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 第1324章 调离事件(一)

“没想到还给我们分了一套房子?”

李屹看着眼前算不上多好、但也不差的临街房子,有些惊讶。

“这还不是看在宪华的面子上?否则这临街的好地方怎么可能给我们?”李母白了一眼自己丈夫,然后就提着东西往里走。

“婆婆,我来提吧。”

后面的杨钰慈连忙上前,想要帮忙。

“小慈,不用,我能提动。”

等打开眼前这房子,看到里面的乱糟糟的样子,两老一大一小都有些头大。

毕竟腊戍是经过一番激战才打下来的。

不少建筑都出现了损坏,至于乱糟糟的更是很正常。

眼前这房子估计之前是商铺,只是东西被抢的差不多了。

就不知道是被日军或者伪军抢走的,还是那些趁火打劫的其他人,也有可能是远征军或者志愿队。

这个时候去追究这个已经没什么意思了。

好在这房子没有死人的痕迹。

想来原来的主人是跑了,特别贵重的东西没有。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里之前是一个缅族商人拥有。

在远征军和志愿队打过来前,那个缅族商人就带着贵重财物跑了,只留下一些不值钱的东西。

“我看了一下,房顶有些漏雨,还有一处外墙有些损坏,得想办法修缮一下。

找找有没有梯子,有的话,我就可以上去把屋顶弄好。”李屹别看有着五十多岁,但他是中医,平时也有锻炼身体。

让他去打架可能不行,但只是做些体力活还是没问题。

而且在八莫的时候,他即便是医生,平时也在干其它活。

家里就他一个男的,儿子又在参军,一些重活也不可能让妻子和儿媳去做。

尤其八莫那边居住条件简陋多了,加上雨水多,要做的体力活其实不少。

八莫那边很多华人都是这样的。

毕竟在日军入侵缅甸前,八莫只是一个小城镇,可在今年初,却有着二十多万人。

原有的房子哪里够。

甚至不少人都只能在野外搭个草棚。

李屹他们到八莫的前半年过的也不是很好,也是后面稳定了,才好了一些。

原本李屹是有两个学徒的,都是在八莫的时候招的。

可其中一个不愿意来腊戍,留在了八莫。

剩下那个还在八莫前来腊戍的路上。

于是一家人只能自己动手收拾屋子。

今天只能先把厨房和住的地方收拾出来,剩下的慢慢来。

好在这是三层楼的房子,宽虽然只有几米宽,但是长度倒是有着十几米。

一楼前面肯定是用来作为诊所,后面则是厨房这些。

二楼就是李屹夫妇住的地方。

杨钰慈母女则是住在三楼。

至于那个学徒来了,是住在一楼,还是其它安排,得看后续情况。

晚上洗漱完并把女儿哄睡着后,杨钰慈这才开始打开那个行李箱,看到被藏在行李箱深处的那把转轮手枪。

她检查了一下,这才藏好,然后把行李箱放在床下。

志愿队在辖区内并未禁枪,但是却不允许普通人持有英七七步枪以及机枪、冲锋枪等威胁较大的武器。

但允许持有普通步枪和手枪。

普通步枪可以是国产的汉阳造、中正式,也可以是日式的九九式步枪,更可以是鸟枪、猎枪什么的。

因为是单发步枪,能造成的威胁不大。

之所以放松枪支管理,也是考虑到基本盘的华人不多,加上还未对控制区实现绝对控制,华人需要拥有一定的自卫能力。

因此这两年南华联合会缅甸分会下面的商行一共对外出售了大量的枪支,主要以手枪为主,步枪为辅。

手枪至少卖出去上千,以英式的韦伯利转轮手枪为主,因为之前在密支那得到了很多。

其次就是日式南部手枪,这都是缴获自日军那里的。

步枪这些,也卖出不少。

即便是这些武器卖的不贵,但能买得起并用得起的人却不多。

更别说还有人没从官方渠道买的枪。

杨钰慈这把枪自然不是买的,是李宪华拿给她的,主要就是用来防身。

因此从八莫到腊戍,她也把枪带着。

有把枪在,在这乱世也有一定的安全感。

接下来几天,李屹一家人就忙着收拾屋子。

房子的损坏之处,自己能修的就自己修了,不行就去请人。

腊戍城内外的掸人、傈僳人、拉祜人不少,这些也需要找工作干活。

在第四天,随着李屹亲笔写的‘李氏中医诊所’的牌子挂好,一家人这才进入正轨。

而此时的腊戍也跟李屹一家人一样,逐渐走入正轨。

大量的人口迁到此处,尤其是华人这些。

就连李屹招收的那名学徒也到了。

甚至还有人来问李屹,还招不招学徒。

医生这行业,走到哪里都很吃香,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

因此腊戍也逐渐恢复生气。

就像李屹一家所在的这条主街,这几天陆续有不少店铺开张。

诊所、杂货店、粮店、裁缝店、餐馆等等。

相信要不了几个月,以华人的勤劳,或许腊戍会比日占时期还要繁荣。

对于这些缅甸华侨同胞在腊戍做的事,远征军自然不怎么关心。

他们想的只是什么时候可以回国。

这些人,至少都出国作战两年多了。

不少人心里还是想着回国作战,尤其是想到自己的家乡可能还在遭受日军侵略,他们更想拿着精良的武器回去打小鬼子。

原本想着收复腊戍、甚至曼德勒后就会回国,可现在他们依然没有得到回国的风声。

这也让一些远征军心里有些不满。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这些人已经作为权力斗争的棋子,没有选择的权利。

而此时重庆那边,因为军队指挥权的问题,中美双方已经闹得不可开交。

最开始还是史笛葳跟国府的矛盾。

但到了七月,事情就变成了中美之间的博弈,只是史笛葳冲在了最前面。

很简单,在欧洲,盟军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反攻。

关键是欧洲的盟军归艾森豪威尔这个美军将领指挥。

因此美国政府认为,在欧洲,美军将领可以指挥盟军,在亚洲,为什么不能继续让一个美军将领指挥全部盟军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