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爹爹是镖师 > 第239章 天下第一茶

爹爹是镖师 第239章 天下第一茶

作者:偏爱金骏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14:26:36 来源:小说旗

清晨,睡梦中的顾念闻着阵阵花香惊喜的醒来,寒兰开花了!

兰园里的兰花都开了,顾不得梳洗,顾念就从窗户里飞跃出去。

八棵寒兰,每棵都长出了三四株,每株都有十几朵花。它们就像是个骄傲的冷美人,绽放出它们的美,释放出独特的冷香。

到了秋天,寒兰可以分株了,一株花代表一棵,三四株就可以分成三四棵了。

练功场边的梅花也开了,在这薄雾中,透露出朦胧的美来。

柳树村村道两边的桃花也开了,吸引了过路人,驻足欣赏。

虽然乡下的阿爷、阿奶、汉子、婶子们说不出美在哪里,但这朵朵粉红色的花,开在青石板路的两边,让人看了心情就好了不少。

这条开满桃花的路,竟然有四里多路,路的尽头是两所气派的大院子。门楼两边还有两树梅花!

一时间,这条开满桃花的路名声大噪,县城里的学子,柳树村附近的村子,都来看花了。

黄里正乐开了花,在村里组织了巡逻队,叮嘱赏花的游客,只可以赏花,不可以折花。

一人高的桃树,你折一枝,我折一枝,看花的人多了,折完就没有了!这可是东家花了不少银子买来栽种的桃树,村里人可得好好照看着!

云昭本想出去赏花,可路上不时传来女子们赏花的交谈声和欢笑声,为了不惹出祸端,云昭坐回书房里,专心在麻纸上练习着书法。

八月的院试如期举行,今年赵大人去了并州,也不知这新来的蒋县令是否与赵大人一般,推广教学。

院试结束,县里又会多几名秀才了!

可是自己还要等三年才可以参加乡试……

最后一笔力道没有把控好…云昭搁笔,端详着写好的“念”字,不满意的把麻纸揉成一团放进竹篓里。

果然!一心不能二用。

顾念和爹爹去了茶园,去年入冬前修剪的茶床平平整整,老叶片上都冒出了嫩笋,小小的笋尖,很是养眼。

顾念决定还是在爹爹生日那天开采春茶。今年的茶叶,比去年的长势更加喜人。

突然,茶香园门楼前传来锣鼓声,马蹄声,听声音很是热闹。

父女俩疑惑的对视一眼,双双起身,向茶园外走去。

“师伯!太上皇给咱们的茶叶赐匾了,宫里的天使、程长史、知府大人和县令大人都到了门楼处,等候师伯和师父去摆香案接御赐匾额!”陆东飞跃过来,对着顾甲抱拳禀报!

宫里来人了!郑王爷怎么没有提前送信来?这下打了个措手不及……

父女俩首先同时想到了山奈,对视一眼后,顾念腾空而起,在茶园上空虚踩几步,跃过围墙,进入院内。

重楼和山奈正在正厅里练习吹笛子:“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

吹奏完,两人同时咧着嘴笑。终于能吹成曲了!

顾念打开自己的房门,招呼重楼和山奈进去后,推开大床,打开地下室的活动青砖。

“有坏人来了吗?大师姐!”重楼小声问。

“嗯,你俩待在里面,吃饭、睡觉都在里面,如厕有恭桶。等安全了我再让你俩上来!”顾念飞快的叮嘱他俩。

山奈知道原因,要么是宫中来人了,要么是郑王叔府里来人了。

山奈毫不犹豫的跳下去,重楼也跟着跳下去,两人用火折子点燃蜡烛后,顾念扔下去两本书,把青砖复原,大床归位。

冬忍、陆东和陆北迅速搬茶几,香案到了门楼处,就见义父和师叔正和几位官员抱拳见礼。

一块巨大的匾额,蒙上了红绸布。

随匾额同来的是三顺小公公,他笑嘻嘻的对着顾甲和陆宴说道:“这匾额是太上皇亲笔书写!过年时,郑王爷在宫宴上用铜制六君子展示茶道,哎哟,真真是技惊四座!

太上皇和皇上圣心大悦,太上皇当即提笔赐‘天下第一茶’的匾额!二位镖师,接匾吧!”

顾甲和陆宴整理一下衣服,点燃香案上的香烛后,率儿徒伏地跪下,齐声高呼:“皇恩浩荡,草民谢太上皇赐匾!”

程长史扫视着茶香园门楼,捋须颔首道:“茶香园!好名字!”

顾甲和陆宴率儿徒起身后,三顺拉开红绸布,烫金的“天下第一茶”,狂草书写,龙飞凤舞!

“敢问公公,这匾额挂在哪里合适?”顾甲淡淡开口询问。

“顾镖师!这匾额是御赐,就摆在你家的大厅里吧!皇恩浩荡,有眼红天下第一茶的人也只能望匾却步了!”三顺扫视一圈随行的官员,脸上笑眯眯,眼里却无半分笑意!

“是!”顾甲和陆宴上前接过匾额。

“还请各位大人进入寒舍用茶!”顾甲和陆宴抬起匾额前,对众官员颔首致意。

“忍儿,北儿一起去准备几桌饭菜!”顾甲大声吩咐。

随行的人员不少。

三顺公公只带了一名十几岁的小公公同行,陆北瞥一眼三顺公公走路时落地无声,就知这小公公内力不容小觑。

也对,在新帝未登基前,太子殿下的东宫内,想必能人辈出。侍候皇太孙殿下的又怎么可能是无能之辈!

程长史只带了两位王府亲兵随行。宿州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武县有闻名天下第一的两名镖师在,无良宵小自是不敢来武县触霉头。

宿州知府吴庆喜,带着余刺史同行,他们二人带的府衙亲卫就有十几人。

新来的蒋县令,是前任宿州蒋霸刺史的嫡三子,一向以武学传家的蒋大将军家里,出了一名文官。

蒋县令带了四名衙役前来。

蒋霸刺史和随州王定南刺史都调去京城了,一个任守护皇城的正二品大将军,一个进了兵部任尚书一职。

他俩在京城战乱之时,守住了随州、宿州的安宁,建驿站、抗洪抢险护住了百姓的安全。

庆盛帝恩威并施,赏罚分明。郑王爷的封地安然无恙,因庆盛帝只有一个弟弟,登基后只册封了胞弟为荣王。

皇恩浩荡,庆盛帝破例册封郑王府的二公子萧慎行为并州王,按礼制二公子只能承袭郡王之位。

虽然并州是战乱之地,百废待兴。毕竟是一个大州府!

而曾经繁华的通州,成了晋王爷的嫡次子的封地。

虽然都面临着灾后重建,都是皇室的子孙,重整山河也是他们的责任。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达高峰,必忍其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