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寒门崛起 > 第四百一十五章 朝堂失火,殃及翰林

寒门崛起 第四百一十五章 朝堂失火,殃及翰林

作者:朱郎才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21:24:23 来源:小说旗

“内阁如何票拟?”

听了黄锦的描述,嘉靖帝闭目了片刻,从他脸上看不出嘉靖帝有何情绪,恍若寻常的问了一句。

“回禀圣上,内阁意见不一,分歧附议在下。一则曰海禁乃祖制,万万不能违背,渔樵可于内陆湖泊河流之中,片帆不得入海,况倭寇之祸于市舶,故海禁之制,万不得宽。

另一则曰:倭寇之起,非因罢市舶,因闽浙人下海通番得利,聚徒众盛,遂起狂谋。往年只在沿海侵犯,自市舶罢后则各地深入。据报,真倭数不满千,皆系漳温近海贼徒结伙导引,一如北虏我逆之导也。若宽海禁,则沿海之居民可得于市舶海外之贸,以往之“海寇”亦可转而为海商,不复乱焉,国库亦可充裕数倍。诚然倭寇之中有民专职为寇,此类概不姑息,亦以刀兵施以雷霆之怒。”

内阁的意见不一致,这并不是第一次,以往惯例内阁意见不一致的话就将所有意见罗列到后面,最后由嘉靖帝再行定夺。

“惟中是何意见?”嘉靖帝听后又问了一句。

惟中是严嵩的字,嘉靖帝用严嵩的字代指严嵩,表明严嵩在嘉靖帝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此时严嵩和嘉靖帝还正处于蜜月期,君臣关系还是融洽的很。

在嘉靖帝眼中,忠勤敏达、胆小谨慎的严嵩可比以前动不动就拍桌子吹胡子性格强悍的张璁、夏言好使听话多了,这样听话、能办事、肯办事的奴仆才是自己需要的好奴仆。

“黄伴,传看奏折。”嘉靖帝高坐到龙椅上后,看着下面精气神低迷的大臣们满意的点了点头,吩咐黄锦传看奏折。

黄锦早就把奏折抄写了数份,听到嘉靖帝吩咐后,便走下高台将手里的奏折分发给恭候在殿内的大臣们。

大臣们到手的奏折便是那封浙江御史董威上呈的请宽海禁,以便渔樵,裕国课的奏折。

这份奏折早就在严嵩的意料之中,严党众人早就得到了严嵩的提醒早早做好了准备。不过李默等人倒是才知道今日朝对是要议海禁,不过没关系,海禁这个事讨论了好几年了,李默等人对此也是熟络的紧,因此倒也没有处于太大的劣势。

“各抒己见,勿要隐瞒,今日所议,朕一概不予追究,弗以言治罪。诸位皆朕之股肱之臣,且畅所欲言,朕且洗耳。”嘉靖帝坐在龙椅上,让下面的大臣对董威请宽海禁一事,各抒己见。

在嘉靖帝发话后,下面的大臣们皆是行礼称遵旨。

“圣上隆恩浩荡,吾等沐浴隆恩,当思为陛下分忧。海禁一事由来已久,牵扯众多,还望诸位务必尽心尽力,开始议事吧。”严嵩在向嘉靖帝行礼后,便慢悠悠的看着诸位朝臣,定下了议事的调子,然后看着李默说,“李大人可有高论,还请言之。”

严嵩话音一落,李默便昂首而言:“海禁之制乃祖制,祖宗之法不可变,夫今倭患之乱便是明证,海禁当严不当宽,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片帆不得入海。市舶司亦万万不能重开,请宽海禁之言乃大逆不道,董威之徒亦当严惩。”

李默说完,严嵩党羽中赵文华便提出反驳,“李大人所言倭患始于宽海禁,请恕下官不敢苟同。海禁之严时,倭寇便已猖獗矣。想来李大人行保甲搜捕奸民,亦是得知所谓倭寇者,真倭数不满千,皆系漳温近海贼徒结伙导引也。倭寇之乱非因罢市舶,因闽浙人下海通番得利,聚徒众盛,遂起狂谋。”

说到这,赵文华便总结了一句:“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闻言,严嵩满意的点了点头。

李默党羽也不甘示弱,很快便用太祖下令海禁的例子再次反驳,一时间殿堂之上争论不休。

从海禁、倭寇,慢慢的到了引经据典互相攻讦的地步了。

看着朝堂上引经据典各自反驳的大臣,嘉靖帝面色不变,饶有兴致的听着底下的大臣们炒作一团。

这是展现各自实力和功底的时候了!

这些大臣们引经据典,论的兴起,为了压倒对方,把自己压箱底的知识都搬了出来,所引的经典也越来越偏,很多几乎都没怎么听过的经典也被搬了出来。

到最后,辩论似乎成了偏僻经典的论剑场了。

嘉靖帝听的兴起,发现有数本经典竟然是自己没有听过的,来了兴致,于是便写了一张小纸条,让随侍的小太监传到了翰林院,让翰林院将纸条上的经典从藏书阁进献至西苑来。

当小纸条传到翰林院的时候,翰林院众人看着小纸条上生僻到姥姥家的典籍,忍不住想骂娘了,朝堂失火,殃及翰林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