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187章 殿前论天下(一)

大汉与罗马 第187章 殿前论天下(一)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袁华第一次进入大汉的皇宫,八月二十五日,袁华初入洛阳皇宫。

洛阳的夏日清晨,阳光初升,微风轻拂,带着一丝凉意。袁华,作为不奴族的使臣,第一次踏入洛阳皇宫。他们一行百人,带着礼物车马,接受过严格的检查,跟随着鸿胪寺的官员,穿过宫门,踏入这片神秘而庄严的禁地。

宫墙高耸,青色的皇宫围墙在晨光中显得庄严肃穆。宫门两侧,石狮威严地守护着,仿佛在诉说着大汉的威严与荣耀。袁华跟随着鸿胪寺官员,沿着宽阔的御道前行。御道两旁,松柏挺拔,枝叶繁茂,为夏日的清晨带来了一丝清凉。袁华注意到,这些松柏的种植并非随意,而是经过精心的布局,显得整齐而有序,彰显着大汉的秩序与威严。

袁华的目光被远处的太液池吸引。湖水在晨光中波光粼粼,湖中荷花初绽,粉嫩的花瓣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湖边的假山怪石,错落有致,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袁华心中暗想,大汉的皇宫虽然质朴,但却有一种豪迈的气魄,这种气魄并非来自于奢华的装饰,而是来自于对自然的尊重与融合。

随着鸿胪寺官员的脚步,袁华走进了宫中的长廊。长廊立柱是红色的,两侧,宫女和太监们往来穿梭。他们的装束简洁大方,却显得庄重而得体。宫女们身着淡色的绢布长裙,裙摆轻盈飘逸,腰间系着一条黑色的腰带,显得纤细而优雅。她们的发髻简单而整齐,用一根木簪固定,发髻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大汉崇拜自然之美,却显得清新自然。太监们的服饰则更为朴素,身着深色的直裰,衣料虽然简单,但裁剪得体,显得干练而庄重。他们的头上戴着黑色的幞头,简单而实用。

袁华注意到,鸿胪寺官员的装束也体现了大汉的风格。他们身着宽大的官袍,袍子的颜色以深色为主,显得庄重而威严。官袍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是在领口和袖口处绣着简单的花纹,显得简洁而大方。官员们的头上戴着黑色的进贤冠,冠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却显得格外庄重。袁华心中暗想,大汉人的装束虽然简单,但却有一种庄重的气韵,这种气韵来自于对礼仪的尊重与传承。

袁华跟着鸿胪寺官员一路前行,心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他看到了宫中的御花园,园中奇花异草,争奇斗艳,但布局却显得简洁而自然,没有丝毫的奢华与矫情。他还看到了高大的宫殿,宫殿的建筑风格质朴而豪迈,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皇家的威严与气派。宫殿的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但这些花纹并非繁复的装饰,而是简洁而大气的图案,彰显着大汉的气度与胸怀。

当他们来到一座宏伟的大殿前时,袁华的心跳不禁加速。这里是皇帝与朝臣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他第一次踏入的殿堂。袁华抬头仰望,殿门高大而庄严,门上雕刻着简洁而大气的图案,显得格外神圣。

鸿胪寺官员停下脚步,转身对袁华说道:“袁华,今日你初入宫中,要谨记宫中的礼仪,不可失礼。”袁华点头,说道:“谢谢大人提点”

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声,殿门缓缓开启,袁华只带了两名白马少年跟随着鸿胪寺官员踏入了大殿。殿内灯火通明,光线明亮,但正中的御座上,坐着两位,一位居中是年轻的皇帝,一位坐在旁边是邓太后,却都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袁华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使命将和大汉的命运相连,福祸相依。

袁华按照大汉的礼仪,做足了全套。

反正对于跪拜和喊口号,他并不反感。因为很简单,这里是一群老祖宗,跪一下又何妨?

然后,是大汉鸿胪寺卿开始念文章,表扬不奴族和大汉的友谊,以及在匈奴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袁华悄悄的看了看北宫,好家伙这绝对比他曾经去的北京的太和殿要大的多了,立柱都是五人合抱,笔直之朱红色的大圆木,高达二十米,在这里袁华算是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材”。

反正这建筑极其的大,宽度至少百米。

汉代啥东西都造的极为宽大,这可能是汉代人审美。

两边站着的官员绝对超过百人,文武百官确实没有夸大。

最有意思的是,地板油亮,不知如何保养的,难道是打蜡了?

只有皇帝和旁边的太后穿着鞋子,其他人都是穿着白色的布袜,一群穿白色的袜子的大臣,看着有些意思。

百官立于左右,倒是有六个人有座位,只是不知是何人有如此尊崇的地位?

宫殿里只有鸿胪寺卿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站着,没有一丝声响,显得非常肃穆,带着一点点威压。

这就是大汉的朝廷吗?

袁华是现代人,见过比这大的多的建筑物,可白马少年们没有见过啊!袁华偏头,偷偷看了看,左右的两个小家伙,他们的脑袋倒是没有乱动,但是小眼睛在左右看,对一切都无比好奇。

等到,鸿胪寺卿念完,皇帝点头,此时进入第二个环节,不奴族送礼物。

鸿胪寺卿大声喊道:“不奴族上前献礼!”

一班子大臣,对这个环节也无甚兴趣,小国寡民,能有什么礼物是我大汉没有的?一群大臣,眼观鼻,眼睛微微垂下,好像有点想睡觉的样子。

袁华可不能让他们睡着了,不然他会觉得没有面子,所以这一次他要直接开大招轰晕他们。

袁华挥动左手,带着两个少年,先踏前十数步来到大厅的中央,说道:“不奴族有四件礼物送于大汉”

他听了听,让少年将一个一米半长卷轴交给鸿胪寺卿,说道:“第一件礼物,为天下之图,包括天下所有浩大之疆域,大汉亦在其中。”

鸿胪寺卿让人展开卷轴,给皇帝,太后和群臣观看。

袁华指着地图的一角说道:“此为大汉!”

所有人这时议论纷纷,这时的大汉已经知道了罗马,贵霜,帕提亚,但大汉对于这个天下到底有多大,毫无正确概念。

大汉朝始终认为自己是天下的正中,始终认为其他的国家都是边角料,大汉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真正的中央之国!

可这张世界地图,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这么多地方,大汉怎么只有小小的一块?

另外,地图为什么这么画?

袁华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次让殿外的少年们拿来一个地球仪,这是用圆形的木头做的,死沉,死沉。

穿在一个金属底座上,可以旋转。

他讲解了自己从黑海,到地中海,到大西洋,经过非洲中继停靠,转到南美洲,然后穿越火地岛,最后横渡太平洋回到大汉的事情。

大汉朝廷,整个都陷入了沉默。这是真的吗?今天这不奴族一上来就打懵他们了。

接着,袁华继续震撼他们,他让身边白马少年取来种子,先抓起一把玉米,说道:“我们在美洲已经种过两季这种作物,我们叫它,玉米!收获能比小麦和粟多两成。能在旱地种植,不需要水田。”

众官员全部震惊了,这是啥概念?多两成粮食收入?那就是天下可以多养活两成人口,就是天下会多了两成财富!

大司农司马苞先坐不住了,他走出去取一粒种子。所有官员都激动了,也不顾礼制,居然纷纷上前,要取一粒粮食种子看看。

在大汉看来,粮食种子,简直就是天下最重要的东西。大汉以农业立国,天下有生民五千万,每日耗费之粮食无数,没有比农业还重要的事情。

鸿胪寺卿连忙提醒,“各位,各位,请归位!”

这时邓太后点头之后,皇帝陛下开口说道:“取种子与众卿一观。”

宫人拿来一个白玉盘,穿白衣的白马少年将一包玉米种子倒进盘子里,一粒粒饱满的种子落在白玉盘中,哗啦啦的响,简直就是人间最美的音乐。

先给太后和皇帝各取了一粒,又分给众官员,每人一粒。

袁华又让少年取来一小包,说道:“玉米可以蒸熟,大家可以品尝,回味甘甜。”

皇帝命宫人取来一小包种子,去蒸熟。

等待众人安静,袁华再次取出一个奇形怪状的红色根茎,说道:“这是我不奴族送于大汉的另外一种粮食种子。”

大司农问道:“此为何物?亩产几何?”

袁华严肃而认真的说道:“此为红薯,亩产是粟和麦的十倍!”,袁华他们也在新世界城种过了。第一次种植,这东西的亩产就能达到一千二百斤,没有开玩笑。

大司农和众官员,全部都愣住了,石化当场。

袁华还加上了一个杀手锏,说道:“山地,缺水之地,皆可种植,产量不少于千斤!”

我勒个去啊!

这一次连皇帝和太后都猛然站起来了,大司农直接一步跨出,大声问道:“汝再说一次,亩产多少斤?”

袁华笑道,“亩产千斤!味甘甜”

他让白马少年取来一小袋红薯,送给身边的宫人。宫人看向皇帝和太后,两人齐齐点头,宫人立刻带着红薯跑出了宫殿,这一次他们也知道了不得了。

袁华指着地图上的美洲说道:“这两种种子,是我们不奴族从美洲原住民的手里获得,他们培育了万年, 才有今日之种子,我们还需要再次育种,日后收获会更多。”

大司农看着袁华,他说话都有些颤抖,“你。。。你。。。可知道,我大汉天子面前无戏言!”

袁华点头,看向皇帝和太后,深深鞠躬说道:“华所说皆是事实,我提供这些种子,大汉可以派最好的农夫耕种,一试便知!”

此时,邓太后突然说话了,“若这种子真有如此产量,袁华,你不奴族,对我大汉功德无量。”

是啊!

亩产千斤!

活人无数啊!

袁华作揖道:“愿这些种子在大汉生根发芽,愿大汉再无饥饿之人。”

大司农感慨道:“若山地,缺水之地真可种植,亩产亦不求千斤,就算只得五百斤,我大汉亦可以无饥饿之民啊!老朽,便也要称您先生了。”

袁华笑道,“不必如此,我袁华亦是大汉子民,此为我之责任!”

此时,鸿胪寺卿提醒道,“袁先生,还有两个礼物需要呈献。。。”

他没有注意,他从称呼袁华的名字,已经变成了袁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