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170章 大益联盟恭迎王师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170章 大益联盟恭迎王师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在成功覆灭了康居国之后,张合统帅的华朝北方军区精锐之师继续向西方推进,其锋芒直指里海之滨的大益国。

实际上,大益国是由帕尼、鲜提、毕苏里三大部落联盟融合而成的独特国度,东部与已覆灭的康居国及驩潜国接壤,南部则与大月氏、帕提亚等毗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

大月氏覆灭后,其附属国驩潜国迅速而明智地选择了向华朝归顺,并入了华朝的版图。这不仅使得华朝的疆域大幅扩展,与大益国之间也形成了漫长且紧密相连的边界,更让两国人民的生活轨迹开始交织。

大月氏与驩潜的百姓,在华朝的治理下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安定,他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着提升,社会风貌焕然一新。这一点,与华朝已经有大量边境线毗邻的大益国老百姓是看在眼里的。

如今,南方的帕提亚帝国正陷入华朝多路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阴云密布,亡国似乎只是迟早的问题。而东方的康居国,在首都昆漠的对峙中,康居国王乌婆笃不幸遇难于炮火之中,其麾下的五十万大军投降,标志着康居国的彻底覆灭。

面对这一系列令人惊惧的变故,大益国帕尼、鲜提、毕苏里三大部落在深思熟虑与紧急磋商后,做出了一个明智且果断的决定:效仿驩潜,主动向华朝归附。

他们深知,在华朝的强大实力与仁政之下,投降不仅意味着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流血冲突,更是为部落的未来开辟了一条通往和平与发展的新道路。

于是,当张合统率的华朝大军踏入大益国东部鲜提部落王庭腹地时,大益国的国王携同三大部落的主要领袖,以一种近乎仪式般的庄重,亲自来到张合马前,宣布举国上下无条件投降。

这一幕无疑是对“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兵法至高境界的生动诠释,让在场的每一位华朝将士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喜悦。

张合面对此情此景,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与赞赏。他毫不吝啬地赞扬了大益国王及各位部落首领的明智之举,称赞他们为识时务、顺潮流的俊杰,为这片土地的和平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张合代表华朝,以一种包容与尊重的姿态,宣布建立大益郡。大益国王被任命为这新设之郡的首任郡长,归并入华朝的康居州管辖。至于各个部落,则设为县,各部落的首领摇身一变,成为了各自县域的县长,既保留了原有的权势与尊严,又融入了华朝的统一管理体系之中,得以享受华朝高速繁荣发展的福利。

在顺利完成对大益**队整编与城防的接收工作后,张合率领着麾下将士继续向北挺进,目标直指里海北部的奄蔡国。

奄蔡,这个同样源自中亚广阔草原的游牧民族国家,虽然与大益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但在信息的流通上却显得相对闭塞,仿佛被时间的尘埃轻轻覆盖,对外界的了解仅限于口耳相传的片段。

对于华朝,奄蔡人的认知仅停留在“强大”这一模糊的概念上,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国度以其无与伦比的军力和深不可测的实力屹立于世界之巅,但对于华朝究竟强大到何种程度,其武器装备如何先进,战略意图如何深远,奄蔡人却是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华朝那令人闻风丧胆的大炮,能够远距离精确击杀敌人的步枪,对于这些草原上的子民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根本无法理解。

他们似乎还沉浸在古老的游牧生活中,对外界的风起云涌浑然不觉,对华朝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进行着征服全球的战争之路,更是一无所知。

不过,奄蔡国虽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但毕竟毗邻大益、康居两国。当康居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的消息传至奄蔡时,即便一向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部落首领拔都尔,也不得不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拔都尔虽然对华朝了解不多,但对于邻居康居却是心知肚明,深知其军事力量不可小觑。

然而,当拔都尔听闻康居那庞大的五十万军队在面对华朝仅仅三万精兵时,竟然未发一箭,未战一役,就因国王的不幸阵亡而全体投降,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阵难以置信的震惊与困惑。

面对华朝军队那令人费解的强大,拔都尔决定采取较为谨慎且灵活的应对策略。他深知,在未知与风险面前,盲目地纠集大军进行硬碰硬的对抗,无疑是最为愚蠢的选择。因此,他摒弃了传统的战争思维,没有选择集结部落勇士,以卵击石,而是充分发挥了游牧民族特有的机动性与灵活性。

拔都尔下令,各个部落应即刻化整为零,回归游牧生活的本质,随水草而居,灵活迁徙。他强调,一旦遭遇华朝军队,切勿恋战,更不必做无谓的牺牲,而是要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利用西西伯利亚平原那辽阔无垠的地域优势,与敌人玩捉迷藏的游戏。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只要避免正面冲突,随便找个隐蔽的角落,都能让华朝军队难以找寻。这样的战术,无疑是对华朝军队追踪与围剿能力的一种极大挑战,也是游牧民族在面对农耕民族征讨时,所特有的生存智慧。

事实上,这种游击战术,在历史上曾多次让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陷入困境,成为了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游牧民族的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术,让以固定耕地为生的农耕民族军队疲于奔命,往往难以找到其主力,更难以实施有效的打击。

如果没有像张循那样拥有系统外挂般,想要彻底征服这些如风般自由的游牧民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较量,仿佛一场永无止境的轮回。你方唱罢我登场,英雄豪杰轮番上阵,却总难以彻底改写这既定的格局。

当你奋力将匈奴逐出边疆,以为从此可以安享太平时,却不料鲜卑人如同草原上的新星,悄然崛起,带着野性与不羁,再次对中原构成了威胁。你费尽心力,终于将鲜卑融入华夏的怀抱,以为这下可以高枕无忧时,可突厥的铁骑又如同旋风般席卷而来,让中原大地再次笼罩在战火的阴霾之下。

即便是突厥被击退,蒙古、女真等游牧民族又如同草原上的野草,春风吹又生,生生不息。他们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与适应,总能在中原王朝稍显松懈之时,找到生存的缝隙,迅速壮大,甚至劫掠中原。

中原王朝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繁荣的经济文化,但在面对游牧民族的游击战术与广袤无垠的草原时,却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草原成为了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中原王朝即便能够暂时占领,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游牧民族的主力部队如同草原上的风,飘忽不定,难以捉摸。而草原的广阔与游牧民族的流动性,使得征税与长期驻军变得几乎不可能,经济上的巨大负担让中原王朝难以承受。最终,往往只能无奈地从草原上撤退,将这片土地重新交还给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深知自己的优势所在,他们很少与中原王朝正面硬碰硬,而是利用草原的广阔与自身的机动性,与中原军队周旋,寻找战机。这样的战术,让中原王朝即便拥有再强大的军事力量,也难以将游牧民族彻底消灭。

拔都尔的战术就是这样来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奄蔡曾数次与罗马帝国、帕提亚帝国、康居以及大月氏等强大势力交锋,虽然国力并不强盛,总人口勉强凑足百万,军队规模也不过数万之众,但正是这些看似悬殊的对抗,锤炼出了奄蔡游牧民族那套灵活多变、以弱胜强的战术体系。

拔都尔深知,在绝对实力面前,硬碰硬只会加速灭亡,唯有利用地形、速度与智谋进行游击,才能在这片残酷的土地上寻找到一线生机。

不过显然,拔都尔这一次终将失败。因为华朝不仅拥有远超时代的武器装备,皇帝张循更是手握系统外挂,能够洞察天下局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操控战争。这样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对手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

拥有了张循手中那神奇的系统外挂,即便是游牧民族那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也会如同被无形的锁链紧紧束缚,难以逃脱张循那精准无误的推演监测。系统能够轻易穿透草原的迷雾,直指敌军的核心所在。

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游牧民族要么选择顽强抵抗,最终面临被歼灭的命运;要么明智地选择投降,成为华朝版图上的一部分。而华朝对草原的控制,也因此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与牢固。

鲜卑、匈奴、西域、乌桓、丁零、坚昆、大月氏、康居等等,都是这样被华朝征服的。

不过,尽管张循的系统外挂强大无比,但拔都尔的这套战略战仍然为张合率领的北方军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寻找并消灭拔都尔的主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奄蔡国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至少在短期内,它还尚未走到亡国的边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