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第95章 震撼人心的阅兵式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第95章 震撼人心的阅兵式

作者:明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4:09 来源:小说旗

贾诩的话语,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沉与郑重,这不仅因为此次阅兵式是由皇帝张循亲自提议,更在于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事,是大家前所未见的创举。

每个人都心怀期待,却又难免忐忑,不知这场阅兵式能否如愿以偿地展现出华朝的辉煌与力量。

伴随着一声响亮而悠长的号角声,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划破了洛阳城宁静的晨曦,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央广场上。

华朝建国十周年的阅兵式,就在这万众瞩目之下,正式拉开了它辉煌壮丽的序幕。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如同金色的绸缎,温柔地洒在了整装待发的军队与欢声雷动的民众之上。那金色的光辉,不仅照亮了整个广场,更为这场盛大的庆典披上了一层庄严与辉煌的外衣。

在这一刻,无论是士兵还是民众,都仿佛被这股庄严与辉煌所感染,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自豪与荣耀。

首先步入会场的是步兵方阵,他们是由来自华朝四面八方、经历过无数战火洗礼的精锐步兵组成。

每一位士兵都身着统一的铁甲,那铁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是他们坚韧不拔意志的象征。他们手持长矛,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出了华朝人的自信与骄傲。

那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如同鼓点一般,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振奋,仿佛感受到了华朝军队的无畏与勇敢。

当步兵方队缓缓接近皇宫城楼下方时,领头的将军高声喊道:“正步走!”

这一声令下,士兵们瞬间调整步伐,如同机械般精准。他们的每一步都似乎在向大地宣告着华朝的力量与秩序,那坚定的步伐和挺拔的身姿,形成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让人感受到了华朝军队的威武与雄壮。

那种齐整的步伐和坚定的目光,如同千军万马般向人压过来,令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这支军队的强大与恐怖。

洛阳中央大道两旁观礼的官员、民众见此,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然后顿时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看着那行进过程中仍然保持着横平竖直的方阵,大家情不自禁地议论道:

“天啦,这是怎么训练的?怎么保持得这么整齐?”

“王师,王师!这才是真正的王师!”

“令行禁止、号令如山,前所未见,前所未见啊!”

“这样的军队,谁人能敌?我华军万岁!”

这些话语中充满了对华朝军队的敬佩与赞叹。

随着方队来到皇帝张循所在的城楼观礼台下方,受阅方阵领头将军再次发出了一声铿锵有力的口令:“向右看!”

士兵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右侧,望向观礼台上皇帝张循所在的方位。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仿佛是一个人一般,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纪律性与团队精神。

在这一刻,整个广场都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之中,只有士兵们坚定的目光与整齐的动作在诉说着华朝军队的荣耀与辉煌。

张循站在城楼上,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他一边向受阅部队挥手示意,一边借着喇叭道:“将士们辛苦了!”

这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无尽的关怀与敬意,仿佛是对每一位士兵的肯定与鼓励。

受阅部队顿时齐声高喊:“吾皇万岁!华朝万岁!”

每一声口号都蕴含着华朝军人的骄傲与自豪,它们回响在广场上空,久久不散,仿佛是在向全世界宣告着华朝的强盛与不朽。

紧接着,是威风凛凛的骑兵方阵。战马嘶鸣,铁蹄声声,他们如同黑色的洪流,奔腾而过。马蹄声震耳欲聋,尘土飞扬,形成了一道壮观的风景线。骑兵们身着紧身战袍,手持长枪,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无畏与勇敢。

观众们被这气势所震撼,纷纷起立,为这些英勇的战士们鼓掌欢呼。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仿佛是在为他们的英勇与荣耀喝彩,也为这些骑兵的英勇与坚韧所折服。

随后,是马车拉过来的大炮方队。数十门大炮看起来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令人不寒而栗。

这些大炮是华朝军事力量的象征,也是华朝军事科技进步的见证。虽然绝大多数人还并不懂火炮部队的威力,但只是看着这个陌生的武器和那长长的炮管,便已经感到心有余悸。

它们的存在,让华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华朝在对外战争中拥有了更大的胜算和底气。

海军方阵虽然无法在这片陆地上展示其海上的英勇风采,但他们以严整的军容、高昂的士气,以及模拟的战舰模型,向观众展示了华朝海军的强大实力与远大志向。

部分海军士兵手持船桨,模拟划船的动作,仿佛将人们带入了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之中。观众们仿佛看到了海员们在风浪中搏击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的坚韧与荣耀。那一刻,人们的思绪仿佛随着海浪一起飘向了远方,对那片未知的海洋充满了无尽的向往与憧憬。

而诸葛直率领的环球航行方队的出场,则将阅兵式推向了第一个**。甚至可以说,决定在今年、而不是明年举办这次国庆阅兵式,就是环球航行船队的归来给皇帝大臣们下的决心。

诸葛直等人手持从异国他乡带回的奇珍异宝动植物,让观众们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海域之中。他们讲述着航海途中的奇遇与挑战,让人们感受到了航海的艰辛与探索未知的勇气。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有探险精神的人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与目标,也让人们更加坚信华朝的未来将会更加辉煌与灿烂。

在步兵、骑兵、海军、环球航行方阵之后,汉族方队与少数民族方队的依次出场,更是展现了华朝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汉族方队中出现了女性的身影,她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扇子与手帕,跳着轻盈的舞蹈。她们的舞姿优雅而细腻,展现了汉族文化的温婉与柔美。而那绚丽的服饰和精致的妆容,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少数民族方队则身着各式民族服饰,色彩斑斓,如同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他们跳着欢快的舞蹈,唱着动听的歌曲,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他们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华朝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也展现了华朝文化的包容性与融合性。在这一刻,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华朝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洛阳大学方队的出场更是别具一格,为阅兵式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学子们身着儒雅的学子服,手持书卷,朗诵着华朝的经典诗文。从《诗经》的淳朴自然到《楚辞》的浪漫奔放;从《论语》的智慧哲理到《史记》的历史沧桑……

他们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华朝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魅力。他们的出现不仅展示了华朝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也预示着华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在这一刻,人们仿佛看到了华朝文化的未来与希望。

在阅兵式的后半段,特意安排了科学家、农民、工商业等各行各业的代表方阵,以彰显华朝在科技、农业等领域的辉煌成就和对各行各业的重视与关怀。

科学家们手持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天文仪、机床、农具改良模型等,展示了华朝在科技领域的创新与进步。他们的成果不仅推动了华朝的发展与进步,也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智慧与才华,让人们看到了华朝未来的无限可能与希望。

农民们则手持丰收的稻谷、小麦、蔬菜等农产品,展示了华朝农业的繁荣与富足。他们的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为华朝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笑容与满足,让人们感受到了华朝农业的丰收与喜悦,也让人们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工商业代表方阵则展示了华朝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与潜力。他们展示了许多丝绸之路上交换来的西方产品、杂技等,让人们看到了华朝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无限可能。他们的创新与进取,让人们相信华朝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与昌盛。

观众们看到这些方阵时,纷纷投去了敬佩与赞叹的目光。他们为华朝在各领域的成就感到自豪与骄傲,也为华朝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阅兵式的盛况,不仅让洛阳城的百姓们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也让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者与部分阿拉伯商人深感震惊和敬畏。

一位来自西域小国的使者,身着色彩斑斓的长袍,头戴高耸的毡帽,他站在人群中,目光紧紧跟随着阅兵队伍的行进,震惊感叹道:“军容鼎盛、前所未见,华朝的军队真是训练有素,令人敬佩!”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几分震撼。他曾游历过许多国家,见过不少国家的军队,但像华朝这样不动如山、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军容鼎盛的军队,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那些士兵们步伐整齐划一,武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铁军,让人心生敬畏。

而一位阿拉伯商人,则站在另一旁,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要将这一切都尽收眼底。他惊叹道:“华朝的文化如此丰富多彩,科技与农业也如此发达,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他的手中握着一串珍贵的宝石,但此刻,那些宝石的光芒似乎都被这场阅兵式所掩盖。他望着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那些精妙的机械装置,还有据说来自大海彼岸的各种动植物,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敬意。

他知道,这些成就的背后,展示的是华朝强大的武力与科技成就。

随着阅兵式的落幕,人们渐渐散去,但这场汉末三国时期人们前所未见的国庆盛典和阅兵式,将久久停留在人们的心中。

除了首都洛阳外,全国各地都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将整个建国十周年庆典推向了另一个**。

歌舞表演、戏曲演出、杂技表演等轮番上演,让百姓们充分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喜庆。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相互祝福,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那些使者与商人们也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他们与华朝人民一起载歌载舞,共同分享这份喜悦与荣耀。

当晚,张循特意在皇宫内举办了盛大的国庆晚会,邀请各国使节、文武百官以及各界代表共襄盛举。宴会上,灯火璀璨,金碧辉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大家举杯共饮,畅谈华朝的未来与发展,共同祝愿华朝能够永远繁荣昌盛。

特别是那些外国使者或富商,纷纷表示了对华朝的敬仰之情。显然,这就是阅兵式给他们带来的震撼。

他们会将这份震撼与敬意带回了他们的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华朝的强盛与繁荣,甚至可能促使部分实力较弱的国家主动加入华朝大家庭。

这场前所未有的国庆盛典与阅兵式,将永远载入华朝乃是世界的历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