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9章 赵云的消息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9章 赵云的消息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在军队的训练上,张循增加了负重长跑、站军姿两项,负重跑自然是为了锻炼体力,增加长距离急行军、大范围穿插突袭的可能性。站军姿则是为了锻炼不动如山、动如脱兔的纪律。

这个时代的军队整体纪律性较差,更看重个人武力,喜欢阵前斗将。斗将赢了就士气如虹,士兵们打顺风仗势如破竹。而一旦斗将输了,则士气大跌,兵败如山倒。

张循现在的身份是黄巾反贼,实力也不够,恐怕招揽不到多少有名的三国名臣武将,斗将方面他处于天然的劣势。因此,他需要更加依赖集体的力量,军队整体纪律就是必须要加强的项目。

另外,张循“发明”出了一种独轮车,取名木牛,大大节省了士兵或老百姓搬运重物的体力,另外还发明了桌椅板凳,避免别扭的跪坐,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称赞。

赵风被脚镣手链拴着每日参加劳役,眼睁睁看着自己手下原来的县兵慢慢被同化成黄巾军,官兵同吃同睡,天天能吃饱饭,三天两头有打猎得来的肉吃,油水丰厚,又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最后一个个都对张循和黄巾军认同不已。

看着黄巾军的训练方法,参与地方建设的军民鱼水情,老百姓对黄巾军无与伦比的拥戴,赵风自以为是的带兵方法发生了重大的思想改变。

这些分了土地钱粮的老百姓,一旦战争来临,哪怕不直接加入黄巾军,当后勤帮忙运送物资、做饭、修补器械等等,都能帮黄巾军节省许多兵力。张循表面只有不到300人的兵力,但战争来临时实际上可动用的人力可达七八百人。

在这个军队动则杀人屠城、老百姓畏兵如虎的年代,这种军民关系,是赵风从没想过的状态。现在,他见识到了,也对自己的固有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改变。

中平六年有两个腊月,当时间来到闰腊月的十八,还有十几天就要过年的时候,赵风终于忍不住了,向看管他们这批俘虏的一名黄巾军什长要求面见张循。

已经得了教主吩咐的管事什长大喜,立即将他带到陆家大宅,那里已经成了张循的府邸和衙门。

见到张循后,赵风又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了。还是张循在脑海里打了一卦,知道赵风有意归附,于是主动道:“在陆家庄待了差不多一个月,赵县尉是不是很有感触?”

赵风点了点头,道:“是的,无论是张教主获得三公将军托梦传授神算之术的传言,还是军队的训练方法,百姓分地收税的标准,黄巾军与老百姓的关系等等,我都有许多疑问,想请张教主为我解惑。”

张循道:“尽管问来,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是,接下来一个问一个答,有时候产生思想冲突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但最终都是赵风败下阵来。张循对举孝廉、土地兼并、国家、人民、军队、地方制度等等各方面的解释,都让赵风闻所未闻,也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最终,赵风抱拳道:“容我静思一夜再做决定。”

此时,张循做了一个让赵风大为惊讶的动作,命令亲兵打开了他的脚镣手链,然后道:“赵县尉只管静思,如愿加入我们,我自欢迎。如不愿,我也不再留难,赵县尉尽管自去。”

赵风可不知道张循是问了系统,知道他的心思后才顺势而为做的这个决定,他还以为张循真的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不怕他近身暴起伤人。

赵风大为感动,立马单膝跪地道:“赵某只是有些东西还未理解,需要整理思索一下,但某已经决定,愿意追随张教主,一起为建立一个太平盛世而奋斗。”

张循大喜,上前将赵风搀扶起来,道:“赵县尉武艺不凡,能加入黄巾军,真是如虎添翼。那几个追随你,之前也不愿归降的兄弟,还要麻烦你去劝说一下,一起加入我们。”

“谢教主,我这就去招纳他们!”赵风抱了抱拳,起身前去劝说他那几个同样不愿归降的部下了。

赵风的加入,确实是一大喜事。不仅是赵风武艺高强,可以给士兵们传授战场武艺,而且他作为主管军事和治安的广武县尉,对广武县、雁门关及周边郡县的信息都极为了解。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张循对这个时代,及五台山周边整体形势的了解。

据赵风所言,其实雁门关驻军人数并不多,还不到1000人。因为雁门关现在已经不是抵抗游牧民族的前线,在雁门关北面,还有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以及冀州的代郡等边关郡县、关隘。

加上匈奴已经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臣服融入汉朝,与汉民混居于并州北部,不仅解除了雁门关的威胁,南匈奴反而成了抵御北匈奴和鲜卑族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此雁门关的驻军实力并不强,只要张循占领广武及周边县城,就能将与朝廷失联、严重依赖周边诸县提供后勤支持的雁门关守军逼降。

一旦张循占领雁门关,就能获得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可以从关外的南匈奴那里获得战马,从关内诸县获得粮草,再慢慢发展吞并整个并州,未来可期。

因此,赵风归顺后提供的大量官方信息,无疑为张循提供了更精准详尽的战略方向支持。

更关键的是,赵风喝醉了后竟然说他还有个叫赵云的堂弟,武艺比他高得多,如今在冀州常山国任军事主官,也是个忧国忧民的性子。如果张循有需要,他可以回去尝试说服堂弟带人来投。

得知赵云竟然是赵风的堂弟,张循吃了一惊,然后又大喜过望。

长坂坡七进七出、忠肝义胆的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是每个三国玩家都梦寐以求的顶级武将。如有赵云加入,那以后战场上他也不怕斗将了。

可惜,现在张循实力还很弱小,区区一个黄巾山贼,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吸引赵云加盟的,哪怕他堂哥赵风亲自当说客,都不可能。加上他还知道,赵云要后年(191年)才会离开常山,带兵去投公孙瓒,时间上并不急迫。

因此,张循道:“我们现在实力还弱,吸引不了你堂弟。待明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无人顾及并州的时候,我们拿下雁门关及周边郡县,有一定的实力基础后,你再去说服赵云来投也许才能成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