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 第一章 宋应阁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第一章 宋应阁

作者:白三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3: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36年8月8日,立秋,金陵。

宋应阁提着行李箱,挤下了火车。

举目四望,人来人往,一片繁忙的景象。

想到明年此地就要生灵涂炭,沦为人间炼狱,宋应阁心中难免悲戚。

长吸一口气,平复好心情,宋应阁又斗志昂扬起来。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前世的红色信仰早就将他的意志锻炼的如钢铁般,不惧任何困难。

恰巧原身的信仰与他一致。

原身今年二十一岁,刚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在学生时期便接受红色思想,被秘密发展进了组织。

毕业后,其父宋永福写下了一封信,嘱托原身拿着这封信去金陵寻故人。

信封上写着四个字:雨农亲启。

宋应阁心中大惊。

一番追问之下,宋永福才如实相告。

十几年前的寒冬,宋永福经商归家途中,在甬城郊外一座荒废的关帝庙中歇脚,见供桌下,堆着稻草,稻草中躺着一人,已是奄奄一息。

宋永福见这人面带奇相,不似常人,便决心帮一把。

随后,宋永福将此人送进城中医治。

到了春日,此人告辞之时,又奉上盘缠。

此人正是后来军统的掌控者戴笠。

后来,两人书信来往亦未中断。

前些年,宋家生意遇到一个大麻烦,戴笠只是一封电报,便解其难。

这时,宋永福才知晓戴笠供职于金陵政府,已今非昔比了,但具体是何职位却不甚清楚。

若宋永福知晓其是声名狼藉的大特务,不知还是否会写这封信。

信中内容,宋应阁已经看过。大意是犬子不喜经商,如今大学毕业,可否介绍其在政府中工作云云。

随信一同给宋应阁的,还有五根大黄鱼。

宋家虽经商,但并非一方豪富,五根大黄鱼已是伤筋动骨了。

由此可见,宋永福对原身的拳拳父爱。

可惜,原身在野湖戏水时,不慎遇难。

若非宋应阁穿越而来,只怕如今宋家已是纸钱纷飞如雪片了。

看完信后,宋应阁第一时间便和组织联系。

组织深思熟虑后,决定对其进行了两个月的秘密培训,而后宋应阁作为一名红党潜伏人员,代号“庐山”,踏上了前往金陵的列车。

在秘密培训期间,宋应阁的表现让负责培训的陈国晟大吃一惊。

或许是穿越者的福利。

宋应阁发现穿越后,不仅能过目不忘,逻辑思考、分析及反应能力也极大的提升。

任何东西,一学便会,并很快融会贯通。

更重要的是,身体素质几乎达到了人类的极限。

无论是体力、速度、还是力量,简直如怪物一般。

仅仅学习了半日的格斗技巧后,宋应阁只需一招便可制服陈国晟。

要知道陈国晟可不是普通人,早年间跑江湖,正儿八经的拜过师,学过武。

后来在北伐时期,又十数次从战场上活着下来。

短短两个月,陈国晟便被宋应阁的能力折服,甚至数次向组织提议,如此人才,不应放在隐秘战线。留在组织中,更能尽其才。

组织的回复饱含对宋应阁的期待。

隐秘战线虽是无名英雄,但有时一人便可敌一营、一团、一师。

宋应阁知晓后,大受鼓舞。

出了车站,宋应阁喊了一辆黄包车,直奔洪公祠一号。

1934年,因改组扩大,办公所需,特务处由鸡鹅巷53号搬迁至此。

洪公祠四周都是高高的围墙,将内外分割成两个世界。

宋应阁只是在门口打量片刻,便有警卫上前盘问,宋应阁道明来意,警卫让宋应阁进了值班室,并命人看守,而后才进去通报。

片刻后,警卫返回,对宋应阁搜身,连行李也一并搜查。

行李箱中的五个大黄鱼,自然是瞒不住警卫,但警卫可能是见多了这等事,神色并没有波动。

搜查完后,警卫带领宋应阁走向了办公楼。

只是随便看了几眼,宋应阁便记住了洪公祠的格局分布。

到了一处房间外,警卫敲了敲门,里面传出了“请进”的声音后,警卫示意宋应阁进去。

宋应阁对警卫点头微笑,轻声道谢后,这才推门而入。

室内并不奢华,反而很简朴,即使腰缠万贯,戴笠也不会把此处装饰的纷华靡丽,这等于是授人以柄。

办公桌后一人正襟危坐,一张马脸,两道剑眉黑而浓,双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宋应阁快步上前,微微鞠躬,恭敬道,“受家父宋永福嘱托,应阁特来拜会叔父。”

有道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他日穷困潦倒之时,得故人相助。

如今飞黄腾达,见故人之子,其中心情,不言而喻。

戴笠见宋应阁五官俊朗,举止有度,心中好感多了几分。

“是应阁啊,好好,十几年未见,如今已长大成人,端是一表人才。”戴笠爽朗的笑了一声,站起身。

办公桌旁不远处,摆着茶几和沙发,为会客所用。

戴笠示意宋应阁坐下,就要亲自为其沏茶,后者赶忙推辞,并为戴笠沏茶。

“十几年前,我曾在你家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你才三四岁,天天追着我,嚷着吃糖,现在还要吃糖吗。”戴笠饮了口茶,笑呵呵的说。

“那时应阁年幼,不晓事,叔父勿笑我。不过这糖,应阁现在仍旧爱吃。”宋应阁笑着回应。

一句“仍旧爱吃”,惹的戴笠哈哈大笑。

两人又互问了近况,关系在对话间迅速拉近。

宋应阁见时机差不多,将信件递给了戴笠。

戴笠拆开看了一遍,道:“去岁,你父亲来金陵办事,与我相聚时,便说过此事。”

顿了顿,戴笠又道:“此事易尔,只是不知贤侄有何志向。”

宋应阁闻言,心中大定,站起身来,道:“临行前,家父有言,全凭叔父做主。”

戴笠脸一板,“既然喊我一声叔父,就要和我说心里话,我也年轻过,你们年轻人心里怎么想,我会不清楚?”

宋应阁“嘿嘿”一笑,“瞒不过叔父慧眼如炬。”

而后正色道:“时值多事之秋,风雨飘摇之际。内有红匪为患,外有日寇虎视眈眈。应阁只愿参军,以身报国,虽死无悔。”

宋应阁虽有心留在军事情报处,但以戴笠的多疑,此事不能由他提出。

戴笠闻言,不禁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亦是一腔热血,参军报国。

沉吟一会,戴笠道:“此事不可。你父亲有言在先,绝不可参军,你家就你这一根独苗,若有个三长两短,我该如何向你父亲交代。”

宋永福早就和戴笠明说,当初若非拦着,宋应阁早已报了军校,参军去了。

所以千叮咛万嘱咐,绝不可让其参军。

“不过,谁说参军才能报国?”戴笠道。

宋应阁道:“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方显男儿本色。”

“幼稚!农民为国家种粮食,商人为国家交税,工人为国家制造机器,何尝不是报国?”戴笠道。

宋应阁没有反驳,只是执拗的神色却并未掩饰。

戴笠道:“悄无声息的在敌人的心脏插上一刀,于无声处惊雷。这种工作,你可愿意做?”

此时特务处还未成为后世的军统,正是缺人的时候。

对于家世清白,知根知底的宋应阁,任人唯亲的戴笠起了将其收入麾下的念头。

“还有这种工作?”宋应阁奇道。

“你且说愿不愿意?”戴笠问。

“若真参不了军,倒是可以考虑。”宋应阁道。

“挑三拣四。”戴笠呵斥道。

“叔父教训的是,应阁知错了,下次还敢。”宋应阁道。

戴笠被逗笑了,指着宋应阁,“你小子还真颇合我胃口。”

“工作的事,且不急,等我安排。如今你初到金陵,住在何处?”戴笠问。

“刚下车,便来寻叔父了,回头租个房子,便能安定下来。”宋应阁道。

戴笠闻言,走到办公桌边,拨通电话,片刻后,挂断电话,道:“正好天印巷有处空置民房,你且去安顿好,这几日无事便在金陵好好逛逛,等我安排好,会找人寻你。”

宋应阁连忙道谢,并掏出五根大黄鱼,还未开口,便对上戴笠的冷眉,“我差你这点钱?”

不待宋应阁说话,戴笠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根大黄鱼塞进行李箱。

“且当给你买糖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