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143章 万对战50万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43章 万对战50万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由于贵霜帝国的疆域很辽阔,即便吕布率军攻克了其首都巴格拉姆,并将这片广袤的土地重新命名为贵霜省,由朝廷委任了前国王波调为该省的首任州长,以彰显华朝的宽宏与包容,但西部军区的重任并未因此而减轻半分。

为了确保这片新纳入华朝版图的土地能够真正安定下来,吕布及其麾下的勇士们不得不继续镇守贵霜州,打击那些试图挑战华朝权威、拒绝接受新秩序的反叛力量。

这一切花了不少时间,直到后续的地方行政官员、城防军队以及巡捕等力量逐步到位,各地的政局趋于平稳,吕布、张飞、孙策三人才终于得以率领西部军区三万人的主力前往天竺,征讨天竺北方诸国。

大军离开巴格拉姆,穿越了险峻的开伯尔山口。随着队伍的前行,印度河与恒河平原的壮丽景色逐渐展现在眼前,那是自然与历史交织的画卷,也是他们即将获取新功勋的地方。

太平廿六年(公元219年)的七月初四,当西萨特拉普王朝与百乘王朝的战火已然熄灭,华朝的南方军区与东部军区在南亚大陆的中部和南部区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将南亚大部分领土都纳入华朝的怀抱之时,吕布等人率领的西部军区大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身毒王朝的心脏地带——位于恒河支流之畔的首都拉勒高德(今印度首都新德里)。

在这里以逸待劳,坐等他们的,是身毒王朝、大月氏残余势力(阿史铁勒\/狄翼)、摩揭陀国、古宁陀王国、象雄国以及克拉底人各部落组成的庞大联军,总数超过五十万之众。

联军由实力最强的身毒王朝国王毗湿柯利挂帅担任盟主,誓要与吕布的华朝大军进行一场关乎存亡的决战。战云密布,战鼓雷动,一场决定南亚命运的终极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拉勒高德虽然是身毒王朝的首都,承载着身毒王朝的历史和荣耀,但面临华朝军队的兵临城下时却有其局限性。因为城池容量有限,难以容纳下那五十万大军和文武百官家眷,更无法提供足够的防御纵深。

加之西萨特拉普王朝的弗曲萨城与百乘王朝的吠离陀城,两座曾被视为坚不可摧的堡垒,在华朝军队的铁蹄下相继沦陷,这无疑为天竺北方的联军敲响了警钟,使他们深刻意识到,固守城池已非上策。

于是,联军盟主毗湿柯利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决绝的决定——他们不选择龟缩于城垣之内,而是将战场转移至城外那片广袤无垠的大平原上,决心在野外与华军展开一场旷世决战。

西萨特拉普王朝与百乘王朝的覆灭已经让毗湿柯利认识到,单纯依靠城墙的坚固是无法抵御华军的炮火攻势的。因此,他决定摒弃传统的守城战术,转而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野战策略,希望通过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一战定乾坤,彻底打破华军的进攻节奏,避免陷入华军日以继夜、无休无止的炮火轰击之中,避免士兵们的斗志与意志力受到摧残。

他计划利用天竺联军自身的人数优势,将华军那三万精兵彻底淹没在人海之中。按毗湿柯利的想法,在野外以接近二十倍于敌的兵力,形成四面八方的包围之势,一鼓作气,如同潮水般汹涌而上,是有可能以绝对的人数优势击败华军的。

在他看来,即便华军装备了步枪大炮等高级热武器,也难以在如此悬殊的人数对比下支撑太久。他坚信,只要能够冲破华军的防线,冲入其阵地之中,那么凭借着人数的绝对优势以多打少,足以确保胜利的天平向联军倾斜。

这是一场关乎天竺命运的豪赌,他们将以血肉之躯,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当吕布、张飞、孙策三人率军抵达拉勒高德城外的大平原之时,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波澜。天竺联军,那五十余万之众,宛如一片浩瀚的海洋,密密麻麻地铺展在平原之上,其阵势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即便是见惯了战场风云的他们,也不由得为之一震。

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便是号称天下第一、身经百战的吕布,以及同样勇猛无比的张飞、孙策,也不禁感到头皮一阵发麻。三万对五十余万,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对比,更是意志与勇气的较量,是智慧与策略的博弈。那密密麻麻的人影,如同一座座移动的山峦,压迫感扑面而来,让人几乎窒息。

他们深知,若这天竺联军真的如潮水般一窝蜂冲上来,那么对于华军而言,无疑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即便是华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在如此悬殊的人数对比下,想要稳住阵脚,保持战斗力,也绝非易事。

吕布等人不得不承认,天竺联军中显然有着深谙战略之道的高手。这样的阵势,这样的布局,绝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策划与周密部署的结果。对方显然已经深刻洞察了华军的优势与劣势,并试图通过人数上的绝对优势,来弥补自身在装备与训练上的不足。

正如之前所阐述的那样,假使天竺联军选择退缩至拉勒高德城的高墙之后,企图依托城池的坚固来抵御华军的凌厉攻势,那么他们将会面临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

拉勒高德城的空间有限,根本无法容纳下这五十余万大军,一旦全部涌入,城内的人口密度将会达到惊人的程度。这样的环境下,华军每日不间断的炮火轰击,将不仅仅是对天竺联军**上的直接摧残,更是对其精神层面的无情碾压。

每天数以千计的伤亡,以及轰隆隆的爆炸声,会像一把无形的利刃,刺入敌军的心中,不断消磨他们的士气与斗志。恐惧与绝望就会像瘟疫一样在城内蔓延,让原本应该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变得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西萨特拉普王朝的弗曲萨城,以及百乘王朝的吠离陀城,这两座曾经坚不可摧的堡垒,最终之所以会沦为华军的囊中之物,关键就在于它们没有能够抵挡住华军这种日复一日、无休无止的炮火轰击。在那连绵不绝的炮声中,城内的士兵们逐渐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他们的心灵被恐惧所占据,最终导致了内部的瓦解与叛变,然后被华军所败。

天竺联军的盟主毗湿柯利显然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明白,固守城池并非上策,因为那将意味着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托给了城墙的坚固与炮火的仁慈。

因此,他选择了更为积极主动的战术,将战场转移至了城外的大平原上,试图通过人数上的优势以及巧妙的战术安排,来打破华军的进攻节奏,争取到一线生机。

当天竺联军摒弃了固守城池的保守策略,转而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与勇气,要与华军在平原上展开生死决战的时候,对华军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天竺联军在大平原上摆出了松散的阵型,这样的布局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人员密度,使得华军的炮弹、步枪、手榴弹等现代化武器的杀伤力大打折扣,更在无形中为联军士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机动空间,便于他们灵活应对华军的进攻,实施反击。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吕布、张飞、孙策三人却并未有丝毫的退缩与畏惧。他们深知,这股天竺联军是对手在这片土地上能够组织起的最后一股大规模抵抗力量。对于华军而言,这同样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能够将敌人一网打尽,彻底消除后患的绝佳时机。

因此,吕布三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正面迎战,他们相信,凭借着华军的超前武器装备,以及那无坚不摧的战斗意志,定能在这片大平原上,书写下属于华朝的辉煌篇章,让天竺人见识到华朝热兵器的真正威力。

因此,华军并未有丝毫的退缩之意,反而是以一种决绝的姿态,摆开了决战的架势,准备与天竺联军进行一场硬碰硬的较量。

当然,如果能不打仗,就劝降对手,无疑是最好的,大家都省事儿。于是,按照华军一贯的作战传统,吕布身披战甲,手持那柄闪耀着寒光的方天画戟,骑着他那匹雄壮的赤兔宝马,缓缓驰骋至两军对峙的最前线。

他的目光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穿透战场的迷雾,直视着天竺联军盟主毗湿柯利。当吕布那浑厚如雷鸣般的声音在战场上空回荡时,整个天地似乎都为之震撼。

“毗湿柯利国王,我乃华朝西部军区司令吕布!请听我一言!华朝大军已然席卷天竺的中、南部,西萨特拉普王朝、百乘王朝、质多王朝等南方十余国皆已俯首称臣,归顺于华朝的麾下。那些妄图负隅顽抗者,皆已化为尘埃;而主动归附者,则得到了应有的封赏与荣耀。华朝的威名,已然响彻云霄,无人可挡!如今,天竺大部分国家已然尽皆臣服,你等北部诸国孤军奋战,又能支撑多久?”

吕布的话语中透露着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他继续说道:“我深知你等护国之志,忠勇可嘉。然而,如今大局已定,天竺大地即将迎来华朝的统一管理。你等若继续固执己见,负隅顽抗,只会让无辜的百姓承受更多的战火之苦,让更多的士兵死在无尽的硝烟之中。我吕布心怀慈悲,不忍见此惨状,因此特来劝你等归降。”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诚意与期待:“若你等能够顺应天命,率领众将士归附华朝,我吕布可以保证,你等必将受到华朝皇帝的器重与厚赏,荣华富贵将指日可待。同时,你等的文化、传统,华朝也将竭尽全力去尊重与保护,让天竺的文明得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最后,吕布的话语中也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决心:“但若你等执迷不悟,妄图以螳臂当车,我吕布必将以雷霆万钧之势,荡平你等联军。到那时,尸横遍野,生灵涂炭,你们悔之晚矣!我言尽于此,望你等三思而后行。莫因一时的冲动与固执,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