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 第69章 合纵谋局,剑指邯郸(二)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第69章 合纵谋局,剑指邯郸(二)

作者:孙苏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5:15:47 来源:小说旗

咸阳宫的密令如一道黑色的闪电,迅速划过各国的朝堂,在阴影中串联起一张危险的网。

燕国朝堂之上,燕王一扫往日的阴沉迟暮,眼中闪烁着饿狼扑食般的凶光。

在金碧辉煌却又弥漫着肃杀之气的大殿内来回踱步,手中紧握着那柄象征王权的佩剑。

剑柄上的宝石因他用力过猛而隐隐泛白。

“赵国,哼,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此次合纵,便是他们的丧钟敲响之时。”

燕王猛地转身,剑指下方群臣,“诸卿,吾燕与赵积怨已久,往昔之耻,今日必当血洗。秦国既已牵头,吾等当倾尽全力,不可再有半分退缩。”

群臣齐声应和,呼声在大殿内回荡,震得殿梁上的灰尘簌簌而落。唯有老将钟离恪微微皱眉,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赵国新胜,其军精锐,韩飞羽又善战,不可小觑。虽联军势众,然协同作战,最怕各自为战、人心不齐。当务之急,需与秦、楚等国商定详细作战方略,明确各方职责,方有胜算。”

燕王神色稍缓,点头道:“钟离老将军所言甚是,传我诏令,速派使者前往秦、楚,约定会盟之地,共商伐赵大计。”

与此同时,秦国使者快马加鞭,穿梭于各国官道,所到之处,马蹄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宛如不祥的阴霾笼罩大地。

抵达楚国时,新楚王正被困于朝堂纷争的泥沼之中。

望着秦国使者呈上的密信,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

“陛下,秦国此谋,虽意在赵国,可我楚国刚经内乱,元气未复,贸然出兵,怕是……”

相国孙乾忧心忡忡,在一旁低声劝谏。

新楚王冷哼一声:“若不参与,秦国岂会善罢甘休?如今我楚国,恰似在悬崖边缘,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参与合纵,或还有一线转机,可谋得战后些许利益,重振国威。”

言罢,楚王挺直脊梁,下令召集残破军力,筹备粮草辎重,准备奔赴会盟之地。

会盟之地选在魏韩交界的汜水之畔,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处于各国交通要道,便于联军集结调度。

秦国大军率先抵达,黑色的营帐连绵数里,如同一座钢铁铸就的城池,营帐上空飘扬的黑色“秦”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透着令人胆寒的威压。

秦王身着玄色龙袍,头戴冕旒,高坐于中军大帐之中,下方众将盔甲鲜明、神情肃穆,等待着各国诸侯的到来。

燕**队随后而至,燕王亲率精锐,身着蓝色战甲,步伐匆匆,步入大帐时,还带着几分北国的风霜与不甘示弱的倔强。

与秦王匆匆寒暄几句后,便在一侧落座,目光时不时扫向帐外,似在估量着此次联军的实力。

楚**队姗姗来迟,衣衫褴褛、神色疲惫的士卒们拖着沉重的步伐,在新楚王与一众将领的带领下走进会盟区域。

楚王身着华服,却难掩眼中的憔悴与无奈,步入大帐后,强撑着笑意与秦王、燕王见礼,寻了个位子坐下,暗暗握紧了拳头,想着定要在这场合纵伐赵之战中找回楚国丢失的颜面。

大帐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秦王率先开口,声如洪钟,在帐内回响:“诸位,赵国新胜,其势嚣张,已然威胁到我等各国存亡。今日齐聚于此,便是要共商破赵良策,重定这天下格局。吾大秦愿为联军先锋,直捣邯郸,挫其锐气。”

燕王急不可耐地起身,接话道:“我燕国与赵相邻,熟悉其边境地形,可从北部边境突袭,牵制其兵力,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楚王微微迟疑,起身拱手道:“我楚国虽新遭变故,但将士们报国之心拳拳。可从南部迂回,截断赵国与韩、魏之间的联系,断其援军之路。”

各国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却也不乏暗中较劲、争抢功劳与资源的意味。帐中沙盘之上,代表各**队的旗帜不断挪动,模拟着各种作战方案,时而聚拢,时而分散。

而此时,联军中的普通士卒们,在营帐外也有着别样的心思。楚国士卒们围坐在一起,小声嘀咕着。

“听说这赵国刚打了胜仗,兵强马壮的,咱们这联军,真能打得过吗?”一个年轻的小卒满脸愁容,搓着手中的干粮,干粮粗糙得咯牙,却也无心下咽。

“哼,上头的事儿咱管不着,只盼着能活着回去。听说这次后勤还是那个苏烈管着,之前他弄来粮草,救了大伙一命,希望这次也别出岔子。”旁边的老兵叹了口气,往篝火里添了根柴,火星四溅,映照着众人忧虑的面庞。

苏烈此刻正穿梭于粮草营帐之间,仔细清点着物资,眉头紧皱。粮草数量看似充裕,可苏烈心里明镜似的,这联军人数众多,各国胃口又大,时日一长,这点储备怕是撑不了多久。

况且运输之路也不太平,沿途山贼草寇时常劫掠。

还有赵国的小股游骑不定时骚扰,稍有差池,前线就得断炊。

苏烈前脚刚出粮草营帐,后脚便碰上了燕国负责辎重调配的参将邓通。邓通满脸骄横,大剌剌地拦住苏烈去路,“我说楚国来的,你这粮草准备得可太慢了些,我燕国将士可不能饿着肚子上阵杀敌,误了战机,你担待得起吗?”

苏烈心中窝火,却强压着脾气,拱手回道:“邓参将,这粮草筹备本就繁杂,又兼路途险阻,能有如今局面已属不易,还望贵军稍安勿躁。”邓通却不依不饶,“哼,别拿难处当借口,我看你们楚国就是诚意不足,莫不是还惦记着和赵国暗中勾连?”

这话一出口,苏烈身后的几个楚军士卒都攥紧了拳头,气氛剑拔弩张起来。

恰在此时,秦国监军蒙毅巡营至此,见此情形,厉声呵斥:“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内讧?若不团结,这仗不用打就输了!”

邓通这才收敛了些,嘟囔着转身离去。苏烈长舒一口气,深知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这比战场上的敌军更棘手。

三日后,合纵联军正式开拔,向着赵国进发。

秦军作为先锋,如黑色的潮水般汹涌向前,一路气势汹汹,所过之处烟尘滚滚。

可刚踏入赵国边境,便遭遇了赵国名将韩飞羽亲率的精锐骑兵阻击。

韩飞羽一马当先,银枪闪烁,如一道白色闪电般冲入秦军阵中,秦军先锋部队竟一时被冲得阵脚大乱。

燕王见秦军受阻,赶忙依计从北部边境突袭,燕军轻骑如鬼魅般绕到赵国守军侧翼,本欲打个措手不及,却不想赵国早有防备,侧翼伏兵四起,燕军瞬间陷入苦战。“中计了!快撤!”

燕军将领嘶声呼喊,可慌乱间,燕军彼此冲撞,丢盔弃甲者不计其数。

楚王得知前方战况,心急如焚,催促楚军加速迂回,可道路崎岖,辎重拖累,行军速度极慢。

等赶到预定地点时,已然错过了最佳战机。

赵国援军已突破楚军防线,与邯郸守军会合。

大帐之中,秦王怒拍桌案,“怎会如此狼狈?各国到底有没有用心作战?”燕王满脸羞愧,却又不甘示弱地反驳:“秦军先锋也没讨到好处,怎就怪罪我等?”

楚王则沉默不语,心中暗叹此次合纵怕是要功亏一篑。

苏烈站在帐外,听着里面的争吵,望着天边残阳如血,心中忧虑愈发浓重。此时,一个受伤的楚军士卒被抬了回来,气息奄奄地拉住苏烈的衣角,“大人,咱们怕是中了赵国的离间计,我听秦军里有人传言,说咱们各国心怀鬼胎,相互猜忌,赵国便借机各个击破……”

苏烈闻言,心中一惊,若不尽快化解联军内部矛盾,扭转战局,此战必败无疑。

是夜,苏烈求见楚王,进言道:“陛下,如今战局不利,皆因联军离心。当务之急,需与秦、燕坦诚相见,重拟作战计划,互派监军,以示信任,再合兵一处,集中兵力攻打邯郸要害,或可扭转乾坤。”

楚王沉思良久,觉得有理,便与苏烈一道,连夜拜访秦王与燕王,晓以利害。

秦王与燕王起初还有疑虑,可眼见败局将至,也只得应允。各国重新调配兵力,摒弃前嫌,以秦军正面强攻,燕军侧翼掩护,楚军断后防援的新阵型,再度对邯郸发起猛攻。

韩飞羽虽英勇,奈何双拳难敌四手,在联军持续攻击下,渐感不支。

邯郸城中,赵王望着城外如蚁群般涌来的联军,眉头紧锁,深知此番危机空前。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哭声、呼喊声交织。赵王咬咬牙,亲上城头鼓舞士气,“吾赵国儿郎,生死存亡在此一战,与城共存亡!”

联军日夜攻城,死伤惨重,可士气未减。

苏烈在后方全力保障粮草供应,甚至亲率小队击退多次骚扰之敌。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黎明,秦军率先攻破邯郸东门,联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与赵军展开激烈巷战。

韩飞羽身中数箭,仍拼死抵抗,直至力竭倒下。

邯郸城破,赵王被俘,赵国宣告战败。可望着满目疮痍的邯郸,秦王、燕王、楚王等人却没了胜利的喜悦,这场合纵伐赵之战。

虽胜却惨,各国皆元气大伤,内部矛盾也只是暂时压抑。

未来天下局势,依旧迷雾重重,而苏烈望着城中废墟。

默默思量着,不知下一场纷争又将在何时何地燃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