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123章 建国二十年成就一览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23章 建国二十年成就一览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太平二十年(213年)八月初二,秋阳初升,金色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洛阳北宫内阁会议室的琉璃瓦上,给这座古老的宫殿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会议室的大门紧闭,却难以阻挡那股由内而外散发的庄重与肃穆。

“皇上驾到!”随着门外一名身着华丽锦衣的卫士高亢的呼喊,声音在宽敞的会议室内回荡,激起一阵空气的涟漪。

数十位华朝州长及以上的高阶官员,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引,整齐划一地站起身来,他们挺拔的身姿如同青松般屹立,表达着对皇帝最基本的敬意。

尽管在张循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古老的跪拜礼仪已被废除,但在这样的场合下,对君主的尊重依旧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张循身着龙袍,步伐稳健,在典韦、许褚两位勇猛大将的紧密护卫下步入会议室,如同一位巡视自己领土的君主。

他缓步走向会议室前方的主位,抬手做了一个轻微下压的手势,示意众人落座。这无声的指示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那是一种长期积累下来的、从骨子里散发出的王者之气。

直到张循自己安然坐下,其余人才敢纷纷坐下,会场再次恢复了平静,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气息。

环顾四周,张循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贾诩、陈宫、赵云、黄忠、程昱、吕布、周瑜……

这些名字无一不是华朝最具影响力的实权人物,他们或睿智、或勇猛、或忠诚,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光发热。他们涵盖了内阁大臣、各部部长、各州州长以及各大军区的司令员等关键职位,是华朝的顶梁柱。

这样的盛会,唯有借由昨日华朝建国二十周年的庆典之名,方能将这些平时各散一方、各自忙着自己工作的国家栋梁之才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国家的未来。

望着他们既紧张又兴奋的眼神,张循心中了然,显然,众人已隐约猜到了即将讨论的话题之重大。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正式开启了会议:“此次内阁扩大会议,将由朕亲自主持,共同探讨未来。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议,而是一次决定华朝未来走向的会议。”

“就在昨天,八月初一,我们庆祝了建国二十周年的辉煌时刻,这既是对过去二十年建设成就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召集各位共商国是的绝佳契机。”

说到这里,张循的语气变得异常严肃,他的目光如同两把利剑,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朕在此宣布,本次会议的内容属于国家特级机密,任何泄露只言片语者,无论官职大小,都将被视为叛国行为,严惩不贷,涉及者及其三族将面临灭顶之灾,所有财产亦将被充公。诸位,可都听明白了?”

张循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在会议室中回响,震得在座的每一位精英人物心头一颤。他们齐声回应,声音坚定而有力:“是!”

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心底发出的誓言,带着不可动摇的决心。

张循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华朝的中流砥柱,今日,你们将共同见证一个新时代的曙光。这是一项超越历史、前所未有的壮举,它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我们华朝,将不再是局限于这片大陆的一隅,而是要成为整个世界的主宰!”

“或许,不少人心中已有所猜测。现在,请诸位翻开面前的文件,那里记载着我们建国二十年来的辉煌成就、国力概况,以及我们军队的详细人员编制与装备情况。”

张循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力量,示意众人查看手中的资料。他深知,只有让这些高层全面掌握华朝的真实实力,才能增强他们的信心,确保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随着文件的翻阅声,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愈发凝重而专注。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盘算,准备迎接即将揭晓的伟大计划,他们的心紧密相连,准备共同书写华朝新的篇章。

文件详尽无遗地描绘了华朝建国二十年来在各个领域的辉煌成就,宛如一幅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历史长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

在政治领域,华朝创新性地推行了高薪养廉的***负责制,这一制度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尚方宝剑,高悬于每位官员的头顶,时刻警醒着他们。它明确规定,无论何地发生问题,首要责任均由***承担,若政策执行不当或存在贪腐行为,更将面临终身追责的严厉处罚,绝不姑息。这种制度设计,既如一道坚固的堤坝,有效遏制了官员的贪腐行为,又如一剂猛药,彻底根治了懒政怠政的顽疾,确保了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为华朝的政治清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华朝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官员精简,职位与工作范围被明确划分,事务处理变得井然有序,效率相较于过去提升了数倍之多,展现了华朝政治体制的优越性和高效性。

在教育方面,华朝的教育体系已日臻完善,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华朝现在已经实现了每个县至少设立一所小学、每个郡至少一所中学、每个州至少一所大学的宏伟目标,这种布局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老师辅导与学生自学并重,相辅相成。前几批大学毕业生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带着新知识、新技能,犹如一股清新的风,涌进了华朝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为华朝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面对工业革命的迅猛变革,华朝的教育体系更是与时俱进,鼓励学生自学,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而老师则更多地承担起传授基础知识、引导学习方向的重要角色,为华朝的未来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

在文化领域,华朝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法家、墨家、道家、农家、医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得以自由发展,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在文化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华朝强调炎黄子孙、华夏民族、大中华文化圈等概念,这不仅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更为将来的对外扩张提供了法理上的正当性,为华朝的未来铺就了一条宽广的道路。按照华夏民族的解释,即便是远在西域的大月氏,也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其分裂出去的部落同样属于华夏民族。这种文化上的包容与融合,为华朝的未来扩张铺平了道路,使得华朝的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农业上,华朝实施了彻底的土地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给农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华朝还致力于培育优质种子,使得水稻、小麦、玉米、番薯等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增加,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还促进了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为华朝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华朝的新生儿数量不断攀升,总人口已突破5000万大关,这一数字不仅代表着华朝的强大生命力,更为张循实现系统升级、扩大提问距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展现了华朝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在工业领域,华朝已拥有庞大的工业体系,钢铁厂、煤矿、造船厂、纺织厂、玻璃厂等工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犹如一座座雄伟的城堡,矗立在华朝的大地上。这些企业不仅为华朝商人提供了丰富的工业产品,还将从世界各地收购来的廉价原材料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再出口,赚取了巨额利润,为华朝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商业上,华朝依托丝绸之路和海洋贸易,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犹如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翱翔在世界的天空。商人们足迹遍布全球,将华朝的工业品销往世界各地,换取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和奇珍异宝,这些财富为华朝爆发式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华朝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展现了华朝商业的繁荣与强大。

在交通方面,华朝的公路、桥梁、运河网络已经遍布全国,犹如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血脉,将华朝的各个角落紧密连接在一起。马车可以便捷地到达任何一个县城,通过水路运输,华朝的货物能够低成本地运送到中原和长江、沿海的大多数城市,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长江、黄河上的数座大桥更是打通了南北交通的瓶颈,使得天堑变通途,为华朝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科技领域,华朝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蒸汽机、内燃机、无线电报、电灯、石油产品等现代科技层出不穷,极大地提升了华朝的国力和实力。这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为华朝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让张循有了发动战争、统一全球的信心,展现了华朝科技的强大实力。

在军事上,华朝经过整合,形成了洛阳军区、南方军区、北方军区、东部军区、西部军区以及东海舰队、黄海舰队、南海舰队八大军区级单位,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剑,整戈待发。虽然兵力只有40余万,但每一名军人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和刻苦训练的现代化职业军人,他们装备着大炮、步枪、手榴弹、铁甲战舰等先进武器,战斗力之强,令任何外**队都望尘莫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