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 第243章 虽无成功把握,但有成仁决心 (求订阅)

孙卫谋是很能够理解楚云飞为什么专门把他叫过来问鞋子事情的。

当下部队的机动主要靠的就是双脚十一路。

鞋子乃是重中之重。

在外作战,鞋子时长配发的不及时。

导致富裕无比的飞虎荣誉师都出现了穿草鞋的情况。

在外面,这件事情不好解决。

因为国民政府穷成什么死样子,楚云飞心里面一清二楚。

而回到晋东南之后,他首要想要解决的便是这件事。

他不能让这群归乡的战士们穿着草鞋、打着赤脚回家探亲。

孙卫谋现在是整个长治,乃至晋东南地区的生产大管家。

很多事情他自然是信手拈来,一清二楚。

“目前长治地区的年产量为二十八万双,如按正常编制计算的话,缺额在二十万双左右。”

“沁县、阳城、沁水等周边区域,妇救会的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八路军地方工作人员在太行山上也发动起了人民群众,就整个晋东南地区而言,满足三万五千人野战部队的需求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楚云飞点了点头:“当下不仅仅要解决产能提升方面的问题,军装配发,棉服、被服等用品的产量也需要继续提升。

经过我深入基层的探访和与战士们交谈时候了解到的情况,当下我军作战部队每个月都会消耗掉一双布鞋,这是个很简单的算数问题。”

“野战部队一年最少需要发放十二双布鞋、地方武装需要发放八双、地方游击队乃至半脱产民兵减半发放为四双,整个晋东南地区野战部队按照五万人计算,地方武装按照三万人,游击队按照一万人,总共算下来的话,一年需要多少的产量?”

孙卫谋毕竟是商贾家庭,又接受过大学高等教育,这种心算自然是手到擒来汇报道:“仅从目前晋东南地区相关产量计算,预期布鞋供应方面缺额应该在三万八千双到五万两千双之间。”

“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方面能不能吃为我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呢?”方立功问道。

孙卫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之前也拍过几封电报询问过,阎长官希望我们可以设厂筹措。”

“自行解决?”楚云飞颇为理解的点了点头:“听说阎长官上半年新编了三到四个步兵师,想来消耗了不少库存,加之产能受到日寇侵略的影响,跟不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们也要理解一下长官的难处,既然让我们自行解决的话,我们就另外再想办法。”方立功颇为认可,他接着问道道:“纺织厂疏散之后目前是已经恢复了部分产能?”

“阳泉疏散过来的工厂除了钢厂尚未正常运转之外剩下目前均已经正常生产。”

“钢厂这件事情急不得,至于设备革新方面,国内已被封锁,几无太大可能”

钢厂这件事着急也没什么意义。

钢铁产能是工业之基础,亦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它够贵。

即便是集全国之力。

乃至一众民族资本家,国民党中为数不多办实事的菁英凑在了一起。

在重工业发展方面,也没溅起太大的水花。

一方面是因为民国确实财力不足穷,另一方面是常凯申自己的原因。

民国工业界不是没人,是他自己不愿意用。

这群民族企业家几乎各个反对他打内战,常凯申能给他们好脸色才奇怪。

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或多或少都坐过常凯申的冷板凳。

退一万步讲。

即便是常凯申都迫切希望办成的中央钢铁厂。

最后不也是落得一地鸡毛么,幻梦破碎么?

1936年的时候,这一年也是民国财政状况最好的一年。

黄金十年总归还是有一丁点的成果,即便这个“黄金十年”从全局的角度来看的话。

有很多值得改进甚至能够跃进的地方。

宋子文、孔祥熙刚完成了法币改革,

这个改革,十分曲折且艰难。

宋子文恃才傲物,孔祥熙贪腐无度。

但在国民党这群虫豸之中。

也算是少有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才了。

剩下基本上各个臭鱼烂虾,看都没法看。

孙卫谋听到楚云飞似乎对钢铁厂的产能恢复并不在意,他只好小声提醒道:“长官,钢铁乃是重工业发展的基础”

楚云飞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说道:“我自然清楚,民国二十五年,我国民政府从德国合步楼公司那边获得了一亿马克的贷款,其中五千八百万用在了湘潭中央钢铁厂的项目上面,年规划超过了三十万吨钢铁的产能。”

方立功若有所思,接着补充道:“这个件事情一直都仅有传闻而已,似乎是为了避免刺激到日本人,所以始终秘而不宣。”

“不错,直到卢沟桥事件爆发的当月,国民政府才和德国人签订订货合同,按照德国人的效率,也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够交货。

可眼下,我们三分之二的海岸线都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武汉会战,日军也大概率会登陆广州,切断粤汉铁路线,以切断我们的援助输入通道。”

“您的意思是说,这些设备最后很有可能运不进来?”孙铭惊讶万分:“这么多钱岂不是浪费掉了!”

楚云飞点了点头:“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也无法准确预料到日本人发起进攻的时间,购买德国设备的钱,实际上也是从各大银行拆解贷款的钱,并非是国民政府的钱,国民政府哪里来的钱?”

他清晰的记得。

最后这批电炉是交付到了缅甸仰光。

德国人当时给的确实是世界先进水平的炼钢设备,但因为过于沉重的原因无法通过陆路运输。

再加上丘吉尔一意孤行关闭滇缅公路。

最后导致国民政府以三百多万马克低价处理这批设备。

年产三十万吨的钢铁厂自然是没能够搞起来。

如果真的有这么些设备的话。

小鬼子的进攻也不会这么容易了。

像川军军阀刘湘筹备(打赢了)的重庆磁器口钢铁厂。

也就是后来的重庆第二十四兵工厂。

大名鼎鼎,甚至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毕竟这也是在武汉沦陷之后,国内军工生产首屈一指的主力。

但这这个钢铁厂是什么时候筹办的呢?

1919年!

四川军阀熊克武为发展自己的军火工业筹建。

1935年动工兴建。

是西南地区最早建设的钢铁企业,1937年1月8日投产,炼出了西南地区第一批电炉钢。

在抗战时期生产航空炸弹、掷弹筒、迫击炮以及各式轻武器。

电炉钢,炼出来的是合格的特种钢,也是炮钢。

只有这玩意才能够拿去生产火炮。

像阳泉钢铁厂疏散过来的设备,生产出来的也只是劣质钢铁。

甚至连迫击炮、掷弹筒都没法造。

只能够生产铸铁手榴弹,乃至生产一些生产工具。

这也是为什么楚云飞对发展军工厂一事并不热衷的原因。

这玩意就不是他一个小将领能够左右的。

即便是阎老西,他也要积攒个二十年家底子。

还和日本人眉来眼去许久才搞出了太原兵工厂。

他楚云飞想要在长治搞起来自己的军工生产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援助,也就是常凯申的供给之外。

还有阎老西现如今的西北制造总局,以及日本人。

毕竟没有枪,没有炮,小鬼子替我们造嘛!

缴获,也是条路子。

这几天,八路军方面不就捉摸着通过此次的破袭战,去正太铁路沿线去进货么?

孙卫谋索性不再纠结钢铁厂的事情:“还有刚才所提起的军装方面,我们的产能也是远远不够的。”

楚云飞有些不解:“军装这方面我们的产能不是有富余么?”

晋绥军缺枪、缺鞋子正常,可从来没听说过连夏季军装、军帽都缺啊。

孙卫谋只好解释道:“这也是因为阎长官和八路军合作的缘故,我们二战区的被服厂也需要对东路军主力部队,以及晋西北地区的120师部队进行供应。”

“他们的军装生产方面也对我们较为依赖,他们的被服厂目前仅仅是初步建设,预计在40年之前达到相关产能,并且能够保障当前作战部队。”

楚云飞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

让他打仗,他能说个头头是道。

甚至对各个国家,各个时期采用的战术都有一些涉猎。

经济建设这一块,他确实不擅长。

这种事情,最厉害的军阀也要当属阎老西。

阎老西、张作霖、刘湘其实勉强算是一类人。

他们以传统文化,老乡情节,地方民俗等方式团结地方。

以封建大家长式的统治方式权力运行体系。

这种人想要争天下,坐天下几乎不太可能成功。

他们能够做到的。

也只是坐地方,守地方。

更进步一些的军阀就对应的是李白黄为首的新桂系、傅徐为首的绥系、龙卢的滇系。

他们这些军阀和阎老西等人唯一的区别就是。

具备远大的理想,他们或多或少想着为民族,为国家做事。

所以他们的战斗力更为强横一些。

至于为什么傅作义比阎老西进步,却争不过阎老西。

那也是因为阎老西的地方经济建设确实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即便大多数的晋绥军战斗力颇为一般,但民心、军心,始终牢牢的掌握在阎老西的手中。

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将商震、傅作义、徐次宸等人排挤离开的根本原因。

若不是阎老西喜欢开历史的倒车,想要当“皇帝”..

当然了,话说回来。

即便是常凯申也并非正常的领导人。

他也没有相应的人格魅力。

他依靠的是牢牢抓住军权,并且以超乎常人的狠辣(仅对自己狠辣)维持着以自身为中心的权力体系运转(黄埔系)。

至于什么治国之策,甚至是文化水平,乃至是性格方面。

常凯申其实都是一团糟。

楚云飞之所以不愿意太向常凯申靠拢也就是这个原因。

他太了解常凯申这人了不然他也不会在开封会议上面针对性的表现自己。

方立功听到楚云飞的想法和安排之后,也是出声建议道:“长官,虽然钢厂短时间无法复产,但相应的工作还是需要继续推进下去的,依我看不如挑专人特意负责此事的推动。

即便产出的钢铁性能不达标,想来也可以制造相应的地雷、手榴弹一类的武器。

对于后面有可能进行的防御战..想来是会有较大帮助的。”

楚云飞点了点头,看向了孙卫谋:“这件事交给你一手去办,我要把精力放在军事上,副参谋长的委任状已经准备好了,走的时候带一下,我还有事,你们先聊着。”

“是!”孙卫谋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近乎连轴转的忙活了大半年,此刻也是迎来了收获。

副参谋长,再不济也是个副旅级。

楚云飞迈步离开了会议室,孙铭跟在了身后

孙卫谋好奇道:“楚长官这是?”

“也是为了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娘的,凭什么他们772团打主攻!”

八路军,386旅,旅部作战室外。

刚刚走到门外的程团长自然是听到李云龙瞎嚷嚷。

此时他的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老李,你嚷嚷什么呢!”

程团长在对着旅长、政委等人敬了个军礼之后当即转头面向李云龙开炮。

“你说我嚷嚷什么,凭什么我一整个新一团都被调动了,你们772团仅仅只是一个营就担任主攻?”

李云龙的唾沫星子喷了程团长一脸:“想当年你刚参军入伍的时候,是老子手把手教你怎么打枪,你他娘的跟老子抢主攻?”

程团长似乎毫不在意,只是一脸的得意,他朗声解释,也有一些炫耀的意思:“老子的步兵二营足足八百人,装备了十八挺轻机枪,四门重机枪,还有两门小钢炮(掷弹筒),你李云龙一个团,兵力多少人?区区五百人,你拿什么进攻据点?”

李云龙的大脑袋不是白长的。

他眼珠子一转,瞬间换了个说辞:“你喊什么喊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他娘的才是咱们386旅的旅长呢。”

随着陈旅长的抬头,程团长急忙解释:“旅长,我可没这个意思。”

李云龙不给程团长反应的机会,当即接着说道:“旅长,我们团装备了四门六十毫米迫击炮,这在攻坚作战之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肯定比他程瞎子的两门掷弹筒好使。”

陈旅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嗯,这点你李云龙没说错。”

“迫击炮谁没有,我们团有八门,这次作战我准备全带上..”

“嘿,你他娘的.”

作战室内吵吵嚷嚷。

此次的破袭作战,事关重大,谁都知道风险不小。

小鬼子的警戒心比之前重了很多,侦查员以往靠近三百米之内才会被警告。

现在仅仅是从炮楼不远处的马路上通过都会被伪军叫停下来盘问一番。

很显然,这群小鬼子也担心他们会对正太铁路线进行破袭。

乃至已经提前做好了防御准备。

这也是陈旅长亲自召开了团级以上的军事干部作战会议的主要原因。

刚担任独立团团长不久的孔捷和一旁的771团叶团长两人对视了一眼,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争吵的两人,宛如看猴戏一般。

是不是得发出啧啧的声音,惹得两人吵架都觉得有些没意思。

“我说孔二愣子,你嘴巴长着干嘛用的,再怎么说咱俩也是一个班里面出来的弟兄,你也不帮我说说话?”

“孔捷跟你一个班,不也跟老子一个班吗,李云龙,你在这里扯什么卵蛋。”

“行了行了,见面就吵,真是一对冤家。”

随着政委开口,两人当即消停了下来。

陈旅长这才施施然的抬头看向了两人:“不吵了?”

“旅长,不吵了..”李云龙此时宛如佃农见到地主一般,一脸的谄媚神色:“这最后决定谁打主攻还不是您来定..我李云龙保证,只要此次主攻任务交给我,我肯定舍家底子打出个漂亮仗出来。”

陈旅长叹了口气:“这据点里面可都是小鬼子,不是伪军,这仗没你想的这么好打。”

“咱新一团不喜欢捏软柿子,就喜欢打硬仗!”李云龙嘿嘿一笑,从旅长的口吻之中他已经猜到了陈旅长的动了换人的心思。

“行了,这会你就不用参加了,回去集结部队,明天一早,开到下社一线待命。”

“是!”李云龙对旅长和政委两人敬了个军礼,随后转身看向了程团长,挑了挑眉头,一脸的嘚瑟样让叶团长、孔捷两人有些不爽。

李云龙哈哈一笑,离开了作战室。

程团长有些着急:“旅长,你不能听他瞎胡话,他小子能有多少的炮弹?到时候拿不下来,可是耽误战役进度的。”

陈旅长伸手示意他:“你放心吧,此次作战,771团主力部队也会参与进来,为你们殿后,上一道保险。”

程团长一脸无奈:“这狗日的..好像老子占他便宜似的,这仗可不好打,”

“你们772团再怎么说也是番号团,要秉持老大哥精神..你们这么多年的老战友,李云龙什么人你心里面不清楚吗?”

陈旅长强调:“说到底,各支部都需要战火的淬炼,要是你们两个团都把仗打完了,其他的部队还怎么发展,我说的对不对,孔捷。”

孔捷此时一脸的严肃,一本正经的回应道:“首长说的有道理,虽然我们独立团成立时间短、人数还不够,如果需要,我们独立团也可以投入战斗,虽无成功把握,但我们有成仁的决心!”

一旁的政委笑了笑:“你孔捷什么时候还会整这种文绉绉的说辞了,还挺像知识分子的。”

“长治报社上面看的..”孔捷有些不好意思:“文英政委教咱老孔识字呢,现在学会了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