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43章 风起

大汉与罗马 第143章 风起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图拉真功绩柱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座着名建筑,位于罗马的中心,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对达契亚(dacia,今罗马尼亚一带)的两次胜利而建造的。该圆柱由大马士革建筑师阿波罗多拉(Apollodorus of damascus)设计,于公元113年落成。

圆柱总高38米,包括基座在内总高40米。柱身由20个直径4米、重达40吨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垒成,外表由总长度200米以上的浮雕绕柱23周。

柱身上的浮雕描绘了罗马军团在达契亚战争中的事迹,包括在多瑙河上建桥、战胜河流、袭击和攻克防御工事、俘获和处死俘虏等场景。浮雕中的人物和风景刻在不同的层次,以突出单个或成组的人,森林的风景,被围困要塞的城墙等细节,士兵表情生动,形象逼真。

柱体之内有185级螺旋楼梯直通柱顶,游客可以通过这些楼梯登上柱顶,俯瞰罗马城的美景。特拉亚诺圆柱不仅是对特拉亚诺皇帝军事胜利的纪念,也是作为皇帝及其家人的陵墓。

圆柱上的浮雕是古罗马艺术的杰出代表,为后世提供了了解罗马军队着装、武器、装备和战略的重要线索。

公元113年7月16日,当图拉真在贵族的拥护下,面无表情的巡视着这个为自己歌功颂德的高大立柱。

图拉真突然指着附近的一处空地,对着身边的一群罗马贵族说道:“我觉得那里可以再竖立一根立柱。”

贵族们连忙问道:“不知陛下想竖立一根怎样的立柱?”

图拉真严肃的说道:“罗马征服不奴族的立柱。”

同一个时刻。

老阿拉什骑着战马和一群士兵笑着聊天,慢悠悠的进入居米什哈内的城门,然后。。。老东西轻轻拉住缰绳,脸上微笑的表情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严肃,无比严肃。

老阿拉什的红色披风被这座高原之城的微风吹的飘扬,身后一群军官紧随着他停下,他们也被眼前单位景象震撼,这座城市的街道上,却弥漫着一种沉重的寂静。

街道两旁,跪满了数千人。他们的衣服款式是罗马奴隶的款式,他们大多是皮包骨头,身体被长期的劳役和饥饿折磨得几乎失去了人形。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他们全都用头点地,静静地趴伏着,仿佛是这片土地上最卑微的存在。有些人已经虚弱得无法支撑自己的身体,只能被其他奴隶紧紧地抱在怀里,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但又带着一丝微弱的希望。

老将军的目光在这些人身上缓缓扫过,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如同深潭不波。他看到了这些奴隶身上的伤痕,看到了他们身躯的颤抖。

他知道,这些奴隶曾经是罗马帝国的财富,他们才是罗马真正的银矿!他们卑贱的命运被牢牢地束缚在了那黑暗的矿坑之中,一代又一代,永无止境。

两名夺下居米什哈内的千夫长来到老阿拉什面前行礼,欢迎万夫长的到来。

老阿拉什举鞭,问道:“这是何故?”

一名领头的千夫长,抬起头说道:“他们都是银矿山的奴隶,共有四千五百六十三人。听说不奴族可以赐予他们自由,愿意用生命追随我们战斗。我等不能决断,他们坚持要跪着等到您的到来。”

老阿拉什放下皮鞭,问道:“他们跪了多久了?”

领头的千夫长说道:“已经两天了!”

长街之上,一片沉默,唯有风摇动着树叶的声音。

终于,老阿拉什,一个曾经的奴隶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些奴隶,是我们胜利的见证,也是我们责任的开始。他们曾经被罗马人奴役,现在,我们有责任给他们一个新的开始。”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仿佛在这一刻,他不仅仅是一位将军,更是一位引领者。

他驱马向前几步,调转马头,对身后所有的军官说道:“男人编入军队,女人,孩子和老人送回山海城,从此他们不再是奴隶!”

领头的千夫长,让人翻译老阿拉什的话,声音在这座银城中随着风传播,奴隶全部抬头,坐直身体大声说着什么,然后又齐齐拜倒。

翻译告诉所有人,说道:“他们说,愿追随,直到生命的光熄灭!”

军官们开始组织士兵,将这些奴隶从街道上扶起,带他们到安全的地方,给予他们食物和水,让他们摆脱饥饿和疲惫的折磨。而老将军则继续静静地站在城门旁,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这些奴隶,看到了更远的地方,那里是罗马真正的弱点。

在这个寂静的时刻,居米什哈内城的街道上,只有老家伙和他身后的军官们,以及那些沉默的奴隶。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历史瞬间的见证者,而这一刻,将翻开新的历史。

按照《罗马法典》,罗马奴隶的来源,分别是:战争中的俘虏、债务人、被遗弃的婴儿、被拐卖的人以及犯罪者。

罗马法典里,奴隶在法律上被视为动产,等同于牛羊。奴隶主对其拥有生杀的权利。奴隶没有公民权,只能依附于主人生活。

奴隶的婚姻不被认为具有合法性,他们的结合被称为“奴隶同居”(contubernium)。你可以理解,在奴隶主眼里,这就是母牛生下小牛,仅此而已。

奴隶的后代通常继承奴隶的身份。根据罗马法,孩子的身份通常随母亲,即如果母亲是奴隶,孩子也是奴隶。

同样,在罗马法典中,奴隶主可以释放奴隶,这取决于奴隶主的个人意愿。

老阿拉什叫来尔青,说道:“从现在起,你要做一件事,统计我们经过的每一个罗马人的村庄和城镇,然后,告诉我每个地方罗马平民和奴隶的总数?”

尔青点点头,说道:“我会调查清楚,给您一份详细的报告。”

之后的日子里,尔青详细的统计和分析了罗马各个地区的平民和奴隶的数量,并详细观察每个地区奴隶的生活状态,让他的千人队问询每一个奴隶,并填写表格:包括他们的饮食,衣物,问询他们父辈的死亡的年龄,他们的民族,他们的故乡,从事的职业,他们劳动产出,他们先祖来源的地方等。

尔青最开始整理的是一个报告,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从这份报告里发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核心:罗马其实非常虚弱。

在这份报告的开头,他是这样写的:“当我们谈及罗马时,脑海中浮现出的景象究竟是怎样的呢?它是否是那个坐拥着数千万庞大人口、幅员辽阔得令人惊叹的国度?在那广袤无垠的土地之上,几十万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精锐大军严阵以待,他们纪律严明,士气高昂,仿佛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而那数以千计的船只,则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扬帆远航,它们承载着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使命,穿梭于各个港口之间,将罗马的影响力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还有那浩如烟海般的文字,记录着这个伟大帝国的历史、哲学、科学以及艺术成就。这些珍贵的文献不仅见证了罗马曾经的辉煌,更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智慧和启示。

再看那些恢宏壮丽的城市建筑,雄伟的宫殿、庄严的神庙、繁华的市场以及宽阔的街道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都市画卷。人们在这里生活、工作、娱乐,享受着文明带来的种种便利与美好。这样的罗马,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同的罗马!

现在,我要用数字来告诉你,我作为一名不奴族千夫长看到的罗马:

第一个数字是:奴隶几乎来至四面八方,罗马到处都在打战,四面皆敌!这个帝国几乎不知道和平的意义。战争,掠夺,奴役,是帝国存在的唯一意义!所以,对于罗马而言,一旦衰弱,必将群起而攻之,死无全尸!

第二个数字是:罗马的农业技术,比大汉落后非常多,他们比游牧民族唯一优秀的地方,只有灌溉,他们还没有建立精耕细作的农业基础概念,罗马熟地的粮食产量大约是不奴族的百分之八十,而不奴族的土地大多数还是生地,现在每年的产量都在一点点提升。他们平民的人均粮食只有不到八百斤,奴隶不到六百斤,远低于不奴族的人均千斤。营养不够,就会带来体质虚弱,对抗病患和天灾的能力很弱。

第三个数字:每四个罗马人之中有一个奴隶。如果罗马人口是五千万,那么其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万的奴隶。这是我们机会,罗马因其强大,罗马亦因其虚弱。

第四个数字:三十三岁!在我们问询的结果里,罗马奴隶的平均寿命不超过33岁,我不知道其他地区是否一样。但这个数字告诉我,这里的罗马奴隶过的非常糟糕,他们是炉子里的干柴,只需要一把烈焰。

第五个数字:罗马的钢铁冶炼业和锻造业,如果按照冶炼一千公斤钢铁,并全部打造成锋利的短剑,投入的人天总和来计算,罗马的人均效率只有我们的七分之一,这简直不可思议。到底我们是怪才,还是罗马是废物?钢铁可能是我们赢得战争的关键!”

这个报告后来被尔青持续在完善,直到他最后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真实的罗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