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59章 许攸吕旷反叛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59章 许攸吕旷反叛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太平三年六月末,夏日的酷热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之烈。

华朝已将大半江山收入囊中,有点儿实力和名气的地方军阀现在只剩交州士燮、荆州刘表、冀州袁绍、辽东公孙度四人了。

士燮与公孙度早已表明了态度,作壁上观,不会参与中原纷争。而且,在攻灭袁术、刘备之后,士燮、公孙度就已经派遣使者到洛阳,表达了归附之意。

显然,只要华朝拿下袁绍、刘表,士燮、公孙度是不会负隅顽抗,阻挡华朝平定天下的。当然,他们也没那实力。

而刘表,受限于荆州地方派的掣肘,并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哪怕有十万大军也无法做到如臂使指。搞不好,都不用打大仗,随便展示一下武力,荆州地方实力派就能将刘表卖给华朝了。

也就是说,摆在华朝面前的真正阻碍,其实已经只剩下袁绍一个了。

袁氏四世三公,当初十八路诸侯讨董,袁绍贵为盟主,可以说风光无限。那时候,大家完全没想到这天下会被太行山山区里的一股黄巾军首领夺取。

即使汉室倾覆,大家也以为新朝会在董卓、袁绍、曹操等实力派诸侯中诞生,大家最看好的就是袁绍。

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下来,华朝如摧枯拉朽般统一了大半个天下。如今,袁绍也被赵云、黄忠率领着十万精锐大军兵临冀州城下,完全看不到反败为胜的希望。

别说以华军一直以来的战斗力袁绍打得赢打不赢,就算打赢了又怎么样?华朝有大半个天下的地盘,可以源源不断地继续调兵前来攻打,经济内政也比袁绍搞得好,战争千里比袁绍好得多。

因此,尽管冀州城墙高耸,巍峨壮观,仿佛是袁绍权力的象征。然而,城内的军队却士气低落,军心涣散。

袁绍站在城头,望着城外那如黑云压境般的华朝大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力感。

他深知,自己麾下的十多万守城大军,虽数量众多,但战斗力却远不及华朝那些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

“主公,敌军势大,就算我们占据着城墙之利,恐怕也挡不住对方如黑云压城之势。”沮授在一旁忧虑地劝道,“必须要保护好漳水防线和北城门,随时以备撤退。”

袁绍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他明白,沮授的说法是撤退,其实就是逃跑,往北方幽州逃跑。

实际上早有人出主意让他逃跑的,但袁绍真的不甘心。坐拥冀州、青州、幽州北方三大州,几十万大军,就这样不战而逃?

冀州是他的老巢,经营时间太久,他舍不得这份基业。家族四世三公、十八路诸侯联军盟主的身份,也让他放不下这个面子。

即使要逃,也要先做过一场,看看华军是不是真的像传闻中那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再说。

虽然听说华军有极为厉害、声如炸雷的超级武器,但袁绍从没见过,连想象都无法想象,终究还是无法理解火药武器的厉害的。

冀州城毕竟在袁绍眼皮子底下,亲信极多,有大量的督战队盯着,还有袁谭、袁熙、袁尚等亲儿子和诸多挚友亲朋掌权,因此没有麴义那般仗还没开打、胜负未分,就事先投降情况。

已经通过系统推演知道这个情况的张循也只能让赵云、黄忠先攻几天,让袁绍的将士见识一下华军的大型炸弹威力,以及华军的战斗力,才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花了几天的时间,将华军全部部队和重型攻城器械都运过河,并逼降了南宫、广川两县的袁绍军残部后,冀州攻城战在七月初天气晴朗的某个清晨正式打响。

赵云一声令下,华朝先用投石机将大量的重型炸弹投送到了冀州城楼、城墙上。尽管精度不是很高,但只要爆炸的地方,无一不是人仰马翻、鲜血横飞、惨叫连连。

华军还特意瞄准了城门连投了十几颗炸弹过去,将城门炸开了一个大洞。可惜袁绍军早有准备,在城门后堆了大量的土石,炸开了城门都没有用。

如此大规模的炸弹攻城,是袁绍军前所未见的。许多士兵吓得心胆俱裂,哪怕身后有督战队都不管用,还是不要命地丢掉武器往城内逃,最终被袁绍的督战队一一砍死。

这种场合袁绍倒是没敢逞强去城楼上亲自观看,在城内离得远远的一座酒楼里远眺。看到炸弹在城墙上、城楼里爆炸的场景,袁绍确实被吓得不轻。

这要是在他身边爆炸,那岂能还有命在?

以至于,这一刻袁绍都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哪怕他还有几十万军队,还有三大州的完整地盘,面对这种使用着炸弹的对手,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对抗。

好在他还有不少忠心的文臣武将,特别是张合,现在是河北四庭柱唯一剩下的一个了。

也是在张合的谨慎指挥之下,华军的炸弹攻势一停,袁绍军就立即被张合赶上了城墙防守,没让华军趁机攻上来。

袁绍军人数不少,加上占据着城墙之利,还有无数的滚木礌石弓箭等守城利器,第一天倒是没让华军登上城墙。

但华军第一天的攻城,还是造成了袁绍军数千人的伤亡。特别是炸弹,不仅是身体上摧残,对哪些普通士兵的精神压迫更为强烈。

大家都没见过这种武器,难免害怕,哪怕没受伤也害怕,都怕炸弹落一颗在自己身边爆炸,那基本上就是非死即残。

当然,华军实际上的攻势并不强,主要是以炸弹威慑为主。真正的攻城战,并未全力以赴。

张循推演过,全力以赴也能攻上来,但袁绍负隅顽抗之下,己方伤亡过大,不划算,因此就没让赵云、黄忠两人全力攻城,而是每日先炸弹洗礼一番,再装模作样攻打几下,给守军施加压力。

总有人扛不住压力,会选择像麴义那样主动投诚的。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守军将士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胜利无望,这仗打得也毫无意义。

哪怕有督战队的盯防,也拦不住将士之间互相议论,开门投降的言论甚嚣尘上,哪怕袁绍砍了不少人都没办法抑制。

当然,如果只是一些士兵议论的话,掀不起多大波浪。主要是,有谋士和将领参与了其中,袁绍还不知道,这就严重了。

这个谋士,正是历史上就在官渡之战中背叛过袁绍的许攸。而武将,则是吕旷。

两人被华军席卷天下的气势和亲眼所见的炸弹威力所震慑,觉得袁绍必败,他们俩没必要为袁绍的基业殉葬。因此,暗中试探联络了一番后,决定归附华朝,立个大功。

这样,即使到了华朝,他们也有功劳有地位,只不过是换个主公当官而已,无所谓的。反正之前文丑、高览、淳于琼、麴义都干过这事儿,他们也没什么卖主求荣的心理压力。

不为自己,也得为子女的前途着想啊!

继续跟着袁绍负隅顽抗,显然就是没有前途的表现。

令许攸、吕旷两人都没想到的是,当他们商量确定好要投降的时候,竟然有人主动找上了门,声称他们是华朝的细作,前来联络两人,商议打开城门归附华朝的事宜。

这把两人吓得不轻,开始还以为是袁绍派来试探他们的,最后反复询问辨认才发现真的是华朝的细作。

这无疑让他们大为震惊,疑惑华朝奸细怎么敢确定他们俩愿意归附,不怕他们把细作抓起来,送去袁绍那领赏吗?

结果细作笑着告诉他们,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皇上计算之中。皇上张循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哪怕身在昌邑,也对冀州城中的各位大臣、将军动向了如指掌。因此,知道两人真心想投诚,也不例外了。

许攸、吕旷两人面面相觑,大为震惊,但也确实感受到了华朝皇帝张循的强大。

如此神机妙算的皇帝,加上华朝强大的军队、后勤,平定天下易如反掌,那他们俩不再螳臂当车、归附华朝也就显得更加理所当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