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132章 海陆联军登陆天竺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32章 海陆联军登陆天竺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就在大月氏与天竺诸国、诸部落紧密结盟,决心在首都巴格拉姆展开顽强抵抗,企图以此作为抵御华军的最后防线之时,遥远的印度洋海域上,华朝的海军舰队已悄然逼近南亚大陆的海岸线。

太平廿五年(218年)六月,夏日的阳光炽热地洒在孟加拉湾的碧波之上,华朝海军舰队如同一条巨龙,蜿蜒而至,携带着东部军区与南方军区的数万精锐之师,首先抵达了天竺东海岸的质多王朝。

海军总司令周瑜代表华朝皇帝张循,向质多王朝乃至整个天竺地区发布了要求天竺各国投降归附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张循,承天命所归,统御万邦,自汉末纷争之中崛起,扫平四海,一统中原。东定辽东,西靖西域,北镇鲜卑,南抚百越,使普天之下,咸归王化。而今,朕之威名,已远播海外,万邦震慑。”

“朕闻天竺之地,物产丰饶,文化璀璨,人民聪慧而好礼。然则,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古语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朕既已一统中夏,自当以天朝上国之姿,绥靖四方,使万民共享太平盛世之福。”

“天竺诸国,虽远隔重洋,然亦当知天命所归,顺应时势。朕之海陆联军,横渡重洋,驾临天竺,欲将朕之德政,播于天竺之土。然朕心慈仁,不忍刀兵相见,生灵涂炭。”

“故朕特此下诏,劝谕天竺诸国君臣,速速归顺华朝,共襄盛世。尔等若能顺应天命,俯首称臣,朕必视同华朝百姓相待,保尔等国土完整,人民安乐。且朕将派遣能工巧匠,传播华朝之工业、文明,与天竺之文化交相辉映,共铸辉煌。”

“若尔等冥顽不灵,妄图以螳臂当车,则必将天兵压境,玉石俱焚。彼时,悔之晚矣!”

“朕之诚意,天地可鉴。望天竺诸国,深思熟虑,速作决断。勿使朕之天兵,血染沙场,方知悔悟。”

“朕已托付诸海陆大军带兵将领临阵决断之权,如早日归附,则万事大吉。如负隅顽抗,则城破国亡,勿谓言之不预也。”

“钦此。”

这份圣旨,如同一道惊雷,震撼了整个质多王朝。

在距离海岸线数十里外的质多王朝首都拘萨罗邑,王宫内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的大厅中,气氛凝重而紧张。

国王迦叶波,这位平日里威严自重的君主,此刻却面容扭曲,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愤怒、不甘、忧虑交织在一起。他手中的圣旨,仿佛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呼吸。

“华朝!你们这群贪婪的侵略者,竟敢如此嚣张!”迦叶波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愤怒,猛地一挥手,将桌上的玉盏扫落在地,清脆的碎裂声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如同他心中崩裂的骄傲。他大步流星地在厅内踱步,每一步都伴随着家具的倾倒和器物的破碎,那是他内心愤怒的外在表现。

“我们天竺,拥有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土地,是由祖辈的鲜血和汗水浇灌而成的!你们凭什么认为我们会轻易屈服于你们的铁蹄之下?”迦叶波的声音越来越高亢,眼中闪烁着不屈的火焰,一把抓起桌上的象牙杖,狠狠地击打在地面,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和不甘都倾泻而出。

“可恶的华朝人,天竺不是你们能够轻易征服的地方!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自由,都是我们抵抗到底的力量源泉!”他的气息急促,但眼神坚定,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战场,看到了天竺人民不屈不挠的身影。

然而,在这股强烈的愤怒与激愤之后,迦叶波也逐渐冷静下来。他深知,冲动并不能解决问题,盲目的抵抗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开始冷静地思考应对策略。他召集了朝中的智者和将领,共同商讨如何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外敌威胁下,保卫质多王朝,维护天竺的尊严与自由。

接下来,质多王朝内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主张联合其他天竺国家,共同抵抗华朝的侵略;有人则提议通过外交手段,寻求与华朝的和平共处;还有人建议加强军事防御,准备迎接可能的战争。

迦叶波身处内陆的繁华首都之中,未曾亲眼目睹那庞大的华朝海军舰船如何劈波斩浪,也未曾见识过华朝陆军士兵的英勇无畏,更不知道传说中的华朝火炮、步枪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威力。

不过,迦叶波也并非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他深知,华朝这个东方的庞然大物,在短短两年内便平定了广袤无垠的西域,其军事力量之强大,战略眼光之深远,绝非一般国家所能比拟。

如今,华朝一方面从陆路对大月氏发动攻势,另一方面又派遣海军跨越重洋,进攻天竺各国,其野心与实力可见一斑。既然华朝敢于发出圣旨,劝降天竺诸国,那么毫无疑问,其派出的军队绝非质多王朝一国之力所能抵挡的。

当传令兵从海边匆匆赶来,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华朝海军船只的庞大与数量之多时,迦叶波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寒意。他明白,仅凭质多王朝的军事力量,想要抵挡华朝的进攻,无疑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因此,在与朝中诸位大臣进行商议之后,迦叶波做出了两个重要的决定:一是下令自己的军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战争;二是派出使臣,向周边的百乘王朝、摩揭陀国、耽摩粟底国、朱罗国以及泰米尔人部落等求援,希望他们能够派遣军队支援质多王朝,共同抵抗华朝军队的侵略。

迦叶波深知,单凭质多王朝一国之力,难以与华朝抗衡,唯有联合周边国家,才能有一线生机。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被那些潜伏在天竺各地的细作所察觉。

这些细作,有的是被华朝通过多年来的海上贸易所发展,有的是对华朝文化心生向往,自愿成为华朝的耳目。他们如同无孔不入的影子,悄无声息地潜伏在天竺各国,搜集着各种情报。

因此,当迦叶波开始整军备战,并向周边国家求援时,这些细作便迅速将情报传递给了华朝海军总司令周瑜。周瑜接到情报后,立即意识到了迦叶波的意图。

他深知,天竺并非传统的华夏民族、大中华文化圈成员,且皇帝张循不知为何,似乎对天竺地区抱有极大的反感。因此,皇帝张循早有命令,让华朝军队在对天竺各国的行动上,不用向对匈奴、鲜卑、西域诸国那样手下留情。

事实上,早在周瑜派人向质多王朝传达圣旨之时,华朝海军就已经被分为了几路大军。

其中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沿着海岸线南下,带着华朝南方军区的陆军部队逼向了百乘王朝、泰米尔人、朱罗国等国的海边城市。而停留在质多王朝海边的,只是华朝黄海舰队和东部军区的一部分兵力。

这样的部署,不仅是为了分兵进攻更多的海岸城市,也是为了防止其他天竺国家前来支援质多王朝。

迦叶波虽然不知道华军的进攻意图,但他也知道迷惑之计,一边继续加强军队的战备工作,一边又派出了使臣,假意称需要时日考虑,以迷惑周瑜,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战斗。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徒劳。周瑜早已看穿了迦叶波的计谋,拖延时间对于质多王朝来说,只是徒劳无功的挣扎。华朝海军只待周瑜一声令下,便将向质多王朝发起猛烈的进攻。

见迦叶波妄图以拖延之计来换取一线生机,周瑜的嘴角不禁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他向站在身旁的黄海舰队司令诸葛直与东部军区司令张饶道:“这迦叶波显然是在做无谓的挣扎,妄图以拖延时间等待那遥不可及的援兵。既然他如此冥顽不灵,拒绝了我方的劝降之意,那便无需再客气。传令下去,各大舰队开始进攻,让天竺人亲眼见识一下火炮与步枪的威力!”

诸葛直与张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他们深知,这一刻,历史的车轮即将被推动,而他们,将是那执鞭之人。

两人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随即通过先进的无线电报技术,将周瑜的命令迅速传达给了各支舰队。一时间,华朝海军的战舰仿佛被注入了生命,纷纷调整航向,炮口对准了质多王朝、百乘王朝、泰米尔人、朱罗国的海岸城市,开始攻打天竺东岸各国。

天竺虽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在军事技术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华朝。他们的海港防御,不过是一些大型的投石机、弓弩等传统武器,这些武器在华军的现代化舰炮面前,无异于孩童的玩具,脆弱不堪。

当华朝海军的舰炮开始轰鸣,一颗颗炮弹如同愤怒的火龙,划破长空,精准地落在质多王朝的海港防御阵地上。

顿时,海港内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投石机被炸得四分五裂,弩车也化为了废铁,天竺士兵在猛烈的炮火中无助地挣扎,有的被直接炸飞,有的则被冲击波震得七窍流血,整个海港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哭喊声、哀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悲壮的画面。

对于那些首次目睹火炮威力的天竺士兵而言,这简直是一场灾难性的打击。他们中的许多人,被眼前的景象吓得魂飞魄散,甚至忘记了逃跑,只是呆呆地跪在地上,双手合十,祈求天神的庇佑,希望这恐怖的灾难能够尽快过去。

在华朝大军面前,他们仿佛看到了来自天国的天兵天将,那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他们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而天竺的民间,情况同样不容乐观。长期的种姓制度压迫,使得底层百姓和奴隶对国家的归属感极为淡薄。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上层人的游戏,与他们无关。更何况,面对如此强大的华朝军队,他们更没有丝毫保家卫国的想法。

当华军炸毁了海港城市的防御阵地,开始登陆作战时,他们或是紧闭家门,企图躲避这场灾难;或是主动打开大门,以讨好的姿态迎接华军的到来,希望能在新的统治者下获得一丝安宁。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朝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实质性的抵抗。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华军便成功占领了质多王朝的港口城市。

在这场一边倒的登陆作战中,质多王朝的海港士兵损失惨重,数千人阵亡,上万人被俘虏,只有少数顽固分子侥幸逃脱,狼狈地逃回首都拘萨罗邑,向国王迦叶波报告这一噩耗。

周瑜等人并未立即追击,而是选择稳固已占领的港口,确保后续部队的顺利登陆。东部军区司令张饶的部队在港口站稳脚跟后,才开始向内陆挺进,展开了对质多王朝腹地,特别是首都拘萨罗邑的征服之旅。

与此同时,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也在各自的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舰炮的轰鸣声中,百乘王朝、朱罗国、泰米尔人的海港城市纷纷告急,最终未能逃脱失守的命运。天竺的士兵们在现代化的武器面前,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被迅速击溃,丢盔弃甲,逃往内陆深处。

华朝海军在占领海港后,陆军部队紧随其后,登陆上岸。在细作们的精心引导下,华军如同锋利的刀刃,切入了天竺的内陆,开始了对这片人口众多的古老土地的深入探索与征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