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67章 刘表和部下的分歧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67章 刘表和部下的分歧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太平四年(197年)三月中旬,赵云率领的华朝第一路军抵达南郡与南阳郡交界处的襄阳城下。

襄阳,荆州治所,坐落于南阳盆地南部与江汉平原北部的交界处,地处汉水(汉江)中游,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前文叙述有误,作者刚查询资料看到,此时荆州治所应该是襄阳,在此更正)

刘表于191年将荆州治所由武陵郡汉寿县迁至襄阳,不仅是对襄阳地理位置、军事防御作用的深刻认识,更是出于巩固荆州、发展经济的长远考虑。

最近些年,襄阳城在刘表的治理下,逐渐繁荣,成为汉末乱世中的一片乐土。百姓安居乐业,经济与文化得到长足发展。

之前黄巾起义到十八路诸侯讨董等等,许多饱受中原战乱之苦的百姓都迁居至荆州,不少人就落脚在襄阳。

因此,襄阳城对于刘表而言,不仅是军事上的重镇,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维护荆州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这个太平四年的春天,襄阳城就不再像往常那样繁荣、热闹了,而是充满了肃杀之气。

因为来自华朝内阁大臣兼兵部部长赵云率领的十万大军,已经抵达了襄阳城下,在北城护城河外安营扎寨,即将对襄阳发起进攻。

且不谈华朝的其他三路大军,光是赵云率领的这十万纪律严明、军容鼎盛的华军,就让襄阳城内的刘表和众多文臣武将感到了相当大的压力。

襄阳城,州牧府内,刘表与蒯良、蒯越、蔡瑁、文聘、韩嵩、刘先等文臣武将愁眉苦脸地商讨着对策。

华朝的大军压境,让人倍感煎熬。

刘表,这位曾经匹马入荆州、稳定荆州局势的皇室宗亲,面对华朝的大军压境,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深知,自己虽坐拥荆襄九郡,但多年来的守成之策已让军队战斗力有所下滑,加之本地世家大族之间的利益纠葛,使得他在应对外敌时显得力不从心。

面对华朝的大军压境,他想战,想证明刘氏皇族不是怂货。但奈何,他年老体衰,不可能自己提刀去跟赵云对砍,也砍不赢,只能依靠众多文臣武将,也需要听大家的意见。

蒯越直言不讳地道:“华朝兵强马壮,四路大军围攻荆州,我们应顾不暇。襄阳城外的赵云更是智勇双全,我军若硬碰硬,恐难有胜算。为今之计,或许应遣使求和,方为上策,可保主公安全无虞。”

听到蒯越开口就是求和,主座上的刘表顿时脸色就黑了,却又不敢发作。蒯良敢这么说话,自然是因为他身后还有其他支持者,不光是他一个人想求和。

这时,以智谋着、称曾经帮刘表谋定荆州的大功臣,蒯越的兄长蒯良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和谈不可取,华朝对世家大族动辄公审、判刑、没收田地家产,归附华朝也没什么用。反而襄阳地势险要,号称华夏第一城,我军应充分利用此优势,坚守拒敌,或许能挫其锐气,甚至反败为胜。”

蔡瑁,作为荆州水军都督,同时也是蔡氏家族的代表,他心中盘算的是如何在乱局中巩固家族地位。

但同时,他又是刘表的妻舅,不好明着蛊惑刘表投降。因此,他表面上赞同蒯良的主战建议,声称要加紧训练水军,准备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为刘表御敌。

实际上,蔡瑁深知,无论是战是和,只要他手中握有强大的水军,便是最大的谈判筹码。

而文聘,这位以忠诚勇猛着称的大将,虽然已经在南阳惨败了一阵,但此时面对赵云的大军压境,仍然没有丝毫退缩。

他主动请缨,愿率精兵出城斗将,先杀华军一两个大将、挫一挫敌军锐气。不过,刘表没有答应。

刘表深知,无论赵云还是关羽、孙策、高顺、高览,均是天下闻名的顶级武将,即使一打一,文聘也很有危险,更别说人家五名顶尖大将车轮战了。

文聘是他手下第一大将,又坚决支持他,万万不能有失。一旦文聘失手被杀,荆州军必然士气大跌,襄阳城破只在旦夕之间。而且,没有了文聘的鼎力支持,他就有可能被蒯越、蔡瑁等人架空,甚至绑住着拿去向华军邀功。

蒯良此时虽然说是主战,但真的等襄阳守不住的时候,他肯定还是要跟自己兄弟蒯越站在一起,为保全蒯家性命基业而出卖他的。

韩嵩、刘先等其他在襄的文臣武将纷纷建言,有主和的,也有主战的,让刘表倍感压力。他深知,自己此时做出的决断,将影响到荆州数百万百姓的未来,乃至自己的身家性命。

最终,刘表在深思熟虑后,还是为汉室江山而战、与华朝“反贼”势不两立的思想占了上风,下令加强城防,准备应对华军可能的攻城战。

同时,他也加强了对内部世家大族的监控,以防他们在关键时刻背叛自己。

对赵云来说,襄阳有汉水大河穿城而过,依托汉水修挖的护城河又宽又深,一般情况下难以渡过去。

襄阳的护城河宽和深到了什么程度?

到了蔡瑁率领的荆州水师都能在护城河里通行的程度,华军的渡濠车对这种宽度的护城河是没有作用的,够不了那么远。

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搭桥,或者造船渡河。

奈何荆州军不会给华军这个机会,搭桥必定遭到守城军及荆州水师的攻击。倒不是不能用炸弹、弓箭、弩箭一边掩护一边搭桥,但那样伤亡不会低,对华军来说没有必要。

毕竟,华军又不是只有这一路大军。

因此,赵云最后按华帝张循的命令,只是驻扎在襄阳北城外,在上游找地方造船,假装要渡河,恐吓襄阳守军,制造恐慌气氛,实际上是在等待其他三路大军的战果。

要知道,本身荆州原本兵力就不多,襄阳就占了十多万。即使最近两年拉了些壮丁,扩充了兵力,也不过二十来万,还要分散去抵御华朝其他三路大军,怎么抵挡得住?

等其他三路大军进入江汉平原,直奔襄阳而来的时候,襄阳不城破都不可能了。

现在襄阳能凭借汉水、护城河、以及高大的城墙抵御北方的赵云大军,但如果黄忠、吕布、张辽等人进展顺利,从南部率军包夹上来呢?

襄阳怎么办?刘表往哪里逃?

因此,赵云根本不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