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160章 华朝西征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60章 华朝西征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太平卅一年(224年)三月初一,这一天在华朝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朝廷的一纸诏书,内阁次辅赵云被正式任命为征西总司令,肩负起统领北方军区、西部军区、南方军区以及印度洋舰队、南海舰队海陆联军共计三十万大军的艰巨使命,展开了旨在统一亚欧大陆的宏伟军事行动。

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华朝对于赵云卓越军事才能与深厚战略眼光的充分认可,更彰显了华朝对于此次统一行动的坚定决心与必胜信念。

赵云这位从并州就跟随张循起家,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威名赫赫的将领,此刻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他深知,此次征西之旅不仅关乎华朝的疆域拓展与民族荣耀,更关乎无数将士的生死存亡与国家的未来命运。因此,在接到任命的那一刻起,赵云便暗下决心,定要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带领华朝大军披荆斩棘,开创一番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

与此同时,华朝皇帝张循也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魄力与战略智慧。他深知,一场如此规模庞大的军事行动,仅仅依靠前线的将领与士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确保征西大军的顺利推进与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张循决定亲自前往西域州首府它乾城坐镇指挥。

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张循对于此次军事行动的高度重视与亲自督战的决心,更彰显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担当与勇气。

在它乾城,张循利用其独有的系统外挂探测能力,将探测范围扩大至了惊人的5000公里。这意味着,他能够实时掌握战场上的动态与敌情,为征西大军提供精准而及时的大方向战略支持。

这一能力对于华朝大军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助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大军规避潜在的埋伏,更能够助力大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从而确保整个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与最终胜利。

在赵云的英勇指挥与张循的睿智坐镇下,华朝大军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势如破竹地向着亚欧大陆深处挺进。将士们坚信,在华朝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在华朝大军的团结奋战下,他们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统一亚欧大陆的宏伟目标,为华朝的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方军区,首先向北方丁零、坚昆两国传达了华朝皇帝张循那威严而庄重的圣旨。这道圣旨犹如天际炸响的惊雷,震撼着北方的每一寸土地,更直接指向了丁零与坚昆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圣旨中,张循皇帝以天下共主的姿态,明确要求丁零与坚昆两国放下武器,投降归附于华朝之下,共同书写亚欧大陆的新篇章。

丁零国地处北方贝加尔湖周边一带,多年来一直面临着华朝来自南方与东方的双重夹击,其形势之艰难,可谓如履薄冰。

最近些年,两国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五金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流入丁零,而丁零的特产也通过这条贸易之路走向了更广阔的华朝市场。

在这样的交流中,华朝的文化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渗透进了丁零的每一个角落,使得丁零人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华朝的文化熏陶,甚至开始认同华朝所倡导的“同为炎黄子孙”的理念。

丁零国王孛尔金在接到华朝的圣旨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他深知,面对华朝的强大实力与深厚文化底蕴,丁零若想继续独立存在,无疑是困难重重。而投降归附,虽然意味着放弃国家的独立地位,但也能为丁零人民带来和平与稳定,更能借助华朝的力量,推动丁零的繁荣发展。

花了几天的时间,在权衡了利弊得失之后,孛尔金终于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和平归附于华朝。

华朝对于孛尔金的这一决定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与欢迎。为了彰显华朝的宽容与大度,同时也为了安抚丁零人民的心,华朝迅速行动,设立了丁零州,并任命原国王孛尔金为丁零州州长,继续管理丁零的地方政务。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华朝对于孛尔金个人能力与威望的认可,更彰显了华朝对于丁零人民的尊重与关怀。

在孛尔金的带领下,丁零州很快便融入了华朝的大家庭之中,成为了华朝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丁零人民也在华朝的庇护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他们与华朝人民携手共进,向着华朝皇帝张循那“天下太平”的梦想逐步迈进。

坚昆国则凭借其东、西萨彦岭的天然屏障,自以为能够高枕无忧,抵挡住任何外来势力的侵袭。他们甚至设想,即便这道天堑被突破,还有广袤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作为最后的退路,可以逃往那遥远而荒凉的北方,继续他们的游牧生活。

正是基于这样的自信与幻想,坚昆国在面对华朝的投降要求时,毅然选择了拒绝,妄图以顽强的抵抗来扞卫自己的独立与国王特权。

华朝对于坚昆的顽固态度并未在意,反而将其视为了一次展示实力、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新上任的北方军区司令张合,正是怀揣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决心要给坚昆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明白在华朝的铁蹄之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逃脱被征服的命运。

张合首先派出了热气球空中侦查部队,这些轻盈而灵活的飞行器如同天空的巨眼,悄无声息地飞越坚昆的首都上空,将城内的布局、防御设施以及兵力部署情况侦查得一清二楚。有了这份详尽的情报作为支撑,张合随后下令,调集华朝最先进的火炮部队,对坚昆的首都展开了猛烈的轰击。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响,坚昆首都的城墙在巨大的爆炸力下轰然倒塌,城门也被轰得支离破碎。坚昆人虽然早已对城墙和城门进行了加固,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华朝的火炮技术已经再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无论是火炮的口径还是炮弹的爆炸威力,都比几年前华朝攻打大月氏、天竺时提升了数倍之多。在这样的火力打击之下,坚昆人按照几年前战况修建的防御工事显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更令坚昆人感到绝望的是,华朝的空中力量并未就此罢手。那些热气球侦察兵不仅提供了精准的情报支持,更是在关键时刻投下了大威力的重磅炸弹。坚昆的守城大将,就在航空炸弹的爆炸声中化为了灰烬。这一惨痛的现实彻底击垮了坚昆军队的士气,他们从未见识过如此恐怖而现代化的战争场面。

大炮的轰鸣、步枪的扫射、热气球的俯冲……空地一体化的打击让坚昆军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混乱之中。那些侥幸未被炮火击中的士兵,在面对这种来自现代化的热武器打击以及空中力量的压制时,心中的恐惧与绝望达到了顶点。

他们深知,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逃脱这场灾难性的浩劫。于是,在绝望与恐惧的驱使下,坚昆军队开始四散奔逃,企图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寻找一丝生存的希望。然而,这一切都已为时已晚,华朝的大军已经如潮水般涌来,将坚昆彻底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最终,在华朝大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之下,坚昆首都城破,大部分军民跪地投降,坚昆国王赫炎戈陷入了绝境。

他无奈地带领着数千名亲卫,如同丧家之犬般仓皇逃往北方的荒原,企图在那片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平原上找到一线生机。然而,赫炎戈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因为华朝皇帝张循已经亲临西域,他那高达5000公里的探测范围,如同一张无形的天网,将赫炎戈的逃路牢牢封锁。

张循只需问一下系统,便能指出赫炎戈大致的逃窜方向,然后用无线电报通知张合。接到指示的张合立即率领着精锐的兵马,如同猎豹般追踪而去。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惧风霜雨雪,只为将那逃窜的赫炎戈擒获归案。

终于,在一番艰苦的追踪之后,张合的大军成功追上了赫炎戈。面对这一直甩不掉的华朝大军,赫炎戈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最后,在亲兵卫队伤亡或投降殆尽后,他试图乞降归附,以期能够保住一命。

然而,张合却根据皇帝张循的严令,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赫炎戈的乞降。在华朝的法律与正义面前,赫炎戈的罪行不可饶恕。于是,一场公审大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举行,赫炎戈被当众斩首示众,他的罪恶与野心也随之烟消云散。

与此同时,那些随同赫炎戈抵抗华军的贵族、将军等,也都被一一捉拿归案,接受了公正的审判。他们的罪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坚昆国也随之走向了灭亡。这片广阔的土地,被华朝分为了三个郡,归入了丁零州的管辖之下,成为了华朝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至此,华朝北方的统一大业已基本完成。那些剩余的更北方西伯利亚地区的通古斯人、尤卡吉尔人、库莱文化、萨莫耶德人等,都是些零散的白人部落。

他们尚未形成国家,人口稀少,力量薄弱,根本难以对华朝构成任何威胁。张循皇帝深知,对于这些部落的统一与归化,不能急于一时。他决定,在打完帕提亚、罗马帝国之后,再腾出手来,慢慢收拾这些边陲之地,将华朝的疆域拓展至更遥远的北方,实现真正的统一全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