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汉与罗马 > 第33章 相互的认知

大汉与罗马 第33章 相互的认知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6:20:32 来源:小说旗

如今的罗马帝国正处于其军事力量的巅峰时期,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种强大而自信的氛围之中。而在这个辉煌时代里,有一位堪称传奇的人物——图拉真皇帝。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更是一位令人瞩目的军事统帅。

图拉真一生征战无数,发起了多场具有重大意义的远征行动。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莫过于那场惊心动魄的达契亚战争。这场战争见证了图拉真那超凡脱俗的军事智慧和指挥才能。

在面对达契亚人的顽强抵抗时,图拉真并没有盲目地采取强攻策略。相反,他精心策划每一次进攻,巧妙运用各种战术手段来突破敌人的防线。他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常常通过设下埋伏、声东击西等计谋让对手防不胜防。

此外,图拉真还非常注重军队的训练与装备。他亲自监督士兵们的日常操练,确保他们具备过硬的战斗素质。同时,他大力推动军事技术的创新发展,引进先进的武器和防具,使得罗马军团在战场上更具优势。

正是凭借着这些出色的能力和举措,图拉真最终成功征服了达契亚地区,将罗马帝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他的名字也因此成为了罗马历史上一个永恒的光辉符号,被后世人们传颂不衰。

他励精图治,全面加强罗马帝国的军事力量,不断对外扩张。

现在,罗马帝国有30个军团。这些军团分布在帝国的各个边境地区,负责保卫帝国的安全。每个军团的标准编制人数约为5000至6000人,具体人数可能会因具体时期和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图拉真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至理名言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后勤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确保远征军的补给始终保持充足状态,他精心构建起一个规模极其庞大且完善高效的后勤系统。

这个后勤系统涵盖了众多方面:首先是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的仓库,它们被设立在战略要地以及行军路线附近,里面堆满了各种军需物资,从粮食到武器装备应有尽有;其次还有一支强大的运输船队,这些船只穿梭于江河湖海之间,将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此外,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也是该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方便了物资的快速运输,还使得军队的行动更加迅捷灵活。

当然,仅有这些硬件设施还远远不够,为此图拉真专门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的护卫部队。他们负责保卫仓库、运输线路以及沿途的重要据点,防范敌人可能发动的袭击与破坏。正是因为拥有如此完备而严密的后勤保障体系,图拉真所率领的远征军才能够在漫长的征途中无后顾之忧,勇往直前地向着目标挺进。

以图拉真征服达契亚的战争为例,他动员了约8个军团,每个军团约有5000至6000人,总计约40,000至48,000名军团士兵。此外,他还动员了约70,000名仆从军,使得整个远征军的总人数达到了约110,000至118,000人。这种庞大的军事力量和严密的后勤保障,使得图拉真能够在达契亚战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当下,这支罗马军团已然踏入阿兰人的领地,其正规军的编制足有六千之众。不仅如此,他们尚有一支同样规模为六千的仆从军团。为了抵御游牧的阿兰族,这支仆从部队清一色皆是受雇的骑兵,而他们,乃是来自罗马东北面的哥特人。

为了确保辎重部队能够万无一失、安然无恙地抵达目的地,军团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定在次日上午便迅速调遣出一支多达两千人的仆从骑兵队伍前去支援。这支精锐之师由经验丰富的老兵亲自率领。

两千名仆从骑兵如疾风骤雨般疾驰而出。马蹄声响彻云霄,扬起滚滚烟尘。他们,身着坚固的铠甲,手持锋利的长枪和弓箭地向着南面前进。

这时,辎重部队刚刚踏出高加索山脉不久,在缓坡丘陵地带向北行军。

就在他们身后约莫五里远的地方,不奴部那如狂风般呼啸而来的骑兵队伍也猛然间从山谷之中冲出。这些剽悍勇猛的骑士们瞪大着双眼,充满好奇与警惕地打量着周围陌生的环境。这可是他们生平头一遭涉足这片土地!举目远眺,但见眼前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小山坡,宛如起伏的波涛一般,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

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经验丰富的老阿拉什与勇猛无畏的乞力正热烈地商讨着作战计划。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们终于达成了共识:由阿拉什亲自率领那支身披坚固鳞甲、训练有素且行动敏捷的骑兵部队前去引诱敌人的轻骑兵。一旦成功吸引到敌方轻骑的注意并将其引离主战场,剩下的战斗部署便要交由那些英姿飒爽的女骑兵来执行了。乞力将指挥手下的女兵们巧妙运用手中的弩箭,对被孤立出来的六百罗马步兵形成严密的包围圈,并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两人立刻开始行动,阿拉什的部队沿着罗马辎重队的痕迹,沿直线前进。

而乞力在他们的东面五里的视线外,并行前进。

如果,乞力听到牛角长号的信号,就将部队展开,对辎重队进行围歼。

他们两人已经盯上了罗马人的大车,那个车队足足有一百二十辆大车,里面一定有无数粮食和武器,这他娘,就是嘴边的肉,怎么可能不要?

双方的斥候再次相遇,双方在丘陵上相互追逐,而老阿拉什则带着主力骑兵快速推进,很快他就看到了辎重部队的尾巴。

罗马辎重部队将领也是老兵,为了避免对方的远程射击,会大量杀伤拖着大车的牛,他不得不派出六百达契亚骑兵。

两方都是骑兵,鳞甲骑兵不断在远处,用弓箭射击达契亚骑兵,将他们一点点引开。

而乞力终于在这一刻,听到了牛角号声。他挥动手臂,指向西北面,一千五名女弩射手散开成一条线,向着辎重队而去。

乞力把一千四百名女骑手分为七组,每组两百人,从三个方向上进行远程打击,第一波来的太猛,罗马步兵死伤超过七十五人。

罗马军官大喊,剩余的五百二十五名罗马青年步兵,开始搭建盾阵,形成一个四周包括顶部都覆盖上盾牌的阵型,然后慢慢朝着最近小山包的顶端移动。

罗马盾牌很厚实,中弩难以击穿,同时乞力不愿意让这些女兵冲阵,于是他直接下令,让一千女骑兵在四周围住这些罗马士兵,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将大车和赶车的奴隶,全部带走一路向着东边而去,离这里最快三天的路程就是不奴族的北关城墙。

再说,他们的任务本来就是断掉敌人的粮草辎重,现在已经完成战役目标,不用和敌人步兵纠缠,反正他们也追不上骑兵。

这场战役到最后,老阿拉什也和达契亚的骑兵脱离,双方各有损失,但因为有铁甲,不奴族战死四十五人,而达契亚骑兵战死两百二十人。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救,那些战马跌倒的战士,虽然救回来一些,可损失还是比较大。

在回程的路上,老阿拉什和乞力沟通了一下,双方认真的讨论了轻骑兵的战术。

老阿拉什说,“我们不奴族的人口太少,这一次战斗就损失四十五人,想起来就心痛,不能这么打!”

乞力说道,“要解决轻骑兵的战斗力问题,在弓力差不多的情况下,需要加强马匹的防护,但一旦加强马匹的防护又会带来速度减慢和路程减少的问题,这样下来轻骑兵就会慢慢变成重骑兵,失去速度和长途奔行的能力,这就是一个死节。”

老阿拉什看向身边这些行进的战士,叹息的说道,“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真正的改进方向,应该是让弓力能够拉开差距,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局。”

乞力又说,“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到更加优秀的战马,例如大宛马,那是力量和速度都优秀的战马,可这样的战马何其珍贵。”

两人就这么一路谈话,一路向东,朝着不奴族的北城门而去。

这一天,袁华在干什么?

他在挖坑!

是的,他带一群阿兰人用了两天,就直接朝着树林挖壕沟,然后罗马人一出来,就站在壕沟里射箭,现在罗马人还真的砍不成树了。

袁华也是鬼,他就挖到四百步左右,横向再展开壕沟,然后就停了下来,想看看罗马人的反应。

第三天的清晨,他被人叫醒,擦了一把脸就走出去,有人喜气洋洋的告诉他,“你的点子很有用,罗马人撤了!”

“罗马人撤退了?”,袁华有些懵圈,这不应该啊!这还没有交手,他们怎么就撤退了?!

罗马的军团长有苦难言,他出发的时候带了一个月的军粮,目前只剩下八日,如果节省一点能吃十日。

但是,敌人已经出现在高加索山脉之中,第比利斯和这里的山路也不再安全。

就算现在起,就从第比利斯城寨再次起运粮草,军团所需的给养也不一定能够及时送达。更不要说,第比利斯已经没有足够的粮草。

作为罗马的军团长,他不能用6000罗马老兵的生命开玩笑,现在的时间已经不多,他毅然而然的选择了主动撤军,哪怕他需要向皇帝做出说明,甚至降职。

这一刻,罗马军团正以行军队列向着高加索山脉前进。

袁华看着空荡荡的罗马营地,他突然就对罗马军团的军团长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绝对是一个理智且果决的人物。同时,他也再次重新认识罗马的军事制度。

从细节里可以看出来,罗马军团长拥有极大的自主性,或者说临机决断力。

有阿兰首领问,“要不要追击?”

袁华摇摇头,说道,“我们的任务是打退敌人,现在敌人已经退了,不必再付出族人的鲜血,没有必要。”

众首领讨论了一下,确实,既然罗马已经退兵,那确实也不需要再牺牲自己部族的战士。

同样,罗马也正式和袁华他们见面,对于不奴族的战斗力也产生了一定的认知。

罗马军团长在写给皇帝图拉真的羊皮信中是这么说的,“在高加索山脉的东北山谷,那里有一个新的部族,从表面上看他们属于阿兰人,但他们的武器和装备,和阿兰人完全不同。从骑兵和步兵的交手结果看来,这个部族的战斗力非常强悍。最重要的是,这些敌人他们知道进退,就算有能力全歼600青年罗马军团,他们也非常克制,不愿意用无谓的伤亡,换取无谓的胜利。另外,我随信附上他们的钢弩矢,这种弩矢的硬度很高,说明经历过反复锻打。能够使用强度如此高的钢铁作为消耗品,这绝对不是一个小部族可为,他们的背后极有可能站立这一个庞大的势力,阿兰人没有这样的能力,我推测是帕提亚。我个人认为,这个部落是帕提亚伸向阿兰人领地的一只手,他们在用这种方法餐食阿兰人的领地。”

而铁面此时也在向帕提亚的王书写信件,他的信件同样认为,不奴部不是阿兰人,他们应该是罗马培养的势力,他们是罗马在阿兰人中钉下的木楔子,并且用来封死帕提亚帝国向上发展的空间。

信件的末尾,他写到,“他们拥有钢铁的箭头,拥有高超的建筑技能,拥有匪夷所思的城市防御装备,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如果还要进攻这个部落,那么我认为至少需要两万人以上,要不惜一切代价,否则毫无意义,徒增伤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