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 > 第53章 练功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 第53章 练功

作者:橘香袭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14:55:20 来源:小说旗

花堂嫂又嘀嘀咕咕说了好一阵话,吩咐水萍要勤快些,眼里要有活,听话不许跟小姑顶嘴。

还说等她哥相亲的事有了眉目,以后需要花钱的地方多。

顾长水要干活挣钱,没多的时间来金针堂当学徒,就望水萍以后有出息。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各个行业当学徒都是没有工钱的,遇到那种真正需要技术的手艺,比如像学医这样的,不仅需要一大笔拜师费孝敬师傅,学徒还要自带口粮去白干几年。

等师傅看出孩子秉性天赋,才会教一些能真正养家糊口的本事,更多的还是学几年后无奈放弃。

这种耗钱耗时的事,一般家庭还真供不起。

水萍到金针堂学医同样没有月钱,这也是水荷、金水、银水没有来当学徒的原因,来了他们会没有钱挣。

顾沐云没有让水萍正式拜师,也没有开口说给月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说请神容易送神难,来学医需要自己考虑清楚,一切自愿。

现在顾长水要花钱,他没办法当学徒,包括他说的做艾灸条。

当时顾长水还想晚上来做几根艾条挣钱呢,才做两天就放弃这想法了,主要还是他白天干活特别累,捣一会绒就要打瞌睡。

现在顾沐云用的艾灸条是从药房买现成艾草碾绒,因为只供金针堂用,少卖几支自己做也能满足。

如果真正要想靠做艾条赚钱,扩大销售市场,还需要从收购储存艾草做起,才能降低成本,有足够利润空间。

这样一来前两年基本上只贴钱没收入,三年后再做艾条才能赚钱。

这需要存储空间和本金,顾长水显然是没有这个条件。

对大堂嫂的话,顾沐云听着就听着,没有过多建议和干涉的意思,上一次自己就是死于管闲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顾长水若是选择一辈子在码头扛包也好,这样的活几代人都在做,熟人熟事,生活简单。

若选择另外走一条路就非常陌生,不仅需要他付出心血和时间,还不一定成功。

这就需要西院的人自己考虑了。

金针堂住的人从大伯老夫妻换成二伯,顾沐云的生意也有了固定客源流量。

从开业到现在,每天基本上稳定有四五个患者来就诊,都是腰疼、腿麻、胳膊疼,要不然就是伤风受凉。

这也是顾二伯的腰疼好转,还有钱安受凉后痊愈带来的广告效果。

同一个镇,熟人之间会相互传递消息,遇到生病就过来试试。

顾沐云处理起来轻车熟路,每个效果都不错,让患者痛痛哀哀的来,笑容满面的走,说花这钱值得。

忙一上午结束,下午基本上就是空闲。

三个小学徒全部要学字,顾沐云也有空抄写经文,还要整理书箱。

她带回来的书内容很杂,有顾廷柏的医书医案,还有几本原身初学医时的笔记手稿。

这是好东西,适合初学者看,顾沐云放在一旁,以后好给水萍她们用。

把顾廷柏的医书翻翻捡捡分成几个部分,内容多,时间跨度也大,有他初入尚医局的笔记手稿,也有在尚医馆行医十余年写下的医案病例。

各种资料书就更多了,主要是方剂和针灸,包括各种单方验方。

顾沐云把针灸方面的拿出来准备细看。

现代针灸和以前至少脱节三百年,很多古针法已经失传。

但网络上还是什么针法都能看见,顾沐云就学过各种各样的针法,其中的真假就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去验证了。

随着医书一页一页的翻阅过,顾沐云发现顾廷柏的资料只是普通穴位讲解,并没有自己曾经追求过的一鸣惊人炫酷神针。

甚至一病就只有一穴,完全不是后世自己学的那些一次要十几穴位配伍,甚至用几十根针把患者扎成“草船借箭”的治疗方法。

返璞归真!

顾沐云把顾廷柏的医书全部翻过,也不是全无惊喜,在找到一本有些破的小册子,顿时直了眼。

她好像知道为什么真正的古方都很简单,讲究“穴不过三针、药不过八味”了。

这一晚上,正屋的灯亮到半夜,直到一盏灯油烧干。

早上,翠青和水萍早早起来做饭洗衣服,小陆子打扫庭院。

顾二伯则是给前面的花墙浇水,那也是一个大活,不光是浇水,还需要随时修枝,不让花墙长得太过茂盛影响美观。

在清静的后花园里,顾沐云穿着一身干练的短衣长裤,对着后墙边的一棵花树站着。

从来到这里,她一直没有打过拳,此时不由自主拉开架势,一招一势认真练起来:并步抱拳……弓步看拳……

差不多中医学生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武术锻炼身体,太极、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

顾沐云选的是武术长拳。

她喜欢长拳的姿态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以及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虽然没有杀伤力,但很有观赏性。

顾沐云的长拳打得非常好,还在学校里拿过奖,也正因为如此,让她产生出自己是高手的误会,结果倒在菜刀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到这里后,她就没有再练过,一练就想家,想爸爸妈妈,想自己的狗血穿越!

此时一遍拳脚下来,只有刚开始略有生疏,还需要大脑指挥手脚去动,毕竟换了一副身体,没有了肌肉记忆。

第二遍就已经熟练流利,打完第三遍,手眼合一,已经运用自如。

今天练拳,并不是不想家了,她是想把这个自己唯一懂的套路长拳还是练起来。

虽然只是花架子,总能让身体灵活。

其实,从古到今,医生都是跟武林高手相提并论的。

很多武侠剧里,孤身行走江湖的游医,那一定是绝世高手。

绝情谷谷主,各大庄主,那一定是武林人士心里的神医。

武林高手一定懂给人疗伤,男的脱光光,女的穿肚兜,两掌就拍出淤血。

所以,古代的医生懂武术,武林人士也懂医。

所以,中医学生也练功。

针灸师需要练心意、练指力、练手法、练运气,当然这在现代是选修,不是必修。

尤其是很多理疗店经过简单培训就考证上岗的,更不懂什么是练功。

《黄帝内经》极为重视用针时医者的心意,称其为\"治神\",并将其作为针刺治病的要则,是针灸医生的首务。

《灵枢·官能》曰:“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

具体操作时还要强调重“神”,即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做到心手相合、眼心相合,用到意气行针。

针灸手法犹如蜻蜓点水,进针无痛且针感犹如潮起,渐至隆盛至减弱,病人才有痛苦消失、轻松自如之感,痛苦小而疗效好。

可是现代针推师也练,成果就跟顾沐云的长拳一样。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普通人能接触的功夫都只有套路没有心法,就是一个花架子。

能强身健体锻炼一下皮肉,距离《灵枢》中的“神”和“气”相去甚远。

昨天翻看整理顾廷柏的医书,顾沐云找到一本夹在医书中的小册子。

上面看似经络循行图,但还有一段是是非非的文字,像是什么内功心法。

顾沐云琢磨到半夜,勉强有点头绪。

现在打完长拳,活动开全身气血,她就要试一试这心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