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101章 万有引力定律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01章 万有引力定律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车轮无情地碾过,蔡邕、刘洪等一众老臣已年迈力衰。

他们的眼神中虽仍闪烁着对国家的热爱与执着,但身体却已不堪重负,难以继续承担起工业革命中那繁重而艰巨的工作。

于是,他们选择了请辞,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交给了后来者,也为自己作为华朝开国功臣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张循借此机会对内阁、各部以及各州的人事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整。

随着华朝的疆域不断扩张,管理事务也日益增多。张循本人又勤于科学研究,对日渐繁重的政务工作有些厌烦,能推则推,大都推给了内阁处理。

因此,内阁需要处理的政务也越来越多,对官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贾诩、陈宫、赵云、程昱等一众重臣,为了更好地协助皇帝处理内阁政务,纷纷卸掉了各部部长的兼职,全身心投入到内阁的工作中。

与此同时,张循还对军区的职务进行了对调。他深知,长期担任主将容易形成私军,对国家的稳定不利。因此,他果断地将一些军区的主将进行了调换,以打破这种潜在的威胁。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整后的重要职位主官名单如下:内阁首辅贾诩,次辅陈宫。其他内阁大臣分别为:赵云、程昱、黄忠、戏志才、荀彧。七名内阁大臣共同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遇重大事情采用民主集中投票制,而皇帝张循具有最终的一票否决权。

为了让自己显得清闲一些,也为了锻炼内阁,一般的政令张循都不会干涉。但如果遇到明显违背历史规律的内阁决策,张循就会推翻,让他们重新制定。

其他各部各州的主官职位分别是:

吏部荀攸、户部陈群、礼部诸葛玄、兵部黄忠、刑部钟繇、工部韩暨、农部司马徽、商部陈绍、监察部徐庶、洛阳军区张辽、北方军区乐进、东部军区张饶、南方军区文丑、西部军区吕布、朔州军区高顺、海军周瑜、禁卫军高宁、锦衣卫典韦、司隶州戏志才、并州沮授、幽州田豫、冀州审配、青州毛玠、徐州顾雍、兖州简雍、豫州法正、扬州张昭、交州张鲁、荆州诸葛瑾、益州蒯良、凉州阎柔、朔州达奚涿、雪州公孙度、西域都护府总督张扬。

在各军区的人事调整上,张循的决策引人注目。张辽这位后来居上的将领,以其在西域表现出来的卓越军事才能和领导力,被任命为洛阳军区总司令。

作为首都卫戍军区的总司令,洛阳军区承担着保护洛阳、皇帝安全的重任,在朝廷和皇帝那里的分量显然是不同的。

之前赵云、黄忠,都是从洛阳军区司令位置升上去的,现在赵云、黄忠都是内阁大臣,黄忠还接任了赵云的兵部部长职位。

要知道,张辽曾经可是吕布的部下,结果现在后来居上,官职和重要性变得比他还高。

这一任命无疑让吕布心中颇不是滋味。

然而,当张循公开考验两人的军事知识时,吕布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不足。在事实面前,他只能接受去接替张辽的西部军区司令职位,而且还没有总督西域的权限。

张循曾私下里告诉吕布,当司令已经不是单纯依靠勇武就能解决的问题了。现在的司令必须要文武双全,既要懂得军事战略,又要能够处理复杂的军务。

他能让吕布担任一个军区的司令,已经是看在吕布当年比较早投靠他的份上了。而且,即使是这样,还需要他安排军师给吕布,否则吕布连平时的军区常规军务都处理不过来。

面对如今华朝蒸蒸日上的场面,吕布虽然心里郁闷,但也知道这是大势所趋,无法改变。他只能默默地接受这样的安排,将心中的不满和不甘化作动力,努力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他期待着华朝早日对外用兵,那样他就有机会再次证明自己的价值了。

然而,吕布的想法注定很难实现。

随着华朝工业革命的进程不断加快,热武器的发明和威力也越来越大。在未来的战争中,华军主帅冲锋陷阵的机会恐怕会越来越少了。

无论吕布是不是天下第一的武将,无论他是不是华朝的吉祥物,张循都不希望他再像普通士兵一样去冲锋陷阵了。

毕竟,那样做不仅实际利益没多少,而且万一发生意外,说华朝天下第一武将在战场上被敌军杀死,那得丢多大的脸啊?

因此,即使以后华朝开始对外用兵、扩张领土,吕布想要再上演战场个人英雄主义的机会恐怕也不多了。

对个人来说,当然是越重要越好,最好整个国家的军队都离不开他。但对张循这个皇帝来说,国家的制度和稳定才是最重要的。无论离了哪一个人,这个国家、军队体系都能正常运转,哪怕他是天下第一的吕布也一样。

这才是一个成熟、稳定的国家应该有的样子,不能因某一个人的职务变动或生命存续而产生剧烈的波动。

原本的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一死,整个国家就陷入了举国哀痛、如丧考妣的境地。这种情况对整个国家政权、制度的延续是最不利的。

因此,张循虽然敬佩诸葛亮的才华和忠诚,将来等诸葛亮年龄大一些后也注定要重用他,直到最后任命他为内阁首辅大臣。

但他绝不会让华朝变成蜀汉那样诸葛亮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离了诸葛亮就运转不通的情况。他要确保华朝的政权和制度能够稳定地传承下去,无论遇到什么意外困难和挑战都能屹立不倒。

=

当军政两界的权力格局正经历着一番重组与调整之际,科学领域的探索之光却未曾有丝毫黯淡,反而愈发璀璨夺目。

张循对离心力、向心力及重力间微妙关系的提示,为后续的伟大发现铺垫了坚实的基石。与此同时,诸葛直率领的环球航行船队,穿越未知海域,带回了关于地球另一端奇妙现象的宝贵资料,这些资料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宇宙奥秘的大门。

工部与洛阳大学的天文学家与物理学家,以张循的提示为指引,结合诸葛直船队的实践成果,对“为何身处地球另一端的人们不会坠入虚空”这一谜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推理。

其中,李慕星与赵探宇两位学子没有辜负他们的名字,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夜以继日地分析数据,构建模型,终于在一次激烈的学术讨论中,灵感迸发,提出了万有引力的概念。

他们阐述道: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无论其大小、形态,均存在一种沿其重心连线方向相互吸引的力量,这股力量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且不受物体化学组成及中间介质的影响。

这一革命性的理论,不仅完美解答了地球另一端人类、物质不会掉入虚空的疑惑,更揭示了月球绕地球旋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乃至整个宇宙中星体相互绕转的奥秘。

《华夏旬报》以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刊载了这项名为“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发现,张循更是在其专栏中高度评价,称其为华朝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此消息一出,不仅震撼了整个科学界,更在天文学、哲学、教育领域掀起了滔天巨浪,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宇宙,深刻认识到科学的力量。

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不仅完美解释了自古以来困扰人类的诸多天文学现象,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科学探索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天文学、物理学乃至哲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开启了人类认知宇宙的新纪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