曲城、铉国、黄县、蓬莱、牟平、福山、海阳、即墨、胶县等十一个县都和大海接壤。”

“咱们的盐业、海菜、鱼罐头、海菜罐头,都可以在这些地方生产,注意给地方官员和士族分配适当的利益。”

陈宫点头。

刘都尉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法子有法子。

比如说盐业,十一个县都临着海,可是能将海盐制成雪花盐的只有刘都尉一家。

刘都尉加强和各县的官员和士族合作,让官员和士族参与其中,或照顾盐池,或收割土盐,或运送,或售卖,每个环节都可以参与,有一定的分工,取得适当的利益。

比如海菜,让各县或者是士族参与其中,让他们从海中捞取,岸上晒干,甚至是包装分发都可以,没有刘基的军队护送,海菜卖不出去,也是白搭。

按照刘基制定的法子,海菜才能流通到市场上。

这些家族只要参与了其中的一个环节,比种田要挣得多得多,就下不来这条大船。

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喝穿。

有钱大家赚,这一举措得到太多人的认可。

因为东莱郡十几个县有活干,有饭吃,青州一些贫困地方的人源源不断地朝东莱郡各个县城搬过来。

使得东莱郡越加的繁华。

仅仅是捞取海菜一方面,就需要造船的、修船的,准备绳索的,收购木柴的,搭建晾晒台的,挑拣分工的,分开储存的,各种分工,工人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比如做罐头,从捕鱼,挑选,分割、脏污处理,鱼肉加工,罐头装备等事情,都需要人手。

比如种土豆,翻地、整理地,分割土豆种,种植土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手。

因此,东莱郡的各项事业开工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人们有活干,就有了收入,有了吃饭的本钱。

那些小的地主、士族,也根据规划,朝青州其他的郡县进发,弄铺子,做生意。

青州上到官员,中到士族、地主,下到百姓、匠人都和刘基有了直接的利益联系。

当有人提出,朝中大佬想整刘都尉的时候,东莱郡从上到下的人都着急了。

“什么,要整刘都尉?刘都尉平息黄巾军,镇压黄巾军,使得东莱郡,甚至是青州一半地方都变得和平了,这是大功劳。”

“不错,没有刘都尉,我们能吃得饱,穿得暖,有地方住吗?”

“必须保住刘都尉,否则,我们的生意必然一落千丈。”

这时候,就有人联合起来,让知县给朝廷上书,讲述刘都尉的功绩。

各县都上了万民书,太多的百姓在万民书上摁手印。

太守王魁也是和刘基合作者。

自从和刘基合作之后,收入滚滚而来。

他过上前所未有的富足生活。

有人要搞刘都尉,简直是砸了他的饭碗。

他联合东莱郡的官员,给皇上上书,直言刘基在东莱郡的种种事迹,是兴国的大手笔。

……

朝中,各派势力对刘基的讨论都压不住。

比如四世三公的袁家,盯上的是刘基的土豆。

听闻土豆亩产达到四千斤,甚至更多。

袁家的人目瞪口呆。

不敢相信,无法理解。

大汉王朝的庄稼一担八斗收是好收成,刘基土豆的产量提高了二十倍。

太令人震惊了。

土豆不但可以做粮食,还可以做菜吃,简直是理想中的食物。

如此宝贝,产在穷乡僻壤,没有抓在袁家的手里,简直是暴殄天物。

何进看中的是刘基的制盐。

都知道大海里面有盐,可是,海盐有毒,不能吃。

刘基能将海盐制成可以食用的雪花盐,是跨时代的进步。

屠夫出身的何进当然知道盐业的赚钱。

别处的雪花盐都一百文一斤,刘基将雪花盐卖到五十文一斤,说明里面的利润很大。

如果他能控制雪花盐的生产,必然能得到惊天的财富。

有些家族看中的二锅头的酒。

这种酒浓烈到令人难以想象,喝起来太过瘾了。

有些人听说刘基给将士配备的都是宝刀宝刃宝盔甲,也就起来想要争夺刘基的将士的想法。

只因为太尉杨彪和侍中黄英的挑拨,刘基东莱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走入了东汉京都洛阳很多大佬的眼睛里。

刘基的商业价值无与伦比。

作为朝中的大佬知道的更清楚,权力也好,家族也好,国家也好,离开了钱的维持,一切都将分崩离析。

刘基就是他们眼睛里可以赚大钱的人。

刘基还没有走入京都,京都的大佬已决定好,将他身上的资源搜刮殆尽,成为他们挟制的挣钱机器。

郭胜有些着急。

对刘基这个干儿子,他很上心。

虽然,对外没有这种称呼,在郭胜的心里,刘基已是他的干儿子了。

郭胜也知道针对刘基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大汉高层的士族圈。

四世三公的袁家,当朝太后大将军何家,太尉杨彪的杨家,侍中黄英的黄家,就连司徒王允,可能都对刘基的某些东西垂涎三尺。

面对全朝的士族官员议论汹汹,汉灵帝是皇上也不敢忤逆。

这是一股能推翻皇朝的力量。

郭胜也知道刘基太多东西,太吸引人了。

不说别的,仅仅是给他带来的“尿不湿”、二锅头酒,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让他收入五十万两银子。

这还是他和刘基平分,大把撒钱的情况下。

如果不然,仅仅是洛阳城,就有百万银子的收入。

让哪个人不眼红?

让哪个势力不动心?

所以,尽管有他郭胜为刘基拉动十常侍,在皇帝面前说好话,查处刘基的钦差依然被皇上指派出去。

山雨欲来风满楼。

刘基到底能不能躲过眼前的关隘,很难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