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158章 建国三十周年国庆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58章 建国三十周年国庆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太平三十年(223年)八月初一,华朝在首都洛阳隆重举行了建国三十周年的盛大庆典与阅兵仪式。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典,不仅彰显了华朝的辉煌成就,更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首次采用无线广播与收音机相结合的先进技术,将国庆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实时传递至全国各地,实现了首次重大活动的“全国直播”。

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无线电波穿越千山万水,承载着国庆盛典的欢腾与荣耀,飞入了千家万户。无论是在繁华的城镇,还是在偏远的乡村,无数华朝子民围坐在收音机旁,或聚集在拥有这一神奇设备的亲朋好友家中,乃至热闹的酒楼茶肆之中,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激动,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与自豪。

当皇帝张循那浑厚而庄严的国庆讲话通过收音机首次传入人们的耳畔时,整个华朝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皇帝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百姓的心田,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

而随后传来的,是自家军队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正步声。那脚步声,如同雷鸣般震撼人心,又如同乐章般和谐动听。它们不仅展示了华朝军队的雄壮与威武,更传递出一种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坚定信念。这一刻,无论是老幼妇孺,还是南北各地的百姓,都深深感受到了身为华朝子民的荣耀与骄傲。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前几年才归入华朝版图的南州、天竺州、贵霜州的新降百姓,也在这场国庆盛典中感受到了自己国家的兴盛。他们通过收音机听到了皇帝的声音,感受到了华朝的繁荣,更在军队的正步声中听到了强大的旋律。

这份来自心底的骄傲与自豪,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伟大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未来将与华朝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辉煌的历史篇章。

在盛大的建国三十周年国庆庆典圆满落幕之后,华朝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大规模调整军政要员的时刻。这一举措不仅是对过去三十年功绩的肯定与传承,更是对未来国家发展蓝图的精心布局。

在内阁大臣这一国家权力的核心层面,黄忠、戏志才、荀攸三位老臣,因年岁已高、身体渐弱,纷纷选择了卸任退休。他们曾是华朝经济军事稳固的基石,用智慧与汗水书写了国家的辉煌历史。如今,虽然他们退居幕后,但他们的精神与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华朝的历史长河中。

而诸葛亮,这位被誉为“卧龙”的智者,因其卓越的才能与深厚的名望,被从天竺州州长的岗位上调任至内阁,担任内阁大臣兼吏部部长。

这一任命不仅是皇帝张循对诸葛亮个人能力的认可和看重,更是为陈宫卸任后,诸葛亮能够顺利接任内阁首辅这一重要职务做出的前瞻性安排。诸葛亮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和精湛的政治手腕,被寄予厚望,将引领华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与此同时,庞统与郭嘉这两位同样才华横溢的谋士也得以进入内阁,成为国家决策层的重要一员。庞统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军事与政治领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而郭嘉则以其深谙人心、善于谋略着称,他们的加入无疑为内阁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

此外,司马懿这位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将领,却被任命为农部部长,主管全国的农业事务。

农业作为国家的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司马懿以其严谨的作风和务实的态度,被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带领农部推动华朝农业的发展,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繁荣稳定。

然而,司马懿自其踏入仕途以来,便以其卓越的能力赢得了众人的瞩目与赞誉。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以司马懿的才干与声望,他理应担任如吏部、户部或礼部这样位高权重的大部部长,并最终踏入内阁,成为国家决策层的核心成员。现在,他却出乎众人意料地被任命为农部部长,这一在工商业日益繁荣的华朝中相对边缘化的职位。

农部虽然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着全国的农业生产与管理,但在当前华朝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其地位确实不如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商部等等那般显赫。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工商业,力求通过经济繁荣来增强国力的背景下,农部的地位更显得有些势微。

因此,司马懿担任农部部长一职,无疑让许多人感到意外与惋惜,认为他失去了进一步晋升内阁大臣的宝贵机会。

然而,这背后的原因却远非表面那般简单。皇帝张循,这位来自后世的穿越者,自然不会轻易地将司马懿置于高位而不加防备。

在原来的历史上,司马懿及其后代因篡位而臭名昭着,这一历史阴影始终让张循保持着警惕。尽管通过系统的推演与观察,张循并未发现司马懿现在有丝毫篡逆之心,但他仍然坚持认为,对于这样一位能力出众、威望极高的臣子,必须给予适当的制约与防范。

因此,将司马懿任命为农部部长,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的一种防范。张循深知,司马懿在农部的工作中同样能够发挥其才智与领导力,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但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农部的地位与影响力相对有限,这样既能让司马懿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又能避免他过度积累权力与威望,从而****,成为潜在的威胁。

甚至,张循都已经暗中规划好了司马懿的未来。在张循自己退休之前,他会确保司马懿也顺利地步入退休生活,不会让他继续在职位上积累更多的危险因素。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张循作为皇帝的远见卓识与深谋远虑,更彰显了他对国家稳定与安全的坚定守护。

总之,司马懿担任农部部长一职,在外人看来似乎是命运的一次捉弄,实则却是皇帝张循深思熟虑、精心布局的结果。在张循的巧妙安排下,司马懿既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才干,又能避免成为国家的潜在威胁。而这一切,都源于张循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现实的敏锐洞察以及对未来的远见卓识。

在军队这一国家安全的柱石领域,华朝也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变动,这些变动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军事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更彰显了华朝皇帝张循对于军队未来发展的深远规划与精心布局。

东部军区,这一守卫国家东大门的重要力量,其司令一职迎来了新的***。张饶,这位张循的堂兄,因年事已高、身体渐弱,选择了光荣退休。他的离职,不仅让东部军区的将士们深感惋惜,也让整个华朝军队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

然而,张饶的退休并非终点,而是新起点的开始。副司令李典,这位同样才华横溢、经验丰富的将领,顺利接任了司令一职。李典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厚的士兵基础,被寄予厚望能够带领东部军区继续守护国家的东大门,为华朝的安全与稳定贡献力量,将来也是出征美洲大陆的主力。

而在洛阳,这座国家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军区司令高顺也迎来了退休的时刻。作为京都卫戍区的最高指挥官,高顺以其严谨的作风和出色的指挥能力,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与爱戴。他的退休,无疑让洛阳军区的将士们感到不舍。

然而,接替高顺的,却是一位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将领——吕布。吕布,这位曾被誉为“天下第一”的猛将,终于在他年龄渐长之际,坐上了京都卫戍区司令的宝座。

虽然历史上吕布的风评不佳,但在华朝,他以其东征西讨的赫赫战功,为国家和皇帝张循立下了无数功劳。从打袁术到征西域,从大月氏到天竺,吕布的身影无处不在,他的英勇成为了华朝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一面旗帜。

因此,张循已经决定,在未来吕布退休之际,会授予他元帅的荣誉军衔,以表彰他对国家和军队的杰出贡献。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张循对吕布个人才能的认可,更是对他在华朝历史上重要地位的肯定。

随着吕布的卸任,西部军区的司令一职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于禁,这位同样具有丰富作战经验和深厚军事素养的将领,接任了西部军区司令的职务。他的上任,无疑为西部军区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与此同时,北方军区也迎来了人事变动。乐进,这位为华朝北方边疆安全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军,因年龄原因选择了退休。接替他的是同样才华横溢的张合。张合以其出色的战术素养和卓越的指挥能力,被寄予厚望能够带领北方军区继续守护国家的北大门。

最后,在南方军区,文丑这位为华朝南方边疆稳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将军也迎来了退休的时刻。他的离职,让南方军区的将士们深感惋惜。然而,接替文丑的是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孙策。孙策以其勇猛果敢和出色的战略眼光,被寄予厚望能够带领南方军区继续守护国家的南大门,为华朝的安全与稳定贡献力量。

海军方面,以周瑜为首的一批杰出将领,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与昂扬的斗志,他们如同中流砥柱,稳稳地支撑着华朝海军的庞大体系。这些将领们不仅年富力强,更拥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深厚的军事素养,他们的存在,让华朝海军在浩瀚的大海中如鱼得水,所向披靡。

因此,在这一轮军政架构的大规模调整中,海军方面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动,依旧保持着稳定而强大的战斗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